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涅瓦大學的教育:李佳達老師親授「AI 時代的思考指南,如何練出更敏銳的思維」

黃敬峰-avatar-img
發佈於AI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此篇有podcast可以聽喔

目錄:

  1. 李佳達老師的背景與影響力
  2. 為什麼在 AI 時代思考如此重要?
  3. AI 時代的思考能力啟示
  4. AI 時代思考力的關鍵內容
  5. 思考訓練的實際應用
  6. 如何持續了解更多 AI 時代的思考訓練


1. 李佳達老師的背景與影響力

李佳達老師,台灣第一位密涅瓦大學碩士,在AI時代下,他透過跨界創新的實踐經驗,為大家帶來深入思考的訓練法。他的學術背景非常多元,包括法律、科技及政府政策,這使得他擁有更全面的思考高度。他在哈佛及伯克萊擔任訪問學者時,不但參與高階決策,更與世界頂尖的學術圈交流,讓他在思考層次上具備深厚的根基。

李佳達老師分享的內容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在 AI 迅速發展的現今,知識和技能不再是唯一的核心競爭力,而是如何有效運用思考習慣來應對未知挑戰。這樣的思維模式,不僅幫助我們不被 AI 取代,更能在科技迅速變革中保持優勢。

raw-image

2. 為什麼在 AI 時代思考如此重要?

主持人:「大家可能會好奇,現在 AI 這麼厲害,那我們人類還有什麼價值呢?」

李佳達老師:「我認為,AI 的發展讓人們不再需要像以前一樣累積海量知識,因為這些知識 AI 可以比我們更快地取用。

然而,我們真正的價值在於我們獨特的思考能力與情感智慧

這種思考能力不僅是解決已知問題,而是面對未知時,能透過批判性思維、創意思考以及與他人有效互動,找到最佳的應對方法。

AI 雖然擁有無比的運算能力,但創造力、情感共鳴和人際關係的理解,這些都是 AI 難以取代的。

我們的價值在於用人性化的方式去創造、去連結,這是 AI 無法複製的。」

3. AI 時代的思考能力啟示

在 AI 時代,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認清,過去「知識累積等於競爭力」的思維已經不再適用。AI 時代的核心競爭力來自於能否找到正確的問題,以及是否能發揮獨特的洞見。這些洞見的產生,來自於我們的大腦能否有效運作、迅速適應並找出最適合解決問題的方法。

思考訓練是一套工具,它讓我們的大腦能在各種情境下自動啟動思考模式。我們要的不只是正確的答案,而是能在動態的環境中找出對策,讓我們與他人拉開距離。

raw-image

4. AI 時代思考力的關鍵內容

以下是 AI 時代下,強化思考能力的五個關鍵內容:

問對問題的能力
在解決問題之前,首先要確認自己是不是問對了問題。很多時候,我們會陷入解決錯誤問題的迷思,這也就導致我們無法找到正確的答案。
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當 AI 幫助我們處理大量資訊時,批判性思維能幫助我們從中篩選出真正有用的信息,做出精準的決策。
拆解問題的技能
面對複雜問題時,我們需要將它拆解成更小、更可解的部分,這樣我們才能有效解決每一個挑戰,進而達成目標。
創意思維與發想的能力
AI 可以處理已知的問題,但創意思維則是人類的優勢。這種能力幫助我們突破思維框架,想出更具創造力的解決方案。
有效互動與權力動態的理解
思考能力不只限於個人,還包括與他人的互動和合作。理解權力動態,讓我們在與他人合作或溝通時更有策略性,達成有效的合作。


raw-image

5. 思考訓練的實際應用

主持人:「有沒有什麼實際例子來說明這些思考習慣?」

李佳達老師:「我就分享一個學生的故事吧。他是一位 HR,想要轉換到國際企業的 HR 部門。面試時,面試官給了一個模擬問題,他並不是直接回答面試官的問題,而是提出他認為面試官沒有問對問題,並要求用自己的方式來分析問題。他透過問對問題、拆解問題和創意思維,提出了一套獨特的分析方法,讓面試官目瞪口呆,並且順利得到這個工作機會。」

6. 如何持續了解更多 AI 時代的思考訓練

如果您或您的公司對於思考訓練有興趣,歡迎聯繫阿峰顧問進行專業教學。

阿峰顧問的背景如下:

AI 教學經歷:

  • 企業組織: 華碩電腦、南山人壽、新加坡商蝦娛樂電商、歐德傢俱、裕隆日產、順益集團、南都汽車集團 (Toyota 經銷商)、圖爾思生物科技。
  • 政府單位: 行政院數位發展部、經濟部能源署計畫專案管理辦公室、勞動力發展署分署、高雄市政府、高雄市社會局、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新竹市衛生局、嘉義縣青年創新創意影展競賽、宜蘭縣工業會、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世新大學。
  • 其他組織: 大大學院 CXO、TeSA 電商學院、國際商會 BNI 新北市西 B 區、台北市東南扶輪社、台北市 e 東扶輪社、台北市東和扶輪社、台北市新北投扶輪社、新北市中和扶輪社、台中市豐原北區扶輪社、IMC 桃園社。
  • 教學時數: 超過 500 個小時
  • 老師的背景: 詳細背景介紹


資料來源:

標題:數位遊牧誌 SP17:我們該如何建立「思考習慣」,才不會被 AI 取代?|跨界創新實踐家 李佳達 專訪|大人的 Small Tal 來源:大人學 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Gu_0-GQHKI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I 峰哥
45會員
143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阿峰老師,一位熱愛人工智慧並致力於把 AI 技術帶進日常生活的教育者。一直以來,我都相信教育不只是傳遞知識,而是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創造力,並培養他們的批判思考和實踐能力,讓每位學生都能在未來職場中脫穎而出。 我的教學理念是「學以致用」。「AI峰哥」的部落格,專門分享各種最新的 AI 新知與應用。
AI 峰哥的其他內容
2025/04/03
本集探討 Anthropic CEO Dario Amadei 對 AI 發展的洞見。Amadei 強調 AI 依循「規模化法則」快速進步,帶來醫療、科學突破等巨大機會,但也伴隨嚴峻風險,如 ASL 3 國安威脅、工作取代及中美科技角力。其創立 Anthropic 即以「安全至上」為核心。
Thumbnail
2025/04/03
本集探討 Anthropic CEO Dario Amadei 對 AI 發展的洞見。Amadei 強調 AI 依循「規模化法則」快速進步,帶來醫療、科學突破等巨大機會,但也伴隨嚴峻風險,如 ASL 3 國安威脅、工作取代及中美科技角力。其創立 Anthropic 即以「安全至上」為核心。
Thumbnail
2025/04/01
阿峰老師探討AI的雙面刃,引用《AI的底層真相》揭示勞動剝削、Deepfake、監控與演算法歧視等風險。同時分析中美科技角力下,中國傾國家之力發展AI的策略(教育扎根、技術突破、國家意志、應用落地)及其面臨的隱私與信任挑戰,並反思台灣的AI發展之路,強調以人為本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4/01
阿峰老師探討AI的雙面刃,引用《AI的底層真相》揭示勞動剝削、Deepfake、監控與演算法歧視等風險。同時分析中美科技角力下,中國傾國家之力發展AI的策略(教育扎根、技術突破、國家意志、應用落地)及其面臨的隱私與信任挑戰,並反思台灣的AI發展之路,強調以人為本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3/31
阿峰老師解析BBC報導,揭示中國發展AI的「國家隊」策略。其藉由早期STEM教學培養人才、DeepSeek等低成本高效技術、國家強力支持與「彎道超車」創新,全面推動AI融入社會。儘管成就顯著,但國際上對隱私和信任的疑慮仍是其重大挑戰。台灣應借鏡此經驗,思考自身發展路徑。
Thumbnail
2025/03/31
阿峰老師解析BBC報導,揭示中國發展AI的「國家隊」策略。其藉由早期STEM教學培養人才、DeepSeek等低成本高效技術、國家強力支持與「彎道超車」創新,全面推動AI融入社會。儘管成就顯著,但國際上對隱私和信任的疑慮仍是其重大挑戰。台灣應借鏡此經驗,思考自身發展路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在 AI 時代,人類的價值不再是知識累積,而是透過批判性思維、創意思考和情感智慧來應對未知挑戰。李佳達老師分享了如何培養思考能力,包括問對問題、批判性思維、創意思維等,並舉例說明其在職場中的重要性,以助人們不被 AI 取代。
Thumbnail
在 AI 時代,人類的價值不再是知識累積,而是透過批判性思維、創意思考和情感智慧來應對未知挑戰。李佳達老師分享了如何培養思考能力,包括問對問題、批判性思維、創意思維等,並舉例說明其在職場中的重要性,以助人們不被 AI 取代。
Thumbnail
你能想像,我們在大學四年學習的知識或技能,在未來有可能都會失效或是被AI取代嗎?這看似危言聳聽的論點,實際上正在我們的未來逐漸發生,然而,世界上主流的教育體系仍尚未完全準備好面對這樣的未來。我們的未來需要什麼樣的大學教育?或許本書的內容,以及密涅瓦大學的經驗,能給我們一些可能的方向。
Thumbnail
你能想像,我們在大學四年學習的知識或技能,在未來有可能都會失效或是被AI取代嗎?這看似危言聳聽的論點,實際上正在我們的未來逐漸發生,然而,世界上主流的教育體系仍尚未完全準備好面對這樣的未來。我們的未來需要什麼樣的大學教育?或許本書的內容,以及密涅瓦大學的經驗,能給我們一些可能的方向。
Thumbnail
在AI快速崛起的時代,人人都需要培養面對未來必須的能力,這六種能力分別是創造力、運用不同思考習慣的能力、橫向連結能力、媒體素養能力、運用科技的能力,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除了高教端應該培養學生這六種能力外,身為大學生的我們也應該試著在日常生活中磨練這些能力。
Thumbnail
在AI快速崛起的時代,人人都需要培養面對未來必須的能力,這六種能力分別是創造力、運用不同思考習慣的能力、橫向連結能力、媒體素養能力、運用科技的能力,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除了高教端應該培養學生這六種能力外,身為大學生的我們也應該試著在日常生活中磨練這些能力。
Thumbnail
在AI的新時代,人類的真正競爭力不再僅是知識積累,而是批判思考能力。面對AI挑戰時,有效運用知識和高品質的批判思考來作出明智決策是維持個人和職場競爭力的關鍵。特別對於大學生和職場新鮮人,精進這項實用能力是迫切的。批判思考是一個極具價值和高回報的長期投資。是AI時代人們想要成功必須掌握的黃金技能。
Thumbnail
在AI的新時代,人類的真正競爭力不再僅是知識積累,而是批判思考能力。面對AI挑戰時,有效運用知識和高品質的批判思考來作出明智決策是維持個人和職場競爭力的關鍵。特別對於大學生和職場新鮮人,精進這項實用能力是迫切的。批判思考是一個極具價值和高回報的長期投資。是AI時代人們想要成功必須掌握的黃金技能。
Thumbnail
AI科技正以怎樣的方式輔助或改變學習方式,而在AI時代底下,我們究竟該透過閱讀教育,培養出孩子哪些關鍵能力?
Thumbnail
AI科技正以怎樣的方式輔助或改變學習方式,而在AI時代底下,我們究竟該透過閱讀教育,培養出孩子哪些關鍵能力?
Thumbnail
人類在驚人的AI發展底下,有哪些閱讀教育的訓練要點以及必須養成的能力,才能駕馭AI工具,而不被AI取代?
Thumbnail
人類在驚人的AI發展底下,有哪些閱讀教育的訓練要點以及必須養成的能力,才能駕馭AI工具,而不被AI取代?
Thumbnail
因為covid疫情的關係,反倒促進遠端工作相關技術,與不需要大量人為介入的AI技術的成長。 在AI領域深根多年的李開復在2018年就提出,未來的30年將有45%以上的工作將會被AI人工智慧取代。 但科技的發展難道就是為了造就更多人失業? 更何況現在程式設計的缺額是粥多僧少。 這與蘇老師的想法一致。
Thumbnail
因為covid疫情的關係,反倒促進遠端工作相關技術,與不需要大量人為介入的AI技術的成長。 在AI領域深根多年的李開復在2018年就提出,未來的30年將有45%以上的工作將會被AI人工智慧取代。 但科技的發展難道就是為了造就更多人失業? 更何況現在程式設計的缺額是粥多僧少。 這與蘇老師的想法一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