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youtu.be/7j6FHyBTSds?si=CDhpMDqosWuiHv1I
昨天看完了一下這個影片,我有些想法想跟專業跑者分享一下,從肌力體能教練角度出發,速度型訓練課表安排的邏輯,以及做大重量訓練的差異,最後加入所謂的增強式訓練來做比較。
免責聲明-以下所述。單純以我目前所學的知識背景為基礎,並非專項選手的教練,我也並沒有抨擊或是提倡任何訓練方法,如果有牴觸,以你們相信的那套方法為主。
怎麼練都行,重點是-開始練吧!
影片提到速度日,目的在於訓練快縮肌纖維以及提升肌肉剛性,有其抗潰縮的效益,所以在速度日安排了200-400公尺的短距離衝刺訓練。
如果是為了提升這兩項能力出發,其實做大重量訓練,提升最大肌力的過程當中,此兩項能力已經開始逐漸變強,因為快縮肌纖維不只對速度訓練有反應,也對重量訓練起反應,更尤其是肌肉剛性,因為人體結構的關係,重量訓練進步的潛力非常大,長達數十年之久,快縮肌纖維在這期間不斷被反覆徵召並且向上適應,反觀速度型訓練(短距離衝刺)受限於人體基因配置的快縮肌纖維比例,快縮肌纖維比例低的人,在短距離衝刺上,速度其實是很快就會遇到瓶頸的,因此很快就會遇到撞牆期,你說「可是我跑完以後比較不累,好像可以跑更快,跑步經濟效益有提高」,會進步的主因在於你的跑步動作經濟性提高,以及短距離衝刺的耐乳酸能力提高,所以你會越練越進步的原因,即便你想再加快速度,想再縮短時間抵達終點,他的進步潛力其實並不大。
那你說「我就距離再跑長一點,改600公尺或800公尺啊!」
這個要很小心,很有可能會造成過度訓練,另外,因為距離變長,時間變長,導致你練到的其實是有氧系統訓練,速度更無法提升,導致沒有訓練效益,再來就是這過程,因為你很努力的衝刺,對地板用力的力道提高,配合更高的反覆動作穿導致軟組織的損傷會更多,最後提升受傷的風險。
那肌肉勁度呢?
在最大肌力進步的過程中,你的肌肉勁度已經在向上適應了。
因此做個結論:
從爆發力公式P=F*V的角度再敘述一次
速度受限於每個人的快縮肌以及慢縮肌纖維比例,通常來講一般人都是一半一半,因此,速度很快就會遇到基因上限的天花板,唯有透過具有長期進步潛力的力量型訓練,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爆發力。
每次跑步對地板用力的那一個瞬間,就是你單腳對地板用力的爆發力展現。
透過長期的最大肌力的堆疊,可以提升肌肉勁度、爆發力展現以及軟組織的適應性。
這過程當中,可以持續練習長跑的能力,也可以練習影片中提到的速度日,因為專項運動的能力提升,仍然需要專項運動的大量練習,才能將肌力訓練的效益給遷移過去。
只要注意,身體的恢復能力,避免過度疲勞,可以使用自覺量表,來檢視自己的精神狀態,藉此來決定是否繼續訓練,或是改採用動態恢復。
不要高估一天所能達到的成就
不要低估一年所能累積的效果
大膽想像十年所能帶來的進步
細細品味一生所能獲得的體悟」
何老師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