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我在 Threads 上面看到一則有關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爭論,有位自稱是公司老闆的男性表明立場,認為以生產力跟機會成本來說,女性在職場上會有婚後離職、懷孕、生理假等等的風險,因此他更偏好聘請男性職員。
同工不同酬的現象固然存在,背後來自幾個核心議題,首先是性別的家庭責任失衡。在台灣社會中,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雖然逐漸式微,但女性卻仍背負著沉重的家庭責任,被社會期待著在婚後扮演好家庭角色,當一位好妻子、好母親,甚至是好媳婦。
事實上,女性婚後離職的比例的確高於男性,但正是因為女性長久以來被期待背負更多的家庭責任,在職場上難以獲得信任,女性在面對應徵與升遷時,都會因為先天因素而屢屢碰壁,而且我相信如同該則留言的觀點在社會中也不少,只是有沒有明說罷了。
除了家庭責任之外,女性的工作實力不被肯認,還有一個原因是,來自掌權男性對於將權力讓渡給女性的恐懼。長久以來的父權體制,到了性別意識與女性主義逐漸升高的近代,男性害怕自己的既有權力被「剝奪」。但凡得承認女性的實力可能勝過自己時,他們可能就會用刻板印象來質疑女性的能力,刻意壓縮女性的職場發展空間,證明自己是最適合掌權的性別。
在職場上,女性的能力被置於性徵之後,不只是升遷機會受限,就算真的有幸獲得了拔擢,也得面對更多質疑的眼光,甚至會被汙名,是用不正當的手段得到位置,總之全部都離不開性徵,就好像女性唯一的價值就是外貌、身材、性魅力。事實上,這種價值觀即便在當今社會中,依然潛藏於不少人的心中。
就像電影《絕對公平》中,一對情侶兼同事為了職場升遷導致關係出現裂痕,女主角 Emily 因實力而被拔擢升遷後,男主角 Luke 始終無法承認自己能力遜於 Emily ,甚至開始懷疑 Emily 用不正當的手段,和老闆上床才獲得這個位置。
電影中還有其中一幕,是原先雙方合意的進行性行為,後來 Luke 幾乎失去理智, Emily 察覺事態不對而嚴正要求停止,Luke 反倒更過火,甚至演變為強暴。在這一幕,他對 Emily 已經不再是愛,而只是為了滿足自尊、優越感與主宰權。
正是因為父權社會中,男性著迷於透過掌權來滿足自尊心與支配的權力,而將女性置入家庭角色,並將懷孕與月經當作是先天缺陷,是拖累生產力的肇因,加深女性在職場上的劣勢。於是女性在職場追求個人成就時,不斷的受到質疑與阻礙,進而影響職涯發展與薪資,導致婚後若有一方必須辭職照顧家庭,女性往往不得已犧牲自己。
回到開頭那則 Threads 留言,我只想說,沒有人應該被強迫背負什麼樣的責任,我們無法選擇與生俱來的生理特徵,但我們有權力決定自己要在哪個領域中追求成就。「男人必須在經濟方面背負重責」,這個枷鎖也是父權社會下男人自我賦予的,因為掌有經濟才能確保享有支配權。
只有順應這個框架的男性或女性,才會默認並實踐這些固化的觀念,但這種錯誤思維不只束縛了男性,同時也對女性構成了壓迫。對社會而言,這樣的現狀真的是最理想的嗎?
思考正義,才能促使我們思考最好的生活方式。—Michael J. Sandel《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沒有任何人應該理所當然地受到壓迫。我們應該保持敏銳,質疑現有的價值觀與社會現象,不要將一切視為天經地義,才有機會為我們找到一個更公正、更和諧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