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發展和企業經營看似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實際上卻存在許多共同的挑戰。
無論是打造個人的專業品牌,還是管理一家企業,都需要面對資源分配、風險應對和成長策略等問題。這些挑戰決定了企業的成敗,也直接影響了個人在職場中的進步與成就。
以下列出職涯經營與企業經營的五個共同問題,作為深入探討的起點:
資源有限,如何取捨與聚焦
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資金、時間與精力永遠有限。企業需要選擇最具潛力的產品線,而個人則必須在工作、學習與休息中進行取捨。
競爭壓力與差異化不足
市場競爭激烈,企業需要打造品牌差異化。同樣地,個人也需要在職場中找到自己的「利基市場」,展現獨特價值。
目標模糊,缺乏清晰方向
沒有清晰目標的企業容易陷入迷茫,而職場人士若沒有長期規劃,也可能在平淡中迷失自我,無法發揮真正的潛力。
風險應對與不確定性管理
市場環境瞬息萬變,企業需要快速調整策略。同樣地,職場人士也需應對科技變革、產業轉型或突發變故,例如裁員或行業衰退。
績效檢討與策略調整
無論企業或個人,若未定期檢討過去的表現並調整方向,可能會錯失改進的契機,導致成長停滯。
從上述這些挑戰我們可以發現職涯經營與企業經營的相似性,也提醒了我們可以運用企業經營的邏輯與方法,系統性地提升職場競爭力。
接下來,我們將以這些共同問題為基礎,深入探討其解決方法與實踐策略。
職場工作者其實可以學習企業一樣進行長期的職業規劃。
企業一般會設定3年、5年、10年的發展目標,並根據外部市場和內部資源的變化進行調整,這樣可以讓企業在面對變化時保持靈活性。對於職場人來說,職業生涯的規劃同樣需要分階段進行,可以每三年檢視一次並根據當時的情況進行調整。
首先,職場人應該設定長期的職業目標,這個目標應該是一個清晰的圖像,包含自己希望達到的:職位層級、核心能力、外部的社會地位等。目標不一定要集中在薪資上,薪資只是達成職業發展的附帶結果。
例如說:一家企業可能會設定拓展市場份額或提高用戶滿意度為目標,而不是單純追求營收。對職場人來說,薪資是一個過程,但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如何在五年後達到自己理想的職業位置和角色。
設定目標時,建議你可以從現在的定位出發,推演五年後的自己,或者找一位年長五歲的人作為參照對象,來對比並設立目標。然而,不論是自己推演還是參照他人,都應該設定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目標,確保這個目標能夠讓自己成長。(註)
目標設定清楚後,接下來是規劃實現的步驟。我們可以借用分析企業營運模式的一種方法叫做商業模式圖(Business Model Canvas) 這種工具,幫助職場人結構化地分析自己的職業規劃。
商業模式圖包含九個主要區塊,能全面檢視職業生涯的核心要素,並制定行動計畫。以下是具體應用:
註:可以使用AI工具來繪製
價值主張(Value Proposition)
定義你能為公司或團隊帶來的獨特價值,包括你的專業技能、經驗,以及如何解決問題。
例如:我擅長結合數據分析和市場洞察,幫助公司優化產品策略,提高用戶留存率。
顧客區隔(Customer Segments)
明確你的「服務對象」是誰,可以是公司內的上司、同事,或是外部的客戶群。
例如:目前我的核心對象是公司內的產品經理與技術團隊,未來希望拓展到外部客戶,成為行業顧問。
通路(Channels)
描述你如何讓自己的價值傳遞給目標對象,包括:表現機會、溝通方式或專業曝光。
例如:透過跨部門會議展現我的專業,並積極在行業論壇上發表見解。
客戶關係(Customer Relationships)
描述如何與你的「顧客」(主管或同事)建立和維持良好的關係。
例如:主動與上司定期溝通工作進展,建立信任,並透過團隊合作強化人脈。
收入來源(Revenue Streams)
在職場規劃中,收入可以延伸為金錢(薪資、獎金)與非金錢(學習機會、成就感)的獲取方式。
例如:目前的收入主要是固定薪水,未來希望通過提案獎金及晉升增加收入。
關鍵資源(Key Resources)
列出你職涯成功所需的核心資源,包括專業知識、技能、人脈或時間。
例如:我目前的關鍵資源是數據分析能力和對市場的深度理解,未來希望拓展為專案管理技能。
關鍵活動(Key Activities)
明確實現價值的關鍵行動,例如學習新技能、完成專案或參與領導職務。
例如:每月完成一次行業趨勢研究,並在內部會議上提出改進建議。
關鍵夥伴(Key Partners)
找出能協助你實現目標的重要支持者或合作對象,包括導師、同事或外部專家。
例如:我的關鍵夥伴是部門經理和一位資深顧問,他們提供了不少專業建議和支持。
成本結構(Cost Structure)
分析你實現目標的「成本」,可以是時間、精力、金錢投入等。
例如:你要學習新技術需要的課程費用、加班時間對生活的影響。
針對上述商業模圖的九個區塊的後續行動計畫,幫助你將規劃落實到職涯發展中:
行動步驟:
具體實踐:
撰寫一段30秒的「職場電梯簡報」,例如:
「我專注於結合數據分析與市場洞察,成功幫助公司在過去一年中提升了15%的用戶留存率。」
行動步驟:
具體實踐:
例如,與上司進行季度性會談,了解他對團隊發展的期望並調整自己的工作重點。
行動步驟:
具體實踐:
例如:報名行業論壇活動,並主動與與會者交換名片,拓展專業人脈。(註:運用"第一位舉手法"來獲得關注)
行動步驟:
具體實踐:
例如:每月與主管約一次20分鐘短會議,分享自己完成的進展並主動詢問未來目標的調整。
行動步驟:
具體實踐:
例如:每年研究一次市場薪酬報告,並結合你的表現提出有根據的加薪提案。
補充資料:104薪酬平台、MichaelPage 台灣 2024 年薪酬報告
行動步驟:
具體實踐:
例如:利用臉書、LinkedIn、Cake聯繫行業內的專家,並詢問他們對某項技能需求的看法。
行動步驟:
具體實踐:
例如:每月完成一本與專業相關的書籍的閱讀。
例如:每季度完成一份「行業報告」並在內部會議中分享。
行動步驟:
具體實踐:
例如:每季度安排一次與你的導師或顧問的午餐會談,討論職涯建議。
行動步驟:
具體實踐:
例如:設定每週不加班一天,確保健康與家庭時間(或個人獨處時間)。
例如:每月投資一筆學習費用,參加線上課程或購買專業書籍。
這樣一步步落實,職涯規劃將變得更清晰、更具體,也能持續帶來實質性的成效。
補充:「未來履歷」法
它是一種職涯規劃工具,可以用來協助個人設定並實現未來的職業目標。這種方法鼓勵我們可以從未來的角度回顧現在,明確描繪自己在特定時間點的職業成就與角色定位。
透過這種方式,您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希望達成的目標,並制定相應的行動計劃。
如何應用「未來履歷」法:
這種方法的核心在於「以終為始」,即從理想的未來狀態出發,反向推導出實現目標的具體步驟。這不僅有助於您明確職業發展的方向,還能激發內在的動力,促使您積極採取行動。
此外,這種方法也與企業經營中的「願景規劃」相似。企業通常會設定長期的願景,並根據這些願景制定策略與行動計劃。同樣地,個人也應該有清晰的職業願景,並圍繞這些願景制定相應的職涯策略。
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無法控制外部環境的變化,尤其是經濟周期、行業周期等。然而我們可以透過提升自己來應對這些變化,將自己的發展掌控在手中。
一般來說,企業在面對經濟衰退時會進行調整、進行內部優化,同樣地身為職場工作者,我們也需要透過自我提升來應對這些周期性的挑戰。
具體方法如下:
在面對外部環境的變化時,職場工作者要像企業一樣保持靈活性,專注於自我修煉。
一般來說在職業生涯中,縱向發展與橫向發展是兩種主要的成長路徑。
為了形象地理解這兩種發展方式,我們可以借用「草」與「羊」的比喻。
草代表縱向發展,象徵在同一領域內深耕細作,像草一樣在同一片土地上不斷生長,積累專業知識與技能。羊則代表橫向發展,象徵跨越不同領域,像羊群在不同的草地上覓食,拓展知識與技能的範圍。
至於選擇縱向或是橫向發展,主要取決於個人的職業目標與興趣。
有些人可能希望在某一專業領域達到卓越,選擇縱向發展;另一些人則希望具備多元能力,選擇橫向發展。無論選擇哪種方式,持續的學習與自我提升都是職業成功的關鍵。
每個職場人的生涯也會經歷類似企業生命周期的變化,從成長期到成熟期,再到瓶頸期與衰退期。當一個人進入職涯的瓶頸期或衰退期時,我們應該主動進行調整,為未來的轉型或升遷做好準備。
在職業生涯的不同階段,職場人需要適時調整自己的發展策略。
比方說:成長期和巔峰期是學習新技能、擴展人脈的黃金時期,而瓶頸期和衰退期則是反思與積累的時候。這個過程就像企業在成長階段積極擴張,進入成熟期後開始進行內部調整和管理。
在職場中,口碑與人脈的影響力是巨大的。職場人的個人品牌往往決定了他們能否獲得更多的機會和發展。
即便在職業生涯的低谷期,也應該積極塑造並維護自己的職業品牌。
如何塑造個人品牌
補充:這裡也提供你一個關心同事的「三要三不要」的指導原則:
三要:
三不要:
遵循這些原則,有助於在職場中建立互信與支持的氛圍,促進團隊的和諧與效率。並且幫助自己建立良好的職場口碑,還能在有需要時獲得同事的支持。
將自身視為一家公司來經營,要求職場人士像企業一樣,進行長期的職業規劃,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並塑造個人職業品牌。這種方法有助於職場人士更有系統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確保每一步都朝著既定的目標邁進。我相信這樣做將有助於你提升職業競爭力,還能增強對職業發展的掌控感。
思考題,歡迎留言與我交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