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到死,不一定需要病 - The Longevity Paradox

從生到死,不一定需要病 - The Longevity Paradox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Steven R. Gundry, M.D. 是一位享譽全球的心臟外科醫生與功能醫學專家。他曾在心臟手術領域取得卓越成就,後來轉向預防醫學,致力於研究飲食與腸道健康對人類長壽的影響。他也是多本暢銷健康書籍的作者,包括《The Plant Paradox》和《The Longevity Paradox》,這些作品揭示了傳統健康觀念中的盲點,例如某些植物成分對健康的潛在危害。他的核心理念是,真正的長壽不只是活得久,而是活得健康且充滿活力。

在『The Longevity Paradox』中,他提出了「長壽悖論」:長壽的關鍵在於如何讓晚年依然充滿年輕的活力,而不是單純延長壽命。他強調腸道微生物群的健康對於免疫系統、炎症控制以及整體健康的關鍵作用,並建議通過調整飲食、避免高炎症食物(如精製醣與某些植物化學物質)、增加富含益生元的食物,來改善健康狀態。他的理論結合了最新的科學研究和實踐案例,為希望延年益壽的人提供了可行且有效的健康方案。

下面我摘錄書中的片段與大家分享:

She was in her nineties! The woman standing before me in three-inch heels (I kid you not) appeared shockingly young, yet her chart revealed that she was, in fact, quite old.
raw-image

站在我面前的這位女士穿著三英吋的高跟鞋(我開玩笑的說),看起來年輕得令人吃驚,但她的病歷表顯示她其實已經很老了。

外表與實際年齡的巨大反差,作者以驚嘆的語氣,強調了「長壽悖論」的核心概念,即「活得年輕」並非不可能,它如同一個謎題,引人入勝。



Eating and drinking foods like these and periodically practicing (or mimicking) calorie restriction can dramatically increase your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population to strengthen your gut barrier.
raw-image

吃喝類似這些食物,並定期實行(或模仿)卡路里限制,可以大幅增加您的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細菌數量,強化您的腸道屏障。

腸道菌群在健康中,猶如一位園丁細心呵護花園中的植株,這裏強調透過飲食和卡路里控制,培養有益菌,打造健康體魄。




Your body is designed to be a part of a beautifully orchestrated dance between periods of sleep and wakefulness, eating and fasting. 
raw-image

您的身體被設計成睡眠與清醒、進食與斷食之間美麗舞蹈的一部分。

以「舞蹈」比喻身體的運作,生動地描繪了生理節奏的精妙。順應自然的節律,如同一位指揮家,引導身體的旋律,達到和諧的境界,優美而充滿智慧。




In fact, because of their reliance on grains, Italians overall have significantly high rates of arthritis, and Sardinians in particular have a high proportion of autoimmune diseases.
raw-image

事實上,由於依賴穀物,義大利人的關節炎發病率很高,尤其是薩丁尼亞人的自體免疫疾病比例很高。

以數據為證,點破了傳統飲食觀念的盲點。作者如同一位犀利的評論家,揭示了飲食與疾病之間的關聯,發人深省,也警醒世人,重新審視自己的餐桌。



Not a single one of the Blue Zone populations consumes significant amounts of animal protein, and I believe that that is their secret to a longer, healthier life.
raw-image

沒有一個藍區的人攝取大量的動物蛋白質,我相信這就是他們更長壽、更健康的秘訣。

藍區居民的飲食秘訣,是他們長壽的關鍵。限制動物蛋白質給予我們明確的指引,也充滿了發現的喜悅。世人不應該盲目地追求動物性蛋白質,長壽的真諦並非來自大魚大肉,而是來自均衡的飲食。



Back in the 1950s, Dr. DeBakey said that cholesterol had nothing to do with heart disease; it was an innocent bystander that got caught up in an inflammatory reaction on the surface of blood vessels.
raw-image

早在 1950 年代,DeBakey 醫生就說過,膽固醇與心臟病毫無關係;膽固醇只是血管表面發炎反應中無辜的旁觀者。

名醫的觀點挑戰了傳統的醫療觀念,考證膽固醇與心臟病的關係,揭示了發炎才是真正的禍首,發人深省。




Face it: you are a home for your bacteria, and they like it when you practice meditation and yoga and want you to stick around into ripe old age to keep doing it. 
raw-image

面對現實:您是您的細菌的家,他們喜歡您練習冥想和瑜珈,並希望您能活到高齡,繼續這樣做。

人體與細菌的關係是身心靈健康的奧秘,善待體內的微生物,它們將回饋您健康與長壽。





And now some sensual and unreasonable individuals pretend that the existence of a man after he passes the age of 65 cannot be termed a living one, but a dead one. I will plainly demonstrate that they are mistaken, for I have a desire that all men should attain my age, which is the most beautiful period of life.
raw-image

現在,一些感性和無理的人假裝一個人過了 65 歲之後,他的存在就不能被稱為一個活人,而是一個死人。我會明確地證明他們是錯的,因為我渴望所有人都能達到我的年齡,那是生命中最美麗的時期。

社會不應對老年人存有偏見,應該捍衛了老年人的尊嚴,作者以自身的經歷,證明了老年可以是最美好的時光,充滿力量與希望。



結語


這篇文章以豐富的觀點與科學證據,強調「長壽」與「養生」的核心理念。首先,透過真實案例與研究,揭示了外表年輕與內在健康的相輔相成,例如腸道微生物群的培養能顯著提升免疫力並降低炎症,這對維持健康的長壽至關重要。同時,適當實行卡路里限制、增加益生元食物及實踐飲食節律(進食與斷食),如同身體在自然規律中翩然起舞,有助於延緩衰老並提升生活品質。此外,文章指出,過多動物蛋白質攝取可能不利於健康,強調以均衡飲食為基礎,學習藍區居民的飲食智慧,才能真正邁向長壽之道。

同時,文章從心理層面探討養生的重要性,認為健康不僅是身體的運作,更是心靈的和諧。透過冥想與瑜珈等修養身心的方法,不僅能穩定情緒,還能對腸道微生物產生積極影響,從而延年益壽。此外,作者以幽默與反思挑戰傳統偏見,指出老年是生命中最美麗的階段,充滿智慧與可能性。這篇文章呼籲讀者重新審視飲食習慣與生活方式,打造內外兼修的健康體魄,以迎接長壽與幸福人生的美好未來。


avatar-img
伊桑的書摘
10會員
190內容數
歡迎來到伊桑的書摘!我是Ethan,一位熱愛讀書的人,致力於每年閱讀一百本好書,並將從中汲取的智慧分享給志同道合的朋友。這裡的內容專為那些追求長壽與智慧朋友而設計,涵蓋最新的科學研究、健康觀點,並以歐美醫藥哲學的角度探討疾病預防與養生之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伊桑的書摘 的其他內容
摘自『讀賣新聞2024.12.15』。 兵庫県高砂市の宝殿山中腹にある 生石おうしこ 神社の石段の参道は、城門のような絵馬殿から三つの建物の下をくぐる。
Cal Newport 是一個計算機科學教授與多本暢銷書作者,專注於深度工作、時間管理與數位極簡主義。他提倡的 Slow Productivity 是一種以高品質和長期價值為導向的工作方式,反對快節奏和碎片化的生活模式。
『The Body: A Guide for Occupants』是由知名作家 Bill Bryson(比爾·布萊森)撰寫的一部作品。他的筆觸幽默風趣,並且深入淺出的描述科學知識。布萊森擅長撰寫科普、旅遊與文化書籍,善於將複雜的科學和歷史知識化繁為簡,讓讀者在愉快的閱讀過程中獲得豐富的知識。
David A. Sinclair 是哈佛醫學院遺傳學教授,他畢生致力於研究衰老的機轉。他的研究聚焦於生物老化的機制,特別是端粒、NAD+ 輔酶和長壽基因(sirtuins)等領域,並提出老化是一種可以延緩甚至逆轉的過程。
吃出健康 - The New Science of How Your Body Can Heal Itself
『Why We Get Fat: And What to Do About It』(為何我們會變胖,該怎麼做)是一本聚焦於現代營養學的書,挑戰了低脂飲食與熱量均衡的傳統觀念,提出胰島素與碳水化合物攝取在肥胖形成中的關鍵作用。作者 Gary Taubes 是一位以研究和撰寫健康與營養相關議題的科學作家
摘自『讀賣新聞2024.12.15』。 兵庫県高砂市の宝殿山中腹にある 生石おうしこ 神社の石段の参道は、城門のような絵馬殿から三つの建物の下をくぐる。
Cal Newport 是一個計算機科學教授與多本暢銷書作者,專注於深度工作、時間管理與數位極簡主義。他提倡的 Slow Productivity 是一種以高品質和長期價值為導向的工作方式,反對快節奏和碎片化的生活模式。
『The Body: A Guide for Occupants』是由知名作家 Bill Bryson(比爾·布萊森)撰寫的一部作品。他的筆觸幽默風趣,並且深入淺出的描述科學知識。布萊森擅長撰寫科普、旅遊與文化書籍,善於將複雜的科學和歷史知識化繁為簡,讓讀者在愉快的閱讀過程中獲得豐富的知識。
David A. Sinclair 是哈佛醫學院遺傳學教授,他畢生致力於研究衰老的機轉。他的研究聚焦於生物老化的機制,特別是端粒、NAD+ 輔酶和長壽基因(sirtuins)等領域,並提出老化是一種可以延緩甚至逆轉的過程。
吃出健康 - The New Science of How Your Body Can Heal Itself
『Why We Get Fat: And What to Do About It』(為何我們會變胖,該怎麼做)是一本聚焦於現代營養學的書,挑戰了低脂飲食與熱量均衡的傳統觀念,提出胰島素與碳水化合物攝取在肥胖形成中的關鍵作用。作者 Gary Taubes 是一位以研究和撰寫健康與營養相關議題的科學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