靜坐須知 (52)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靜坐須知 (52)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20221022 台灣悟光精舍

各位不要覺得說,祖師大德都沒這麼做,我們需要這麼做嗎?你要知道,古人的果報體跟我們現代人的果報體是完全不同的。那個時候的人身體好,而且也沒有這麼多的污染,食物、空氣、電磁波污染都沒有。

以前人相對來說比較單純,沒有那麼多的思想污染,所以他的果報體好。我們現在人的果報體本來就不是那麼好,你如果再不注意防護的話,可能會產生後遺症。所以這個要注意一下。

再來第二個,「半小時內不接觸冷水、冷風;大小淨」。

首先就是不要喝冷水,包括吹冷風,就是怕寒氣、濕氣侵入,這是一個。還有半小時之內不要大小便,意思就是說,你剛打坐完的時候,氣還是凝聚的,這時候馬上大小便會把氣排出去,有這個說法。所以,各位還是儘量避免。

通常我們都是在打坐之前先上個廁所,打完坐之後,至少半個小時就不上廁所。打坐之前當然你不要喝太多水,喝太多水到時候打坐完,馬上就上廁所,那也是不太好。

以上就將出禪的方法介紹完了。我們回到講義第一面,靜坐須知的前行和正行都介紹完了,最後結行,就是回向。

前面正行的時候,我們在靜坐之前要作意發菩提心,最後結行的時候也是念這個回向文,就是隨文入觀,念回向文,回向自己與一切眾生都能夠離苦得樂,早成佛道,這叫結行。底下有三種附注,各位自己看就可以了。

最後,在《大智度論》當中,龍樹菩薩跟我們講修行的重要觀點,在這裡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在《大智度論》裡面說:

「一切凡夫未見道時,各貴所行。或言持戒為重,或言多聞為重,或言十二頭陀為重,或言禪定為重,如是各各所行為貴,更不復勤求涅槃。」

這段話的意思相信各位也聽得懂。就是說,凡夫在修行還沒有入道的時候,往往會因為個人的善根,而歡喜修某一種法門。或喜歡多聞,或喜歡持戒、學戒,或者喜歡行十二頭陀苦行,或者喜歡坐禪,各有所好。

但有時候修行久了之後就忘記方向了。我們最終的目標是要趣向涅槃,從多聞到坐禪,這一切都只是幫助你趣向涅槃的方法。

5會員
154內容數
果醒法師-楞嚴與默照話頭-四講之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herlock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第二個「調息」,就是三次「吐納」,跟前面入禪一樣,慢慢地吸氣,漸漸吐氣,從口鼻吐出來,同時觀想每個毛孔都在排氣,做三次吐納。 第三個「調身」。調身第一個就是「微微動身」,前面強調過了,我們在打坐的時候,不能夠突然大動作,搞不好氣會岔掉。所以剛剛起坐的時候,動身是微微的,身體順時針輕輕地動一動這樣子。
再來呢適宜「少量多餐」。前面已經講過,剛開始坐禪的時候少量多餐,讓你的心對每一次靜坐都充滿期待。
那這個是正知。正念正知是整個修禪的一個重點。正念,所緣境清晰分明地顯現;正知,要不斷地檢查所緣境在不在,是否有沉掉。如果有沉掉,要根據初、中、後三種不同程度,採取相應的對治方法。
初學的人會跟著妄想跑,越是初學跑得越遠越久。慢慢修行久了,隨著妄想跑的距離越來越短,越來越短,乃至妄想一起來,自然而然就能夠放下,不跟著它跑。甚至到最後心很敏銳,感覺妄想或者昏沉快起來的時候,馬上就能夠轉。
所以我們面對妄想的態度應該是不迎不拒。我不去迎合它,不像一般人一樣跟著妄想跑,想想想……想一大堆,我不迎。同時我也不拒,不抗拒。不拒不是說我要隨順它,而是說我也不要去壓它,它來就來了,很自然很正常,不管它,放它走,它自然而然就消失掉。
在我們身心健康的時候,努力讓我們的明瞭分、寂靜分不斷提升,隨著我們修行要不斷提升。你多提升一分,往生的時候就多一分的把握。 這是第一個正念,透過取相,讓所緣境在心中清楚分明地顯現。正念的所緣境可以是呼吸,可以是佛號、佛像等等。所緣境必須要有經論或者師長的教授,不能自己發明。
第二個「調息」,就是三次「吐納」,跟前面入禪一樣,慢慢地吸氣,漸漸吐氣,從口鼻吐出來,同時觀想每個毛孔都在排氣,做三次吐納。 第三個「調身」。調身第一個就是「微微動身」,前面強調過了,我們在打坐的時候,不能夠突然大動作,搞不好氣會岔掉。所以剛剛起坐的時候,動身是微微的,身體順時針輕輕地動一動這樣子。
再來呢適宜「少量多餐」。前面已經講過,剛開始坐禪的時候少量多餐,讓你的心對每一次靜坐都充滿期待。
那這個是正知。正念正知是整個修禪的一個重點。正念,所緣境清晰分明地顯現;正知,要不斷地檢查所緣境在不在,是否有沉掉。如果有沉掉,要根據初、中、後三種不同程度,採取相應的對治方法。
初學的人會跟著妄想跑,越是初學跑得越遠越久。慢慢修行久了,隨著妄想跑的距離越來越短,越來越短,乃至妄想一起來,自然而然就能夠放下,不跟著它跑。甚至到最後心很敏銳,感覺妄想或者昏沉快起來的時候,馬上就能夠轉。
所以我們面對妄想的態度應該是不迎不拒。我不去迎合它,不像一般人一樣跟著妄想跑,想想想……想一大堆,我不迎。同時我也不拒,不抗拒。不拒不是說我要隨順它,而是說我也不要去壓它,它來就來了,很自然很正常,不管它,放它走,它自然而然就消失掉。
在我們身心健康的時候,努力讓我們的明瞭分、寂靜分不斷提升,隨著我們修行要不斷提升。你多提升一分,往生的時候就多一分的把握。 這是第一個正念,透過取相,讓所緣境在心中清楚分明地顯現。正念的所緣境可以是呼吸,可以是佛號、佛像等等。所緣境必須要有經論或者師長的教授,不能自己發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在我們身心健康的時候,努力讓我們的明瞭分、寂靜分不斷提升,隨著我們修行要不斷提升。你多提升一分,往生的時候就多一分的把握。 這是第一個正念,透過取相,讓所緣境在心中清楚分明地顯現。正念的所緣境可以是呼吸,可以是佛號、佛像等等。所緣境必須要有經論或者師長的教授,不能自己發明。
所以,各位不要錯解。你該幹嘛就幹嘛,不管在動中靜中都是一樣。你現在該聽課,該出坡,該吃飯,該睡覺,該靜坐,該幹嘛就幹嘛。你現在的所緣境應該是什麼,要守住它,不要亂跑。
所以蕅祖說,禪堂跟外面不能分做兩截,一定是相隨順的。所以平常的時候也是要注意專注跟放鬆。
所以這平常就要訓練。訓練不只是說我平常行門用功而已,或者是說我靜坐用功而已,而是說你要掌握這種止觀的方法,把它用在一切動一切靜的狀態當中,時時刻刻都能夠保持正念正知。
止觀從狹義來說,就是腿一盤,靜坐。但從廣義來說,在任何時刻,不管動不管靜,靜坐止觀的原理都是通用的。只是說靜坐的時候,正念正知比較好修,但是正念正知在任何時候都是相通的。 我們只是保持安住在當下,不要憶念過去,不要幻想未來,就安住在當下修止,乃至能夠觀察一切都是夢幻泡影,安住在般若波羅蜜當中。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你能夠修止觀的話,在平常的戒律、威儀的行持上,你就能夠很自在。而不是說,這個不能這麼做,因為有規定的,不可以這麼做,但事實上很勉強,不會的。這時候你是真正地心往內收攝,不去攀緣外境,所以持守戒律、威儀對你來說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事。而且你更能夠感受到,你持守戒律、威儀之後,對於你止觀的修行有很大的幫助
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守住我們的正念正知。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專心地說法,各位專心地聽法,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也不去思考過去的事情,就安住在當下。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在我們身心健康的時候,努力讓我們的明瞭分、寂靜分不斷提升,隨著我們修行要不斷提升。你多提升一分,往生的時候就多一分的把握。 這是第一個正念,透過取相,讓所緣境在心中清楚分明地顯現。正念的所緣境可以是呼吸,可以是佛號、佛像等等。所緣境必須要有經論或者師長的教授,不能自己發明。
所以,各位不要錯解。你該幹嘛就幹嘛,不管在動中靜中都是一樣。你現在該聽課,該出坡,該吃飯,該睡覺,該靜坐,該幹嘛就幹嘛。你現在的所緣境應該是什麼,要守住它,不要亂跑。
所以蕅祖說,禪堂跟外面不能分做兩截,一定是相隨順的。所以平常的時候也是要注意專注跟放鬆。
所以這平常就要訓練。訓練不只是說我平常行門用功而已,或者是說我靜坐用功而已,而是說你要掌握這種止觀的方法,把它用在一切動一切靜的狀態當中,時時刻刻都能夠保持正念正知。
止觀從狹義來說,就是腿一盤,靜坐。但從廣義來說,在任何時刻,不管動不管靜,靜坐止觀的原理都是通用的。只是說靜坐的時候,正念正知比較好修,但是正念正知在任何時候都是相通的。 我們只是保持安住在當下,不要憶念過去,不要幻想未來,就安住在當下修止,乃至能夠觀察一切都是夢幻泡影,安住在般若波羅蜜當中。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你能夠修止觀的話,在平常的戒律、威儀的行持上,你就能夠很自在。而不是說,這個不能這麼做,因為有規定的,不可以這麼做,但事實上很勉強,不會的。這時候你是真正地心往內收攝,不去攀緣外境,所以持守戒律、威儀對你來說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事。而且你更能夠感受到,你持守戒律、威儀之後,對於你止觀的修行有很大的幫助
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守住我們的正念正知。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專心地說法,各位專心地聽法,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也不去思考過去的事情,就安住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