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製雲南豌豆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150513痞客邦舊文備份

以前比較愛跑來跑去時,中和的華新路是我很愛去的地方,聚集了許多泰緬僑胞,有些滿道地的小吃,像是雲式火腿月餅,跟中式有些差異,鹹香油酥,又豐腴又可口(但不適合吃太多XD);或是幾間緬式咖哩羊肉也很棒,除了羊肉嫩而不羶外,偏黑的咖哩色澤,卻沒有印度咖哩的辣,香料香氣十足,卻不像泰式或星馬咖哩有椰奶香,當然跟偏甜的日式咖哩更不一樣了。

raw-image


而這次要介紹的是雲南小吃(或主食)–豌豆粉,綠色像板條狀的小吃,搭配酸香鮮鹹的雲式醬汁,這種冷食的小吃,既能吃飽,也能吃巧,在夏天吃起來相當涼爽。雖然要細心些,但做法並不麻煩,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試哦。

【豌豆粉】

材料:

豌豆、水

(對,就這麼簡單)

做法:

1、豌豆泡水一晚

2、將泡過水的豌豆用二倍份量的水(含泡豆的水),放入果汁機打到最細

raw-image


3、將打出來的豆汁用棉布或豆漿布過濾

4、過瀘過的豆渣再加二倍的水,再打約一分鐘

5、這次的豆汁一樣要過濾,但要放到不同的容器中

6、靜置至少半小時,讓豆汁裡的澱粉好好沉殿(這很重要)

raw-image

(右邊泡沫比較多的是第一次汁,左邊比較清的是第二次汁)

raw-image

(豆渣,跟做豆漿的黃豆渣質感又有點不同)

raw-image

(底下的澱粉很白,有點意外)

raw-image

(不只白,本來以為頂多糊糊的澱粉,沒想到是真的快成粉狀,又乾又硬)


7、小心撈起第一次打的豆汁上層漿,不要撈到澱粉,放到鍋裡中火煮,不用滾,鍋邊冒小泡即可

8、將第一次的豆汁底部的澱粉和點第二次豆汁的漿(調勻即可,不用太多水),加入鍋裡,這時請不斷攪拌,並注意底部不要黏鍋或焦掉,一焦整鍋就毀了,很快水會小滾,這時轉到小小火,繼續不停攪拌到你要的稠度。如果水還太多,將第二次汁的漿粉分開,取第二次汁的澱粉調勻再加入鍋裡,反之,如果水太少,加入第二次汁的漿來調整。大概鍋鏟畫過去會留下線條,但很快消失的程度,就成為了另一道小吃「稀豆粉」

9、將熱呼呼的稀豆粉倒入容器裡,放涼凝固,即成「豌豆粉」

raw-image

(跟做豬肉凍、蘿蔔粉一樣,倒入容器內放涼)


raw-image

(邊邊用刀劃一下就可以倒出來了)


raw-image

(切小塊的樣子,這個應該是沒有修圖,但自然光曝完後就變成這樣了)


10.食用時,將豌豆粉切薄片成板條狀,加入草果八角油、花椒油、辣油、蒜油(或蒜酥)、醬油、鹽、糖、花生及芝麻,最後撒些香菜即可。

備註:

1、鍋底會黏是難免,就算不黏鍋底也會黏鍋邊,建議找可以用鋼絲刷洗粗暴對待的鍋子…

2、寫起來很多字,但做起來其實不複雜

3、稀豆粉也能吃哦!

4、豌豆漿下鍋煮的時候,也許是有澱粉的關係,在快滾時,會像煮麵或豆漿一樣,水面一下子往上冒哦!這點要小心,不然就溢出鍋外了,很難清…

來做做看吧!

avatar-img
料理、劇場與生活 野和尚migo的人生記事本
30會員
148內容數
舞台劇製作人、編導,剛好喜歡做菜跟寫字,跟你分享我工作上、料理時、人生中覺得可能會有趣的一些小事。(合作洽談:[email protecte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20150503痞客邦舊備備份 很多地方都有賣蟲料理或蟲小吃,到過中國、泰國的人應該對炸蚱蜢、炸蟬蛹不陌生,台灣相較之下少了很多這樣的料理。我吃過幾次蚱蜢跟炸蟲,但沒料理過,這次透過網路找到有賣食用蟲的地方,就來試試吧!而成品意外地好吃耶。 這次用味道不會太特殊的麥皮蟲與麵包蟲來做哦
這篇說是食譜,但應該更像是兔肉的食用心得分享,底下有圖不愛看的請上一頁離開囉
*痞客邦150430舊文備份 雖然這個名字聽來威風,一副很厲害的樣子,但它其實做法簡單,也是西方國家派對上常見的開胃小菜。吃下去的口感有蛋白的清純,而蛋黃的柔順中卻藏了小小的嗆辣滋味,這也是名字中「魔鬼」的由來。 為了配色及找到青醬的新使用方式,我試著搭配青醬的綠,試試這道「綠魔鬼蛋」
*痞客邦150402舊文備份 前陣子看了舌尖上的中國,好多菜色看起來都好棒,但光想就覺得難做得要死。這道「扣三絲」似乎相對簡單,便找了個時間試試。 這道菜其實不難,難在刀工…我也只能盡力了XDD 而節目中並沒有介紹詳細的食譜及做法,我也就在網路上找一下,加上一點自己的想法試試,本來以為味道
超級好吃的東坡肉,用網路上的食譜試做後分享心得,肉先跑水、再煎、再燉,就超好吃的了!
*痞客邦141104舊文備份 酸爽的醃菜可以自己做唷,方法很簡單,一下讓你有出國吃到雲南菜的感覺!
*20150503痞客邦舊備備份 很多地方都有賣蟲料理或蟲小吃,到過中國、泰國的人應該對炸蚱蜢、炸蟬蛹不陌生,台灣相較之下少了很多這樣的料理。我吃過幾次蚱蜢跟炸蟲,但沒料理過,這次透過網路找到有賣食用蟲的地方,就來試試吧!而成品意外地好吃耶。 這次用味道不會太特殊的麥皮蟲與麵包蟲來做哦
這篇說是食譜,但應該更像是兔肉的食用心得分享,底下有圖不愛看的請上一頁離開囉
*痞客邦150430舊文備份 雖然這個名字聽來威風,一副很厲害的樣子,但它其實做法簡單,也是西方國家派對上常見的開胃小菜。吃下去的口感有蛋白的清純,而蛋黃的柔順中卻藏了小小的嗆辣滋味,這也是名字中「魔鬼」的由來。 為了配色及找到青醬的新使用方式,我試著搭配青醬的綠,試試這道「綠魔鬼蛋」
*痞客邦150402舊文備份 前陣子看了舌尖上的中國,好多菜色看起來都好棒,但光想就覺得難做得要死。這道「扣三絲」似乎相對簡單,便找了個時間試試。 這道菜其實不難,難在刀工…我也只能盡力了XDD 而節目中並沒有介紹詳細的食譜及做法,我也就在網路上找一下,加上一點自己的想法試試,本來以為味道
超級好吃的東坡肉,用網路上的食譜試做後分享心得,肉先跑水、再煎、再燉,就超好吃的了!
*痞客邦141104舊文備份 酸爽的醃菜可以自己做唷,方法很簡單,一下讓你有出國吃到雲南菜的感覺!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杏鮑菇酪梨沙拉 疫情在家,開伙的時候變多。家有兩小的情況下,廚房時間是我短暫的逃避與休息時間。 話雖如此,但也還是儘量讓備餐可以在30分鐘~1個小時之內完成。這個時候,常備菜就是我的省時好幫手。 我第一次接觸到常備菜的概念,應該是許凱倫的《常備菜》一書。藉由事先做好一些料理,利用冷藏的時候讓菜色更加
今天睡晚了,起床直接吃早午餐。這兩天收到的料理包熟食輪著打開來吃,先吃 COQUOLOGY 料理生活 的菠菜千層麵和紅酒慢燉台灣牛,這個燉牛肉除了牛頰肉,竟然有牛舌和牛尾,令我憶起多年前伊通街一位女老闆打理的老派西餐店「百鄉」(1980-2015),她的燉牛舌實在銷魂,那滋味是再也沒有了。
在家防疫開始做料理,但比起做菜,更喜歡拍照。也很喜歡自製甜點,然後很無聊給他們取個名字。 另外加碼飲食熱量紀錄APP推薦,在家吃飽但能維持體重!
杏鮑菇酪梨沙拉 疫情在家,開伙的時候變多。家有兩小的情況下,廚房時間是我短暫的逃避與休息時間。 話雖如此,但也還是儘量讓備餐可以在30分鐘~1個小時之內完成。這個時候,常備菜就是我的省時好幫手。 我第一次接觸到常備菜的概念,應該是許凱倫的《常備菜》一書。藉由事先做好一些料理,利用冷藏的時候讓菜色更加
今天睡晚了,起床直接吃早午餐。這兩天收到的料理包熟食輪著打開來吃,先吃 COQUOLOGY 料理生活 的菠菜千層麵和紅酒慢燉台灣牛,這個燉牛肉除了牛頰肉,竟然有牛舌和牛尾,令我憶起多年前伊通街一位女老闆打理的老派西餐店「百鄉」(1980-2015),她的燉牛舌實在銷魂,那滋味是再也沒有了。
在家防疫開始做料理,但比起做菜,更喜歡拍照。也很喜歡自製甜點,然後很無聊給他們取個名字。 另外加碼飲食熱量紀錄APP推薦,在家吃飽但能維持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