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照是一種有效連結內在自我的練習方法,幫助我們更清楚地理解自己內在的感受、反應與經驗模式。它的核心在於以平靜、不帶評價的態度,看見事實、覺察感受,並從過往經驗中找到線索,進而更有智慧地回應生活。
觀照的扼要說明與原則
1. 什麼是觀照?
觀照是一種專注且平靜的「看見」,帶著好奇心而非評判地觀察當下發生的一切,包括事實、情緒和內在的經驗模式。這是一種覺察的練習,幫助我們跳出自動反應模式,找到更清晰的行動方向。2. 觀照的核心原則
- 不帶評價:接受一切情緒與感受,而非急於否定或改變。
- 專注當下:只關注當前的事實與感覺,不糾結過去或擔憂未來。
- 保持好奇:帶著探索的心態理解內外在的情境,而非急於得出結論。
作法:三步驟連線密碼
- 我看見(觀察事實):用客觀的方式描述當下發生了什麼,而非加入主觀的評價或解釋。
例子:我看見對方在會議中打斷了我的發言。
- 我感覺(情緒感受):辨識並命名當下的情緒感受,例如憤怒、沮喪、焦慮或喜悅。
例子:我感覺被忽視,內心有些生氣和委屈。
- 看清經驗腳本(好奇理解):好奇這些感受是否與過去的經驗有關,探索內在腳本如何影響當下的反應。
例子:我覺得這讓我想起以前在團隊中發言時也常被忽視的經驗。
「看見」與「覺察」:五大核心步驟
1. 連結事實與感受
- 目的:將外在的事實與內在的感受建立聯繫,避免混淆。
- 作法:問自己「當下的事實是什麼?這讓我感覺如何?」
例子:事實是對方語氣急促,感受是我覺得被冒犯。
2. 察覺接納與命名情緒
- 目的:通過命名情緒來接納它,減少模糊帶來的壓力。
- 作法:明確情緒名稱,避免將情緒壓抑或放大。
例子:我現在感到焦慮,因為不確定我的表現是否符合預期。
3. 區分感受與反應
- 目的:避免因情緒感受而產生不適當的反應,學會延遲行動。
- 作法:注意「我感覺什麼」和「我打算做什麼」之間的差異。
例子:感受是生氣,反應可能是衝動回應,但我選擇先冷靜。
4. 探索事實脈絡
- 目的:深入了解事件的前因後果,減少主觀假設和誤判。
- 作法:問自己「這件事的背景是什麼?可能的原因是什麼?」
例子:對方急著打斷我,可能是因為時間壓力,而不是針對我個人。
5. 覺察內在投射
- 目的:分辨當前的情境是否被自己的過去經驗或情緒放大或扭曲。
- 作法:檢查「我是否在用過去的故事解釋當前的情境?」
例子:我覺得被忽視,可能是因為我曾有過類似的經歷,而不是對方故意的。
結語:讓觀照成為你的內在指南
觀照並非複雜的技巧,而是一種簡單卻有力的內在練習。透過「看見」與「覺察」的五大核心步驟,你可以打開與內在自我的連線密碼,更清晰地理解自己,並從過去的經驗腳本中釋放出新的力量。下一次,當你感到情緒波動或困惑時,試著問自己:「我看見了什麼?我感覺如何?這是否與過去的經驗有關?」 這樣的練習會讓你在情境中更自在,也能更有智慧地回應生活中的每個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