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J與先生已分居,但兩人關係始終剪不斷理還亂。
朋友J來跟我訴苦,先生總是跟J說,他承受著媽媽(J的婆婆)情緒勒索,讓他在經濟上有很大的壓力。這讓J很是同情與心疼。然而J自己身心狀態也不好,還得接收先生的情緒。
「我很生氣他,但又覺得他也有他的壓力,我可以同理他的困難...」朋友J糾結的說。
「他跟他媽媽的事,是他要處理的問題,還是你要處理的問題?」我問J。
J看著我,愣在那裏。
「...那是他的問題...」J艱難緩慢地吐出這幾個字。
「你還要幫他承擔多久?」我說的直接,她低著頭掉下眼淚。
很多人在成長過程中,被大人賦予任務,讓我們打從心裡相信,要優先處理旁人的事務。甚至覺得有義務為他人解決問題、有責任減輕他們的苦痛。學會了犧牲並忽略自己的需求,所以不知道如何劃出健康的界線。
小時候父母吵架就跳出來排解;長大後,屬下事情沒做完,撿起來做;主管交代小組任務,一肩扛起所有責任。別人請求幫忙,從不推辭。
過去,我們很習慣為別人的情緒和工作負責,人我之間沒有界線,吞了好多的委屈和無奈。
其實,每個人跟他人手中都有一條關係線,不握在手中的線,是無法控制的。
如果不小心介入了,踩了他人之間的線,會讓自己筋疲力盡,甚至到最後公親變事主,裡外不是人。
當我們可以覺察到這一點,在做每個決定時,停下來,認真地想一下,這件事是對方的事還是我的事,試著去拒絕接收不必要的責任,把問題還給對方。
當漸漸地可以拉出界線之後,你發現擁有更多的人生自主權,許多事不再是"不得不"或者是"被迫"要去做。逐漸擺脫背負著他人責任的重擔。
試著把他人的課題還給他人吧,那是他要去面對處理的,這樣他才能有所成長進步。別剝奪了他學習磨練的機會。
*
期待與你一起開啟心的對話,找到內心的支持與力量。
【開啟心對話】線上對話課程
▴ 時間:2025/2/20、2/27、3/6、3/13、3/20、3/27
連續六周。每周四 9:00~11:30
▴ 講師:陳韋蓁
▴ 地點:線上課程(使用zoom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