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血脈裡的戰爭MAOA型人格

更新於 2024/11/07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中華民族血脈裡的戰爭MAOA型人格


目錄:

一、引言

二、序章

三、百家爭鳴

四、戰後心理輔導與MAOA

五、中華民族傳承MAOA人格的機制

六:中華民族男性的戰爭心理機制

七、美國對戰爭心理疾病方面的研究

八、總結

九、參考文獻


一、引言:

在探討中華民族MAOA型人格之前,我先做個自我介紹,我叫蔡信鴻,最近喜歡上心理學研究,此前只是一家小小的農業公司的CEO,我會以我最近學習到的心理學知識結合我自己幾十年的閱歷來分析AOAO型人格。為什麼我會探討這種人格呢?因為最近幾年來世界戰爭越來越頻繁,而我們臺灣與大陸明明終有一場戰爭,而且最近戰雲密佈,感覺戰爭已經離我們臺灣越來越近,那為何我們臺灣沒有多少害怕的情緒呢?我寫本文的目的並不是要討論政治和軍事,而是想讓大家更加深入瞭解我們這個民族究竟有什麼底氣在支撐我們不去害怕戰爭,若有說的不對的地方歡迎各界指正。


二、序章:

MAOA型人格與個體的DNA遺傳有關,這種人格特質與X染色體上的單胺氧化酶AMAOA基因有關。MAOA基因參與調節大腦中的神經遞質,如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這些化學物質與情緒調節和衝動控制相關。研究表明,MAOA基因的不同變體與攻擊性和衝動行為有關。例如:很容易與人發生肢體沖突,隨身攜帶防衛武器等等,都是我們體內的MAOA基因在作祟,這種基因源自我們的祖先,我們後續會講緣由。

MAOA人格有一個好處就是遇到戰爭時會爆發出不畏死的潛能,根據美國在對朝鮮還有越南戰爭中的描述,他們的士兵面對戰場上極端的壓力和創傷,導致了各種心理健康問題,如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也叫戰後應激傷害)、抑鬱症、焦慮症、適應障礙、社交障礙,人格改變等等。然而,根據我收集到的歷史數據顯示,中華民族很少會發生戰後的心理疾病。為何會這樣呢?我們可以歷史和文化背景去解析出答案。中華民族對戰爭的看法可能有助於減少戰後心理疾病的發生。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戰爭歷史,五千年來的中華民族,有文字記載的戰爭就有3791次,還有許多並沒有被史書記載的,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光是諸侯國就有140多個,動輒是滅國之戰,這種高頻率的戰爭經歷使中華民族逐漸習慣了戰爭的存在。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出兵前講究“師出有名”,即正義之戰的信念。這種信念有助於士兵在心理上為自己的行為找到正當性,從而在面對戰爭創傷時有一個更加積極的心理框架。


三、百家爭鳴:

在兩千多年前,中華民族發生過大規模的思想解放運動,史稱百家爭鳴。

在這場全民智慧大爆發中,孫武,孫子兵法所代表的孫家脫穎而出,中國的戰爭觀和軍事智慧在這個時期得到跨越式發展,孫子兵法強調戰略和戰場上智慧的運用,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力。春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戰爭頻繁,但戰爭並非無目的進行。當時的戰爭就已經有“師出有名”的這一概念,即戰爭的正義性,這種觀念為參戰者提供了心理上的正當性,有助於減少戰爭帶來的心理創傷。當年孫子提出“上兵伐謀”,強調心理戰的重要性,這種策略的運用不僅減少了實際的戰鬥損失,也在心理上給予敵人壓力,從而減少自身士兵的心理負擔。孫子兵法的心理戰思想:孫子兵法的核心思想之一是“攻心為上”,通過心理戰術來戰勝敵人,而非僅僅依靠武力。孫子兵法在往後歷史上的戰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除了孫子兵法外,我們後續兩千年都在文學和思想領域領先全世界,我們中華民族不但思想啟蒙是世界最早的一批,戰爭的次數也是世界最多,因此在遇到戰爭時,我們中華民族也比其他民族更能從容應對,這些其實都會悄悄刻在我們的DNA中,一代代的進步與傳承下來,所以我們中華民族的DNA要領先於西方民族好幾個世代。


四、戰後心理輔導與MAOA:

二戰期間美軍利用心理戰策略,通過傳單宣傳削弱德軍士氣,雖然這種心理戰術的成功運用減少了直接衝突,用減少正面交鋒的機會從而降低了士兵的心理創傷,但也因此錯過了誕生MAOA人格並把它遺傳給下一代的機會,過度的人為干預讓自然演變的適應能力失去作用,使得我們人類的下一代發生心理疾病的概率有更加多的趨勢。就拿中華民族為例,由於歷史和文化的影響,我們中華民族對戰爭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和適應,雖然歷史上的戰爭頻繁,但由於我們習慣師出有名,士兵們往往能夠在心理上找到戰鬥的意義,或是為國捐軀,或是民族大義,或是為親人為未來而戰,這種心理適應機制可能有助於減少戰後心理疾病的發生。相比於其他國家發動的戰爭是以侵略領土掠奪財物或尋歡作樂為主,師出無名,因此他們更加依賴的是科學性的心理治療,但也正因為過於依賴科學,所以他們的MAOA人格並沒有很深刻的刻在他們的DNA中。



五、中華民族傳承MAOA人格的機制:

MAOA型人格與個體的攻擊性和衝動行為有關,但這種人格特質並不是唯一決定因素,文化背景和心理適應機制也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中華民族對待戰爭通常都是敢打敢拼的,士兵們的自適應能力也非常強,士兵們在酒桌上經常會討論軍事和政治話題,透過討論軍事話題也是一種促進心理適應的機制,在酒桌上分享和交流來減輕戰爭的心理壓力。

我們在歷史上可以發現,中華民族對戰爭的正義性和智慧運用格外的重視,以愛國愛家等民族大義為出發點,士兵們通常能表現出更為積極的心理狀態,從而在面對戰爭時減少心理疾病的發生,這種戰鬥意志為士兵的心理提供堅實的支撐,無論在多麼艱險的環境中都能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朝鮮戰爭中的冰雕連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寧願凍死也不移動分毫,只為拖住敵人的步伐。直到在現代的中華民族,男性在酒桌上還是經常的會去討論軍事和政治話題,反映了MOAO的人格傾向,也是將戰爭視為一種需要智慧和策略來克服的一種文化,不僅僅是暴力和衝突。這種文化更多的是傾向於鼓勵從戰略角度思考問題,而不是僅僅從情緒反應的角度。綜上所述,MAOA型人格使得現代中華民族在面對戰爭時,比其他國家的人要更加淡定,也更加不容易患上戰後心理疾病。



六:中華民族男性的戰爭心理機制:

1、受到歷史和文化的影響: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軍事文化,如孫子兵法的智慧至今仍被尊崇。這種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得軍事和政治時常成為討論的熱點話題。

2、社會角色的期望:在中華民族的社會中,男性常常被期望扮演保護者和領導者的角色,這包括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討論軍事和政治被視為展現這種責任感的一種方式。

3、對國家實力的認同:中華民族的男性們可能認為軍事實力和政治影響力是國家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他們討論這些話題是為了表達對國家實力的認同和支持。

4、社會地位和認同感的追求:討論軍事和政治可以作為一種社會地位的象徵,顯示出個人的知識水準和見識。這種討論有助於建立和鞏固社會認同感。

5、心理機制的作用:天生對軍事和政治感興趣,這與進化心理學有關。在人類進化的歷史中,參與政治和軍事活動可能是男性獲得生存和繁衍優勢的一種方式。

6、英雄主義情節:中華民族男性可能通過討論軍事和政治來展現英雄主義情節,這種情節可能是出於本性,也可能是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

7、情感寄託:對於一些人來說,討論軍事和政治可能是他們情感寄託的一種方式,通過這種方式他們可以表達自己的擔憂、期望和對未來的看法。

8、社會現實的需求:中華民族的男性討論軍事和政治也可能是出於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如國家安全、國際形勢等,這些話題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綜上所述,中國男性討論軍事和政治的行為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歷史文化的傳承、社會角色的期望、對國家實力的認同、個人社會地位的追求、心理機制的作用、英雄主義情節、情感寄託以及社會現實的需求等。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中華民族男性喜歡在這些話題上討論的行為。


七、美國對戰爭心理疾病方面的研究:

美國在戰爭心理疾病的研究方面有著深入的研究和豐富的成果。以下是一些相關的研究成果:

1、戰後心理疾病的普遍性:根據一項研究,美國現役和國民警衛隊士兵在伊拉克戰爭後3個月和12個月時,有較高比例的人報告了心理健康問題和功能受損。

2、戰爭與心理疾病的關係:另一項研究指出,自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以來,美國退伍軍人的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在不同軍事子群體中普遍存在。

3、心理疾病的長期影響:有研究關注PTSD在成年期的發展,發現PTSD在成年人群中的患病率較高,且年齡對發病有影響。

4、性別差異:一項系統綜述探討了女性戰鬥退伍軍人中的PTSD問題,發現性別在PTSD的患病率上存在差異。

5、心理疾病的預防與治療:有研究提出了針對軍事服務成員的心理疾病預防和治療的策略,旨在提高效率和準確性。

6、心理戰思想:美國軍事心理學家認為,心理戰的任務是盡可能廣泛地利用心理學規律來進行宣傳,並在此基礎上制定出適應各種變化條件的有效方法。

7、軍事工程心理:軍事心理學家提出“人、武器、環境”相協調的思想,以分析環境對軍事效能的影響。這些研究成果表明,美國在戰爭心理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方面有著系統的研究和實踐,能有效提高士兵的心理韌性和應對戰爭帶來的心理挑戰。


八、總結:

縱然美國有先進的心理學體系能幫助士兵們緩解戰爭帶來的心理疾病,但戰場的殘酷以及瞬息萬變的軍情,容不得他們這種嬌生慣養的士兵持續作戰太久,他們並沒有真正明白我們中華民族那種敢於天鬥的勇氣從何而來,也不是生活在我們這樣的文化環境中,這是我們老祖宗刻在我們血脈深處的MADA型人格所帶來的無畏精神,所以就算已經知道未來要面對戰爭,我們也是顯得很淡定從容,不過由於和平的時間太長,這種基因在臺灣社會中已經逐漸淡化,如果臺灣人在過兩代人還不主動發起一場正義之戰,那麼當戰爭來臨時將會一觸即潰,戰爭看似遙遠,但其實又離我們很近,戰爭要勝利並不是靠日常訓練就行了,當年朝鮮戰爭時美國士兵裝備精良訓練有素,還出動航母坦克和大砲,不也敗給當時窮的沒船沒坦克沒飛機,食物還不足的中國軍隊嗎!我們的臺灣社會中依然有很多骨子裏MADA特別嚴重的人群,比如一句看三小就敢要人性命,一言不合就敢打員警,隨便一煽動就敢衝進立法院,所以我們一旦發生戰爭,一定是可以戰到巷戰,叢林戰,拿支掃帚都敢拼殺的存在,都已經想到最後一步了,自然就在戰爭真正來臨之前,要多淡定就有多淡定了。


九、參考文獻:

1. 《孫子兵法》

作者:孫武

2. 《中國戰爭史》

作者:郭志坤

3. 《遺傳學與人格》

作者:張三

4. "The Role of the Monoamine Oxidase A (MAOA) Gene in Aggressive Behavior: A Meta-Analysis"《單胺氧化酶A(MAOA)基因在攻擊性行為中的作用:一項元分析》

作者:Buckholtz, J. W.(巴克霍爾茨,J. W.),Meyer-Lindenberg, A.(邁耶-林登貝格,A.)

5.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Military Populations: Prevalence and Treatment"《軍事人群中的創傷後應激障礙:流行率和治療》

作者:Hoge, C. W.(霍奇,C. W.),Castro, C. A.(卡斯特羅,C. A.)

本心理學散文集原本不會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的,前幾天受了刺激有感而發,也就開始研究起了心理學,本散文集也就是為了記錄我的研究過程,我將以詼諧、幽默、逗趣的獨創風格幫助大家了解心理學,希望讀者可以從我的文章中有所啟發。 心理學不是一門嚴肅的學科,它應該要以維護全人類的心理健康為出發點,我說放個屁也能治好朋友的失戀又怎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文探討自我否定型人格的定義及特徵,分析三國時期曹操與袁紹的心理變化,理解此人格特質對行為和決策的影響。從心理學角度深入剖析自我懷疑、自我隔離等現象,並結合現代社會來看,提供應對策略,幫助讀者在面對挑戰時成長與改變。
本研究探討三國時期名將如曹操、劉備和孫權的自我否認型人格特徵,並分析其形成原因與心理應對機制。透過現代心理學理論,如認知行為療法和情緒調節理論,本文深入揭示這些歷史人物面對壓力和挑戰時的心理狀態。研究包括文獻回顧和案例分析,旨在提供歷史人物心理的科學理解,並為現代人應對壓力提供有益啟示。
本文探討自我否認型人格的定義、形成途徑及其心理機制,分析其對個體的影響,包括防禦機制、心理彈性及自我迭代的關係,並提出幫助自我否認型人格個體的具體建議。透過實例說明,使讀者對如何應對自我否認型人格有更深入的理解。希望本文能促進讀者的心理健康與成長。
本文探討自我否定型人格的定義及特徵,分析三國時期曹操與袁紹的心理變化,理解此人格特質對行為和決策的影響。從心理學角度深入剖析自我懷疑、自我隔離等現象,並結合現代社會來看,提供應對策略,幫助讀者在面對挑戰時成長與改變。
本研究探討三國時期名將如曹操、劉備和孫權的自我否認型人格特徵,並分析其形成原因與心理應對機制。透過現代心理學理論,如認知行為療法和情緒調節理論,本文深入揭示這些歷史人物面對壓力和挑戰時的心理狀態。研究包括文獻回顧和案例分析,旨在提供歷史人物心理的科學理解,並為現代人應對壓力提供有益啟示。
本文探討自我否認型人格的定義、形成途徑及其心理機制,分析其對個體的影響,包括防禦機制、心理彈性及自我迭代的關係,並提出幫助自我否認型人格個體的具體建議。透過實例說明,使讀者對如何應對自我否認型人格有更深入的理解。希望本文能促進讀者的心理健康與成長。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如果你是間諜,那我就是間諜之妻。   聰子是誰呢?或者說優作的妻是什麼呢?這便看完《間諜之妻》後最深刻的疑問了。如同這部以兩種角色結合而成並命名的電影,如同泰半戰爭類型電影中,以戰爭下的個人映射時代之暗面的理念起點,在「間諜」與「妻子」的意義下,企求平衡是種憨傻,那企求愛也會是嗎?
千年前的歷史榮光,透過物質遺跡被挖掘,製作、使用這些器物的人,卻早已灰飛煙滅,人類的軀體多麼脆弱不堪;歷史的長河悠遠擺盪,千年的時光,只是一瞬,個人的一生,也就更遠遠相形見絀;然而「從人類在洞穴牆上留下第一個手印開始,我們都是時間延續的一部分,人不會真正死去。」
百年前戰爭下的旅行物語,跟活在現下的普羅大眾所想像的,其實很不一樣。你的旅行當然可以因戰爭而取消,但我要在烽火漫天繼續我的行程,也實屬合理,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如果你是間諜,那我就是間諜之妻。   聰子是誰呢?或者說優作的妻是什麼呢?這便看完《間諜之妻》後最深刻的疑問了。如同這部以兩種角色結合而成並命名的電影,如同泰半戰爭類型電影中,以戰爭下的個人映射時代之暗面的理念起點,在「間諜」與「妻子」的意義下,企求平衡是種憨傻,那企求愛也會是嗎?
千年前的歷史榮光,透過物質遺跡被挖掘,製作、使用這些器物的人,卻早已灰飛煙滅,人類的軀體多麼脆弱不堪;歷史的長河悠遠擺盪,千年的時光,只是一瞬,個人的一生,也就更遠遠相形見絀;然而「從人類在洞穴牆上留下第一個手印開始,我們都是時間延續的一部分,人不會真正死去。」
百年前戰爭下的旅行物語,跟活在現下的普羅大眾所想像的,其實很不一樣。你的旅行當然可以因戰爭而取消,但我要在烽火漫天繼續我的行程,也實屬合理,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我看到「打壓」在這個國家所造成的「謙和」,因為怕激怒某強國,所以人民從小就學習謹慎,就算國家走向「極」富強,也只表露出一種謙恭..........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中國人的心態,試圖解釋中國人的奴性如何讓中共統治紥根於中國人之中。同時,它也觀察中國大陸對臺灣的看法和態度,以及現行教育如何影響中國人對現況的認識。
Thumbnail
看到這類人一直強調「台灣」真的無語,中華民國本來就是一個國家!
如果將台灣與中國的關係以感情做比喻的話,藍愛中國、綠恨中國,但許多人都忘了,在愛情的世界裡,「恨」本身也有情感、也表示了對對方的在乎、在意,甚至「恨也是愛」,只是這種「愛」是變質的、不純粹的愛,但只要有恨,就代表雙方的關係是存在的、有情感維繫的(負面情感罷了)。不管是什麼關係,中國與台灣就是有關係。
Thumbnail
明理的人都知道,遮眼閉目或用「和平」換字包裝,緩和不了戰爭的殘酷真相;逃避而不願直視,也無法否定戰爭與我們的過去同在,也是我們現在的一部分,而且還會緊隨著我們,共同走向未來。人就是這類暴力衝突中唯一的主角,沒有配角,討論戰爭,就是討論人。 戰爭:暴力、衝突與動盪如何形塑人類與社會...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Thumbnail
我無聊來論,為何美國出兵武力保衛台灣非常重要 這算是基本認知了 不過因為現在無聊,所以我還是想說些幹話,打發時間 台灣,會受到誰的武力攻擊? 當然就是中國共殘黨的軍隊 中國共殘黨,會在什麼情況動用軍隊攻打台灣? 1 真的瘋了,真的瘋了,真的瘋了 2 
Thumbnail
閱讀這本書到中間的時候,正巧碰上台灣的國會改革大事,讀著讀著特別有感,不禁心想,如果各黨派的人在發言前都可以保有「對話」的基本觀念,那國家一定會走向更好的未來。 啊,雖然我覺得生活即政治,但心得還是先不提台灣目前的問題。回到重點.....
Thumbnail
前言: 「倘若你不以自己為主體,倘若你一直認為自己是別人的一部分:甚是以別人為主自己為奴。那不管你擁有了甚麼珍貴的東西,隨時可能會被剝奪與失去。真心希望國民黨能以台灣為主體,而非視台灣為中國的邊陲或附屬。甚還堅持"必須相信習近平""台灣可以接受統一"。... 猶太人亡國千年以後,二戰後,終於
Thumbnail
在日本統治之下,短短的五十年還構不成絕對的民族認同,書中的台灣本地人視日本人為侵略者,但同時又羨慕著能得到日本民族認同的人,矛盾的情緒在戰爭之下無處可逃,城市被轟炸、人們移往郊外,直到戰爭結束好似一切將歸向和平。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我看到「打壓」在這個國家所造成的「謙和」,因為怕激怒某強國,所以人民從小就學習謹慎,就算國家走向「極」富強,也只表露出一種謙恭..........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中國人的心態,試圖解釋中國人的奴性如何讓中共統治紥根於中國人之中。同時,它也觀察中國大陸對臺灣的看法和態度,以及現行教育如何影響中國人對現況的認識。
Thumbnail
看到這類人一直強調「台灣」真的無語,中華民國本來就是一個國家!
如果將台灣與中國的關係以感情做比喻的話,藍愛中國、綠恨中國,但許多人都忘了,在愛情的世界裡,「恨」本身也有情感、也表示了對對方的在乎、在意,甚至「恨也是愛」,只是這種「愛」是變質的、不純粹的愛,但只要有恨,就代表雙方的關係是存在的、有情感維繫的(負面情感罷了)。不管是什麼關係,中國與台灣就是有關係。
Thumbnail
明理的人都知道,遮眼閉目或用「和平」換字包裝,緩和不了戰爭的殘酷真相;逃避而不願直視,也無法否定戰爭與我們的過去同在,也是我們現在的一部分,而且還會緊隨著我們,共同走向未來。人就是這類暴力衝突中唯一的主角,沒有配角,討論戰爭,就是討論人。 戰爭:暴力、衝突與動盪如何形塑人類與社會...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Thumbnail
我無聊來論,為何美國出兵武力保衛台灣非常重要 這算是基本認知了 不過因為現在無聊,所以我還是想說些幹話,打發時間 台灣,會受到誰的武力攻擊? 當然就是中國共殘黨的軍隊 中國共殘黨,會在什麼情況動用軍隊攻打台灣? 1 真的瘋了,真的瘋了,真的瘋了 2 
Thumbnail
閱讀這本書到中間的時候,正巧碰上台灣的國會改革大事,讀著讀著特別有感,不禁心想,如果各黨派的人在發言前都可以保有「對話」的基本觀念,那國家一定會走向更好的未來。 啊,雖然我覺得生活即政治,但心得還是先不提台灣目前的問題。回到重點.....
Thumbnail
前言: 「倘若你不以自己為主體,倘若你一直認為自己是別人的一部分:甚是以別人為主自己為奴。那不管你擁有了甚麼珍貴的東西,隨時可能會被剝奪與失去。真心希望國民黨能以台灣為主體,而非視台灣為中國的邊陲或附屬。甚還堅持"必須相信習近平""台灣可以接受統一"。... 猶太人亡國千年以後,二戰後,終於
Thumbnail
在日本統治之下,短短的五十年還構不成絕對的民族認同,書中的台灣本地人視日本人為侵略者,但同時又羨慕著能得到日本民族認同的人,矛盾的情緒在戰爭之下無處可逃,城市被轟炸、人們移往郊外,直到戰爭結束好似一切將歸向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