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是在職涯道路上總是感到迷惘的人嗎?
因為頭幾份工作的定錨,看著履歷的積累,所以不斷在相同的路上走著,日復一日,卻從來沒有獲得過成就感,但回首已經走了這麼遠,論轉職談何容易?打開求職平台,刷著職缺,卻從未對任何一個職位怦然心動,這樣又該怎麼辦?如果你也是每天午夜夢迴之際,被「我是誰?我在哪裡?我又該前往何方?」三大哲學叩問質詢心靈的人,《一個人的獲利模式》或許會是一本能協助你分析自我的工具書。
《一個人的獲利模式》的核心,在於引入商業模式圖(亦即商模九宮格),教人用「商業」的眼光,來評估自己的現況及調整職涯,甚至生涯規劃。整體方法論分成四大階段:
介紹商模九宮格各個項目的內涵,鼓勵人們以「當前賴以為生的專業工作」為限,先繪製一張當下現況的商模圖,釐清個人&組織的商業模式與互動關係。
在「反思」階段,本書介紹許多自我探索練習,旨在探索「興趣」(讓你沉醉興奮的事)、「專長與能力」(能輕鬆成事的能力,包括天賦的才能與後天培養的技能)、「個性」(個人偏好的待人處事方式)三者交會的「職涯甜蜜點」。
個人覺得此階段最有趣的練習是繪製「生命歷程圖」,標出你人生中的高點與低點,接著描述其中至少5個代表事件(運用至少2個動詞清楚交代當時的背景因素)。
擁有背景資訊後,留意所有「高點事件」以及「職涯轉換點」,是什麼讓你感到興奮?這些高點事件背後,是否指向類似的興趣經驗?又,每一次的職涯轉換,當時的關鍵決定是什麼?轉換後,下一步是走向高點還是低點?
反思完興趣後,本書提供一張能力列表,請讀者根據高點事件,勾選運用到的能力,並逐步篩選出「前十大」、「五最愛」及「我能做且想做的事」。最後,再依據這些能力顏色,套入Holland的六種職業傾向,了解自己個性屬於「社交型」(Social)、「研究型」(Investigative)、「藝術型」(Artistic)、「常規型」(Conventional)、「企業型」(Enterprising)、還是「實作型」(Realistic)。
最核心的練習,是需要認清人生目標,著眼於價值,尤其是如何「幫助他人」,而非技術與能力,才有機會重新發現其他可能性。我很喜歡書中引用的一句話:
「如果你的工作和人生目標無法一致,就只是把問題搬到另一張辦公桌而已。」by Bruce Hazen(頁138)
相關練習我覺得最實用的是「目標陳述」:想像自己財務自主、生活無虞,你會做什麼事(3-4件能樂在其中、專注心力去做的事)?跟什麼人(最願意花時間的人或團體)?如何提供協助(3-4個動詞描述你將要如何幫助他人)?
這時,經過層層探索精煉而出的人生目標,將成為後面重新調整個人商業模式的「價值主張」。
經過第二階段的反思,這時我們已經獲得許多更深刻的自我認識,可藉由這些新的inputs,重新繪製個人商業模式圖。每一格項目的調整,都會牽引其他項目的改變,此處本書最珍貴的資源,便是針對每一格提出許多診斷問題,協助讀者思考調整方向。
重新繪製的商業模式圖,仍然需要身體力行,才能了解是否符合市場現實。書中提醒,很少組織會單純只因為社會或政治理由付費,商模的核心在於,是否能處理真正的經濟問題或機會?
本書性質上對我而言是純然的工具書,較適合喜歡動筆寫作業的讀者,跟著書中脈絡引導,一步步寫下屬於自己的獨特答案。若只當作睡前讀物翻過去,可能收穫效果就有限。鼓勵大家親身實作,或許能找到蒙在社會塵埃下,那些曾經樸實無華的自我碎片,重新為自己指點未來方向。
謹筆記書中一句啟發做收尾:
「夢幻工作很少是透過傳統求職方式得來的,它們更多是『創造』出來、而不是『找』到的。」(頁84)
人生存在的意義,在於發現這個世界最需要「我」貢獻的是什麼?
與在生命道路上努力前進的大家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