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來往往的人們,有自己的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因為台劇「四樓的天堂」接觸到《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這本書主要是在探討創傷造成的身體反應及治癒方法,是開啟我諮商心理學探索的第一本書。




它讓我意識到:每個人面對生活與生命有這樣的反應,都來自個人經歷而產生的傷,讓我更寬容的理解他人、體諒他人,甚至原諒。

 

心理學有個名詞叫做「投射(projection)」,簡單的說,就是自己主觀產生某個想法,並且認為他人也是這樣(*註1)。


大家都聽過父子騎驢的故事吧?

每個人對同一件事的看法會完全不相同,就是因為每個人對同件事的投射都不同。

 

合併上述兩個概念:


每個人的傷,讓他產生這樣的投射,是因為他的個人課題而投射出來的。所以,這是他的課題,不是我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課題。


明白這些後,我漸漸對他人的看法與反應就不再這麼在意了~

 

相對的,如果他人讓我感到不舒服,這就是屬於我的課題,是我自己需要去覺察的部分,如果他人的看法經過我消化、思考後,覺得是對我有益的部分,我就會接納,並想想看怎麼調整。


但要提醒的是,得先照顧好自己,才有足夠的餘裕去善待他人喔~


*註1-維基百科定義:我們會下意識地否認自身不良的思緒、動機、欲望或情感,而將責任推卸給外部世界及其他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球引力
2會員
46內容數
來到星球的我們,與不同的心相遇;這些相遇有好有壞,大家都在尋找生命的意義;而生命的存在與相遇,就是意義
心球引力的其他內容
2025/04/19
每個人都有自由的靈魂,卻也生存在集體中,無法完全脫離外界的影響。因此,如何在外界與自我之間找到平衡,是我們這生都在抉擇的課題,這包括了: 1.如何在集體與自我之間取得平衡 2.如何與不同人合作
2025/04/19
每個人都有自由的靈魂,卻也生存在集體中,無法完全脫離外界的影響。因此,如何在外界與自我之間找到平衡,是我們這生都在抉擇的課題,這包括了: 1.如何在集體與自我之間取得平衡 2.如何與不同人合作
2025/03/21
最近,我在閱讀關於心智化的理論。簡單來說,心智化是指:能夠了解自己,再進一步理解每個人心智的差異。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卻很少人能做到(包含我理智斷線的時候)。
Thumbnail
2025/03/21
最近,我在閱讀關於心智化的理論。簡單來說,心智化是指:能夠了解自己,再進一步理解每個人心智的差異。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卻很少人能做到(包含我理智斷線的時候)。
Thumbnail
2025/03/16
回顧我跟老公的這段感情,我發現我會被他吸引,是因為他身上擁有我所缺乏的特質,像他的自我認同、男子氣概、果斷與直接、疼愛與對我好,這些特質都是我內心所嚮往的,也就是我的需求。當我開始學習自我覺察時,我了解到,原來我需要回頭想清楚自己的需求,並滿足它們。
Thumbnail
2025/03/16
回顧我跟老公的這段感情,我發現我會被他吸引,是因為他身上擁有我所缺乏的特質,像他的自我認同、男子氣概、果斷與直接、疼愛與對我好,這些特質都是我內心所嚮往的,也就是我的需求。當我開始學習自我覺察時,我了解到,原來我需要回頭想清楚自己的需求,並滿足它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天來點心理學,揭開隱祕的人性關鍵字:30個史上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帶你突破限制,邁向更好的自己 내 아이에게 들려주는 매일 심리학: 아이의 지성, 사회성, 인성을 키우는 30가지 심리 이야기》 ✍️作者:李東龜 原文作者:이동귀 譯者: 李煥然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
Thumbnail
《每天來點心理學,揭開隱祕的人性關鍵字:30個史上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帶你突破限制,邁向更好的自己 내 아이에게 들려주는 매일 심리학: 아이의 지성, 사회성, 인성을 키우는 30가지 심리 이야기》 ✍️作者:李東龜 原文作者:이동귀 譯者: 李煥然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
Thumbnail
在這個數位時代,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故事的編織者。本文深入探討了如何與控制欲望和援手的衝突共處,並學習尊重每個人自主繪製人生藍圖的權利。從文學與中醫的角度出發,文章揭示了內在平衡的智慧和放手的藝術,引導讀者達到自我與他人之間和諧共處的境界。
Thumbnail
在這個數位時代,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故事的編織者。本文深入探討了如何與控制欲望和援手的衝突共處,並學習尊重每個人自主繪製人生藍圖的權利。從文學與中醫的角度出發,文章揭示了內在平衡的智慧和放手的藝術,引導讀者達到自我與他人之間和諧共處的境界。
Thumbnail
1.我們對別人某個行為的憤怒,通常代表我們身上就存在那個尚未解決的部分,我們把自己的缺點“投射”到別人身上,我們審判別人時,其實正在審判自己。 2.當我們怎麼努力都無法感到幸福,這份憂鬱正在盡責地提醒妳:是時候卸下你的人格面具,好好喘息一番了!! 3.情緒最基本的功能,就像是肉體上的痛覺確保我們
Thumbnail
1.我們對別人某個行為的憤怒,通常代表我們身上就存在那個尚未解決的部分,我們把自己的缺點“投射”到別人身上,我們審判別人時,其實正在審判自己。 2.當我們怎麼努力都無法感到幸福,這份憂鬱正在盡責地提醒妳:是時候卸下你的人格面具,好好喘息一番了!! 3.情緒最基本的功能,就像是肉體上的痛覺確保我們
Thumbnail
各位新年快樂!新一年祝大家心想事成,而心想事成條件就是要多點了解自己,搵出限制性思想,路就變得暢通了!不知怎麼說,最近對身邊某種事情很看不過眼,很多人都會說如果你對外在發生的事帶有情緒的話,實際是內在的反射,即是你都帶有同樣特質,那究竟Tomo發生什麼事呢?
Thumbnail
各位新年快樂!新一年祝大家心想事成,而心想事成條件就是要多點了解自己,搵出限制性思想,路就變得暢通了!不知怎麼說,最近對身邊某種事情很看不過眼,很多人都會說如果你對外在發生的事帶有情緒的話,實際是內在的反射,即是你都帶有同樣特質,那究竟Tomo發生什麼事呢?
Thumbnail
每個生命都有它自己的使命和不容易
Thumbnail
每個生命都有它自己的使命和不容易
Thumbnail
10多年前剛出社會狠狠摔跤的當時 藉由一本本的閱讀爬了起來,跌了又爬起 這些陪伴自己的書籍及思想 功不可歿 它們陪著你內省、陪著你反芻、再推著你前進
Thumbnail
10多年前剛出社會狠狠摔跤的當時 藉由一本本的閱讀爬了起來,跌了又爬起 這些陪伴自己的書籍及思想 功不可歿 它們陪著你內省、陪著你反芻、再推著你前進
Thumbnail
書名:在關係中,讓愛流動:華人家庭關係的評估與修復 作者: 趙文滔、徐君楓、張綺瑄、徐蕾、謝宜芳、李如玉、呂伯杰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出版日期:2016/04/28 陳揚的小小介紹: 我大概花了兩天的時間把這本書讀完,書中用了七個治療故事來描述家庭治療師的治療歷程,有點像是
Thumbnail
書名:在關係中,讓愛流動:華人家庭關係的評估與修復 作者: 趙文滔、徐君楓、張綺瑄、徐蕾、謝宜芳、李如玉、呂伯杰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出版日期:2016/04/28 陳揚的小小介紹: 我大概花了兩天的時間把這本書讀完,書中用了七個治療故事來描述家庭治療師的治療歷程,有點像是
Thumbnail
這個世界上,絕大部分的成人是曾經受傷的孩子,這些傷,來自孩童時期不被理解和不被接納的部分,如今我們長大了,卻時常忘了自己已經長大,已經有足夠的力量可以為自己負責,並回頭照顧當時的自己。而這本書,則是要教會我們,如何自我療癒,如何再次把自己愛回來⋯⋯
Thumbnail
這個世界上,絕大部分的成人是曾經受傷的孩子,這些傷,來自孩童時期不被理解和不被接納的部分,如今我們長大了,卻時常忘了自己已經長大,已經有足夠的力量可以為自己負責,並回頭照顧當時的自己。而這本書,則是要教會我們,如何自我療癒,如何再次把自己愛回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