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你知道禱告最大敵人是...?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我們正活在難以專注的時代。配偶跟我們談心,我們卻一邊裝聽一邊用手機回老闆訊息。家裡幼童不願安分坐著吃飯,我們就在平板電腦播放動畫,暫時擄掠他們的注意力,使他們乖乖飯來張口。上班期間,我們的電腦螢幕多姿多釆:螢幕中間是正在草擬預備交給主管的計畫書,左方是與家人討論幫長輩慶生的通訊群組,右方顯示網友在社群媒體的最新動態,下方工具列顯示客戶週末傳來叫人「拖延症」發作的電郵。不專注的生活方式日積月累,會讓我們更難以專注在一件事上。我們還記得自己上一次通勤期間不聽Podcast節目、不追劇是什麼時候嗎?我們能夠想像一群不太相熟的朋友聚餐期間,氣氛很「乾」卻沒有人會拿出手機處理私事的窘境嗎?我們願意接受二十多年前上網時的頻寬和網速,但凡下載比較大的檔案,電腦其他功能通通停擺嗎?

「難以專注」是什麼意思?為了淺白地說明清楚,我們可以把「難以專注」視為等同「缺乏注意力」,然後參考心理學家如何理解注意力,藉此嘗試刻畫缺乏注意力、亦即難以專注的內涵。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是美國哲學家,也是用科學實證方式探索人類心智世界的先驅。他在巨著《心理學原理》(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如此定義注意力:「每個人都知道什麼是注意力,就是清晰、具體地掌握心智……也意味為了有效地處理某些事情而放棄另一些事情。」 (James, W. (1890). 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New York: Holt.)到二十世紀末,心理學家普遍認為注意力不是個單一概念,而是涵蓋一系列心理學現象的用詞:「注意力是指人類認知層面中個體能夠控制、受資源或能力限制的部分,以及應付這些限制的方法。」  (Shiffrin, R. M. (1988). Attention. In R. C. Atkinson, G. Lindzey, & R. D. Luce (Eds.). Stevens handbook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Vol. 2. Learning and cognition (2nd ed.) (pp. 738–811).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歸納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心理學家的觀點,注意力是指,人類在認知的過程,處理資料的能力有限,因此需要主動做出取捨。( Desimone, R., & Duncan, J. (1995). Neural mechanisms of selective visual attention. Annual Review of Neuroscience, 18, 193–222.)(The Psychology of Attention, Second Edition Elizabeth A. Styles East Sussex: Psychology Press, 2006, 1)難以專注,或缺乏專注力,可以定義為:面對在認知過程處理資料能力的有限,卻缺乏主動做出取捨的能力。難以專注即難以不一心多用。

談到禱告生活,我們會很容易發現難以專注的跡象。想像有一天,我們下班帶著所剩無幾的體力到教會參加禱告會。司會同工在講台上分享患病會友、教會事工、宣教士、普世教會、社會、世界等代禱事項,情詞懇切有餘,資訊量卻大大超載。在接收這些資訊期間,我們大多精神散漫,輕則不耐煩地滑手機,重則呼呼大睡。到之後禱告時間,我們大概累到只想儘快結束,回家休息。或者我們立志養成每天晚上睡前禱告的習慣,並參考教會通訊群組貼上的事項,一一代禱。可是,當我們忙完家事顧好小孩,回覆完客戶或主管的訊息,閉上眼睛的時候,我們其實還沒預備好禱告。這時刻的情緒、思緒、身體的感覺,是一整天生活的延伸,濃縮成心智和感官的小劇場。我們本來想為教會聘請牧者代禱,可是禱告沒多久就神遊太虛,被同事誤會的委屈、小孩還沒複習好的段考、閃到腰的疼痛等思緒感覺不請自來,讓我們忘記要為什麼而禱告。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應該要禱告的時候,無法專注的挫敗感和無力的身心,讓我們最終向睡眠屈服,決定明晚繼續努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K傳道神學社科通識課
54會員
133內容數
社會科學經典原著讀,人類學方法切入,基督教神學對話。用民族誌的手法,討論台灣宗教、社會、人文現象。
2025/04/28
我們可以參考傅士德的建議,在居所為自己設計一個獨處與安靜的角落,也許是房間掛了聖經經文的一面牆,或者是放著聖經和十字架的書桌,定時在那裡禱告、讀經、安靜。我們也可以規畫定期退修,例如像傅士德建議一年四次,用上半天的時間,在主面前安靜,省察自己生命景況,尋求上帝的引領,校正人生方向。
Thumbnail
2025/04/28
我們可以參考傅士德的建議,在居所為自己設計一個獨處與安靜的角落,也許是房間掛了聖經經文的一面牆,或者是放著聖經和十字架的書桌,定時在那裡禱告、讀經、安靜。我們也可以規畫定期退修,例如像傅士德建議一年四次,用上半天的時間,在主面前安靜,省察自己生命景況,尋求上帝的引領,校正人生方向。
Thumbnail
2025/04/21
我們可以參考以上馬可福音所記載耶穌獨處與安靜的典範。當我們處於別人給我們的期待、壓力之下,也許就是我們抽身出來、獨處與安靜之時。在此期間,我們可以透過禱告,察驗自己現在的學業、事業、家庭,以及教會生活,正落在天國事工藍圖的哪一個位置上,正處於基督徒成聖旅途的哪一個階段中。
Thumbnail
2025/04/21
我們可以參考以上馬可福音所記載耶穌獨處與安靜的典範。當我們處於別人給我們的期待、壓力之下,也許就是我們抽身出來、獨處與安靜之時。在此期間,我們可以透過禱告,察驗自己現在的學業、事業、家庭,以及教會生活,正落在天國事工藍圖的哪一個位置上,正處於基督徒成聖旅途的哪一個階段中。
Thumbnail
2025/04/14
尤蘭諾與丈夫在書中提醒我們,主耶穌親身示範如何順服上帝的旨意(而不是己意)、與恐懼共存(而不是逃避)。我們能夠做的是禱告,讓己意趨近上帝的旨意,把恐懼交託予祂。
Thumbnail
2025/04/14
尤蘭諾與丈夫在書中提醒我們,主耶穌親身示範如何順服上帝的旨意(而不是己意)、與恐懼共存(而不是逃避)。我們能夠做的是禱告,讓己意趨近上帝的旨意,把恐懼交託予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刷手機、滑社群媒體成癮,即使在開會、吃飯或與人交談時也無法專注; 看影片或文章時,習慣快轉、跳過,只能專注幾秒鐘; 讀書、工作時難以專注,頻繁切換不同的任務(但效率反而降低); 發訊息後若對方沒立刻回應,就開始焦慮或覺得對方在冷落自己; 網頁載入、影片緩衝稍慢或觀影中被插入廣告,就會不耐煩、
Thumbnail
刷手機、滑社群媒體成癮,即使在開會、吃飯或與人交談時也無法專注; 看影片或文章時,習慣快轉、跳過,只能專注幾秒鐘; 讀書、工作時難以專注,頻繁切換不同的任務(但效率反而降低); 發訊息後若對方沒立刻回應,就開始焦慮或覺得對方在冷落自己; 網頁載入、影片緩衝稍慢或觀影中被插入廣告,就會不耐煩、
Thumbnail
接下來我們會從心理機制的層面,了解難以專注的原因和對禱告生活的影響,用四字概括就是「此消彼長」。我們需要注意力,是因為認知期間處理資料的能力有限,需要主動取捨。不同事物、思想、情緒、感官訊息等資料,彼此屬「競爭」關係。
Thumbnail
接下來我們會從心理機制的層面,了解難以專注的原因和對禱告生活的影響,用四字概括就是「此消彼長」。我們需要注意力,是因為認知期間處理資料的能力有限,需要主動取捨。不同事物、思想、情緒、感官訊息等資料,彼此屬「競爭」關係。
Thumbnail
我們正活在難以專注的時代。配偶跟我們談心,我們卻一邊裝聽一邊用手機回老闆訊息。家裡幼童不願安分坐著吃飯,我們就在平板電腦播放動畫,暫時擄掠他們的注意力,使他們乖乖飯來張口。
Thumbnail
我們正活在難以專注的時代。配偶跟我們談心,我們卻一邊裝聽一邊用手機回老闆訊息。家裡幼童不願安分坐著吃飯,我們就在平板電腦播放動畫,暫時擄掠他們的注意力,使他們乖乖飯來張口。
Thumbnail
我們生活在一個注意力普遍不集中的世代。由於科技的進步,3C產品的普及、資訊快速傳播、加工與速食食品的氾濫、環境的污染等因素,造成多數人難以在同一時間只專注一件事情。書本看不到幾頁就滑一下手機、上班時預計完成一項任務時不斷被干擾被強迫一心多用、作業寫不到幾分鐘就突然想到要看一下社群網站有沒有人回覆
Thumbnail
我們生活在一個注意力普遍不集中的世代。由於科技的進步,3C產品的普及、資訊快速傳播、加工與速食食品的氾濫、環境的污染等因素,造成多數人難以在同一時間只專注一件事情。書本看不到幾頁就滑一下手機、上班時預計完成一項任務時不斷被干擾被強迫一心多用、作業寫不到幾分鐘就突然想到要看一下社群網站有沒有人回覆
Thumbnail
很多的問題多是來自人們對這類技術產品的迷戀,把從神賜給我們的正常人與人的交往進入到割裂的人與機,人與屏幕的交往之中。表面上各種線上的活動頻繁,實際上在這類交往中失去了人面對面,眼對眼之間帶來的信任,可靠,誠實,積極,陽光,鼓勵,向上的情緒。一個人若看到罪性,來到上帝面前,就在溫暖和生命中滿足快樂。
Thumbnail
很多的問題多是來自人們對這類技術產品的迷戀,把從神賜給我們的正常人與人的交往進入到割裂的人與機,人與屏幕的交往之中。表面上各種線上的活動頻繁,實際上在這類交往中失去了人面對面,眼對眼之間帶來的信任,可靠,誠實,積極,陽光,鼓勵,向上的情緒。一個人若看到罪性,來到上帝面前,就在溫暖和生命中滿足快樂。
Thumbnail
大家吃飯時會配電視嗎?或是配廣播?podcast?等等…… 我從小就很喜歡配電視,長大後變成配podcast,但我記得小時候長輩很不喜歡我們配電視,總說這樣吃飯會吃很久,我不以為意,相反的我還覺得這樣很有效率,因為邊吃飯,同時還可以做別的事,豈不是很有效率嗎? 但最近我越來越覺得這是真的……
Thumbnail
大家吃飯時會配電視嗎?或是配廣播?podcast?等等…… 我從小就很喜歡配電視,長大後變成配podcast,但我記得小時候長輩很不喜歡我們配電視,總說這樣吃飯會吃很久,我不以為意,相反的我還覺得這樣很有效率,因為邊吃飯,同時還可以做別的事,豈不是很有效率嗎? 但最近我越來越覺得這是真的……
Thumbnail
對於孩子們來說,電視的聲光效果其實是很刺激的,尤其是現在的電視越做畫面越大,新聞標題聳動、主持人語調激昂,連大人都很容易目不轉睛地盯著,更遑論正在發展中、對新事物都充滿好奇的孩子。 剛滿四個月的小姪女也面臨了同樣的考驗,環境中有了新的刺激,例如:聲音、光線、氣味、溫度變化,立刻會產生不同的反應。
Thumbnail
對於孩子們來說,電視的聲光效果其實是很刺激的,尤其是現在的電視越做畫面越大,新聞標題聳動、主持人語調激昂,連大人都很容易目不轉睛地盯著,更遑論正在發展中、對新事物都充滿好奇的孩子。 剛滿四個月的小姪女也面臨了同樣的考驗,環境中有了新的刺激,例如:聲音、光線、氣味、溫度變化,立刻會產生不同的反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