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報告/論文技巧:依主題分類資訊和做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大家安,想分享些專題或論文或報告的技巧

就是平常會讀一些文獻,不同文獻裡面會涵蓋很多個主題,同一個主題會散落在不同文獻裡面

比說說文獻1裡面會有A B C這三個主題;文獻2裡面有 B C E 這三個主題;文獻3裡面會有A C E

因為重點就是要把他們用在我的報告的架構裡面,而多個主題散落在不同文獻裡面,就需要一個方法去把他們給管理,用我的報告為主軸去管理資訊

所以就想說,可以用一個管理資訊的方式

也就是 「依主題或問題去分類筆記」

在自己這邊,用一個筆記軟體去進行整理,把常用到的主題列出,看看報告那邊有什麼主題會有,就去進行整理



下面用一個我寫的報告作為舉例,給大家參考看看

比如說我有個主題是 [人工智慧教育的優點]

然後裡面就有3篇文獻的內容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同時,有主題2是[人工智慧教育缺點],裡面擷取2篇文獻當作舉例

raw-image


raw-image

可以看到同一篇文獻裡面有多個主題

例如「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慧與大學轉型:機遇、挑戰與未來」這篇文獻,裡面就同時有[人工智慧教育優點]和[人工智慧教育缺點]的主題

有時也可用問題,例如[人工智慧可以思考嗎?]就可作為一種問題兼主題

這樣整理的話,會比較方便用主題來去對比,就可以方便去看說主題1裡面A文獻說了什麼、B文獻說了…、C文獻…,去比對不同主題裡面的相同和差異處

這樣引用也比較好引用

舉例,如果有一個段落說要寫說:人工智慧教育的優點有XXX功能(A文獻,C文獻)、YYY功能(A文獻,B文獻,C文獻),ZZZ功能(B文獻,D文獻)

或者如果不一致結果,就可說對於研究XXX對於該某群體影響動機效果,有些研究顯示會提高動機(A文獻,C文獻),然而某些文獻顯示會減弱動機(B文獻,D文獻)

而且,如果有些不同課程,比如說專題和通識,就都可以看看這邊整理的東西,然後依照課程產出不同報告

上面分享到這邊,可供參考


(PS喔對,當然這樣主題歸類,也是可以看看能否用最近一些AI進行問答,讓他問問題去檢索學術文獻,例如可能perplexity或Felo等等,不過這部分我還在研究)




avatar-img
129會員
363內容數
目前主要會以書籍心得、動漫心得、生活想法等方面來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豆pika的園地 的其他內容
想要寫寫些關於以前學習的一些想法 有種對於教育說法會認為,考試單選題會只求一個標準答案,這種標準化的做法讓人容易忽視真正的思考能力 但是,後來想想,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考題是多選題或開放式問題呢? 反而可能會讓事情變得更加不確定,更難掌握
這是一本閱讀有關的書,下面列出一些書內容和寫出我的一些心得 策略性閱讀 有錢人專注於閱讀致富的策略,儘管在這個策略中,閱讀量是必要的一環,但僅僅擁有閱讀量還不足夠,更重要的是將閱讀內容活用於工作與生活,並能夠證明其價值。這正是策略性閱讀的充分條件。 如果要將閱讀轉化為財富,必須進行有計畫的策略
以前可能會聽到一些說法,說要按部就班 而大學後,我有個體會,就是不再能像高中以前那樣按部就班
每個人都有管理資訊和處理靈感的方式,以下是我自己的一些方法,想要和大家分享
有時我會想,有一些很重要的知識,為什麼國小到高中,都幾乎不會教 而這些東西,往往要課外學習或部分大學通識課時才接觸到?
到接近期中和期末那幾週,在課業上面忙碌程度,真的跟其他週差很大,會有比以前國高中時差更大的感覺 (以前國高中後面進度可以先讀,但現在要有些課程內容要先準備可能有難度) 特別是現在開學第前幾週,就能感覺到,是有想把一些作業給先完成,讓未來期中和期末輕鬆一些,但結果發現沒這麼理想 例如 有些報告
想要寫寫些關於以前學習的一些想法 有種對於教育說法會認為,考試單選題會只求一個標準答案,這種標準化的做法讓人容易忽視真正的思考能力 但是,後來想想,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考題是多選題或開放式問題呢? 反而可能會讓事情變得更加不確定,更難掌握
這是一本閱讀有關的書,下面列出一些書內容和寫出我的一些心得 策略性閱讀 有錢人專注於閱讀致富的策略,儘管在這個策略中,閱讀量是必要的一環,但僅僅擁有閱讀量還不足夠,更重要的是將閱讀內容活用於工作與生活,並能夠證明其價值。這正是策略性閱讀的充分條件。 如果要將閱讀轉化為財富,必須進行有計畫的策略
以前可能會聽到一些說法,說要按部就班 而大學後,我有個體會,就是不再能像高中以前那樣按部就班
每個人都有管理資訊和處理靈感的方式,以下是我自己的一些方法,想要和大家分享
有時我會想,有一些很重要的知識,為什麼國小到高中,都幾乎不會教 而這些東西,往往要課外學習或部分大學通識課時才接觸到?
到接近期中和期末那幾週,在課業上面忙碌程度,真的跟其他週差很大,會有比以前國高中時差更大的感覺 (以前國高中後面進度可以先讀,但現在要有些課程內容要先準備可能有難度) 特別是現在開學第前幾週,就能感覺到,是有想把一些作業給先完成,讓未來期中和期末輕鬆一些,但結果發現沒這麼理想 例如 有些報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希望透過條列和簡介,可以更方便讀者選讀自己偏好的主題。
Thumbnail
先選擇有興趣的主題慢慢聚焦(研究動機) 回答論文題目關鍵詞語擇定的理由(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參考、比較類似主題論文研究方法(文獻探討、研究方法) 研究題目背景資料(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相關概念形成歷程(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找到類似的碩博士論文參考篇章架構 擬定小標題(目錄) 避開
【如何辨別學術文章中的真新穎點子】 ── 1. 個人知識新穎性 vs. 領域新穎性 2. 引用文獻的重要性 3. 跨領域視角 4. 產業支持的影響 在學術研究中,我們經常會驚嘆於學術文章中的「新穎點子」。但這些點子是不是真的新穎,需要進一步的分析與理解。這個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重要步驟,幫助我們
Thumbnail
這篇整理了我這個月讀到一些不在我分類中但很不錯內容,我也都有附上來源,如果你想了解我這個月發現了什麼不錯的內容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而且我還會加上我的一點個人回饋 另外每月資訊量不同,造成每一類的內容不一,有的內容會比較多,如果你只想看精選,我會在每一類中都挑出 3 篇我最推的,前面會有星號
1. 只找「字面上」相關的論文: - 這類學生常常只利用關鍵字搜尋最新的會議論文。這種方法的確可以找到與關鍵字直接相關的論文。然而,這樣的搜尋方式存在一個盲點,因為只能找到「字面上」相關的論文,卻無法發現那些「字面下」更深層次相關的研究。這些更深層次的研究可能會對你目前的研究提供更為重要的啟
Thumbnail
善用好讀的排版指南,提高使用者持續閱讀的意願。主軸將圍繞於好讀,雖與視覺排版相近,卻有些許的不同;本文所提及到的任何觀念,來自於經驗或是過去所學,不須奉為圭臬,而是理解與體會。
大學生寫研究論文, 一個常見的毛病, 是不知道什麼是「清楚的段落」。 原則上,在研究論文裡面, 每一個段落要說的話, 都需要有根據有來源。 沒有根據來源的段落, 講的內容經不起推敲, 就更不可能是清楚的段落。 為了讓自己說的話清楚, 管理根
選譯筆記是每位熱愛閱讀的學習者不可或缺的工具, 它能幫助你在浩瀚資訊中提取精華, 提升理解與分析能力, 更重要的是, 透過選譯筆記,你能以計劃性的方式累積專業知識。 ▋進階技巧1 - 精準紀錄觀點 選譯筆記不同於完整翻譯, 重點在於摘錄文章中引發你共鳴的觀點
Thumbnail
在學術寫作中,掌握「關鍵字閱讀」技術至關重要。 對於學術研究者來說, 有效地從大量的學術文獻中提煉出核心資訊是一項挑戰。 關鍵字閱讀不僅可以幫助你避免被不必要的細節所淹沒, 還能讓你更聚焦於與研究主題相關的資訊。 結合「書目卡 Bibcard」的使用, 這種閱讀方式能夠大大提高你的閱讀效
Thumbnail
生活中的資訊充盈,獲得並背誦知識並不合哩,將自身經驗進行反思後運用才是有效用的方法。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希望透過條列和簡介,可以更方便讀者選讀自己偏好的主題。
Thumbnail
先選擇有興趣的主題慢慢聚焦(研究動機) 回答論文題目關鍵詞語擇定的理由(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參考、比較類似主題論文研究方法(文獻探討、研究方法) 研究題目背景資料(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相關概念形成歷程(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找到類似的碩博士論文參考篇章架構 擬定小標題(目錄) 避開
【如何辨別學術文章中的真新穎點子】 ── 1. 個人知識新穎性 vs. 領域新穎性 2. 引用文獻的重要性 3. 跨領域視角 4. 產業支持的影響 在學術研究中,我們經常會驚嘆於學術文章中的「新穎點子」。但這些點子是不是真的新穎,需要進一步的分析與理解。這個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重要步驟,幫助我們
Thumbnail
這篇整理了我這個月讀到一些不在我分類中但很不錯內容,我也都有附上來源,如果你想了解我這個月發現了什麼不錯的內容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而且我還會加上我的一點個人回饋 另外每月資訊量不同,造成每一類的內容不一,有的內容會比較多,如果你只想看精選,我會在每一類中都挑出 3 篇我最推的,前面會有星號
1. 只找「字面上」相關的論文: - 這類學生常常只利用關鍵字搜尋最新的會議論文。這種方法的確可以找到與關鍵字直接相關的論文。然而,這樣的搜尋方式存在一個盲點,因為只能找到「字面上」相關的論文,卻無法發現那些「字面下」更深層次相關的研究。這些更深層次的研究可能會對你目前的研究提供更為重要的啟
Thumbnail
善用好讀的排版指南,提高使用者持續閱讀的意願。主軸將圍繞於好讀,雖與視覺排版相近,卻有些許的不同;本文所提及到的任何觀念,來自於經驗或是過去所學,不須奉為圭臬,而是理解與體會。
大學生寫研究論文, 一個常見的毛病, 是不知道什麼是「清楚的段落」。 原則上,在研究論文裡面, 每一個段落要說的話, 都需要有根據有來源。 沒有根據來源的段落, 講的內容經不起推敲, 就更不可能是清楚的段落。 為了讓自己說的話清楚, 管理根
選譯筆記是每位熱愛閱讀的學習者不可或缺的工具, 它能幫助你在浩瀚資訊中提取精華, 提升理解與分析能力, 更重要的是, 透過選譯筆記,你能以計劃性的方式累積專業知識。 ▋進階技巧1 - 精準紀錄觀點 選譯筆記不同於完整翻譯, 重點在於摘錄文章中引發你共鳴的觀點
Thumbnail
在學術寫作中,掌握「關鍵字閱讀」技術至關重要。 對於學術研究者來說, 有效地從大量的學術文獻中提煉出核心資訊是一項挑戰。 關鍵字閱讀不僅可以幫助你避免被不必要的細節所淹沒, 還能讓你更聚焦於與研究主題相關的資訊。 結合「書目卡 Bibcard」的使用, 這種閱讀方式能夠大大提高你的閱讀效
Thumbnail
生活中的資訊充盈,獲得並背誦知識並不合哩,將自身經驗進行反思後運用才是有效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