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天氣問候,打開71歲母親隱藏的孤單與堅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是不是已經成為負擔了?」71歲的涂阿姨輕聲問道,眼中閃爍著淚光。


這句話,是我與涂阿姨初次見面時最深刻的印象。


涂阿姨獨居在一棟沒有電梯的4樓公寓,女兒因為工作忙碌,無法親自陪同簽約流程,但急需安排人員進家裡照顧她。在與女兒確認阿姨意識清楚後,我決定下午3點先到她家,與阿姨面對面完成簽約。


踏進家門,我感受到她略帶防備的神情。這樣的氛圍,我已經習以為常。我主動聊起最近的天氣變冷,關心她是否有多穿些衣服,讓話題慢慢展開。我問她:「最近有沒有去醫院檢查身體呢?」


她輕輕點頭說:「有啊,不過年紀大了,身體這裡那裡都不太舒服,走路也越來越不容易。」語氣裡透著一絲無奈。


藏在心裡的苦,終於說出口


隨著交談深入,涂阿姨的提防慢慢放下。


她告訴我,為了不想麻煩女兒,每天下午都會自己都會拿著單拐很緩慢地從四樓走下來,去復健維持身體健康。即便膝蓋疼痛、步伐緩慢,她也咬牙堅持,只為讓自己不要變成女兒的負擔。


但她的堅強背後,藏著許多的脆弱與孤單。


「有時候晚上睡不好,半夜醒來沒安全感,就會忍不住打電話給女兒。」她的聲音顫抖著。


「可是掛掉電話後,又覺得自己是不是太依賴她了?我真的怕自己成為她的負擔。」


說到這裡,她的眼淚流了下來。


我聽著她的故事,心裡有些感慨,一位被老化病痛折磨的長者,還是如此為自己的女兒著想。


ACE 拋錨三步法:接納自己,穩定情緒與行動


想到《ACT就這簡單》書中的方法,我決定暫停講解合約流程,先引導她面對內心的情緒。


  1. 承認內心體驗(Acknowledge your inner experience)


我鼓勵她說出自己的情緒:「因為妳心疼女兒,覺得自己依賴她太多了,所以覺得難過。


她緩緩點頭,輕聲說:「對,我真的很擔心她太累了,也怕自己給她添麻煩。」


  1. 回到身體感受(Come back into your body)


我請她站起來,緩緩動動腳,再坐下來。


看著她疑惑的眼神,我說:「阿姨,妳剛才完成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她疑惑地望著我,我微笑著解釋:「我有一位案主已經臥床多年,翻身都需要人協助。而妳還能自己走去復健,妳的行動力已經是對女兒最大的支持和禮物了。」


她的眼神閃過一絲光彩,嘴角有了笑意。


  1. 融入世界,擁抱當下(Engage with the world)


我想讓她注意到自己還能掌控什麼,於是鼓勵她:「只要還能走出去,就有機會看看世界,做自己喜歡的事。」


我進一步說:「長照服務不僅照顧安全,也能幫助妳參與活動、學習新事物,甚至結交朋友,最重要的是讓妳女兒放心。」


阿姨像是發現新大陸,對我說道:「真的嗎?我以為需要人照顧,就是沒用了。」


我微笑著回應:「長照服務的目的是讓妳保持獨立,不是剝奪妳的能力,而是支持妳繼續過豐富的生活。」


結語:比起獨自撐著,更需要有人理解


在這段互動中,我想起了《深度關係》裡的一句話:


比起什麼都是自己說了算,人更期待—在‘我’不能控制的邊界之外,有一個善意的‘你’在那裡。


我看到涂阿姨在老化過程中,努力維持獨立,卻因此感受到壓力與內疚,害怕依賴會拖累女兒。


透過拋錨三步法,她穩定了情緒,也開始接納自己的需求,釋放了內心壓力。


當她學會相信自己還有能做的事,並相信外在有善意的協助,這不僅釋放了壓力,更讓生活重新充滿了希望與可能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Frank的沙龍
7會員
44內容數
☆ 探索情緒的知識設計師 ☆ 長期照護的關懷者 ☆ 微習慣教練
Frank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0
本文探討如何提升長輩生活品質,避免以「風險最小化」為導向的照顧方式剝奪他們的自主感。文章提出「內在動機」理論,強調自主感、勝任感和歸屬感的重要性,並以「小忠誠」的概念闡述長輩願意投入的動力來源。最後呼籲以陪伴和支持取代操控,協助長輩找回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Thumbnail
2025/04/20
本文探討如何提升長輩生活品質,避免以「風險最小化」為導向的照顧方式剝奪他們的自主感。文章提出「內在動機」理論,強調自主感、勝任感和歸屬感的重要性,並以「小忠誠」的概念闡述長輩願意投入的動力來源。最後呼籲以陪伴和支持取代操控,協助長輩找回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Thumbnail
2025/03/29
你多久沒看過爸媽的腳了? 他們曾用這雙腳帶你穿越公園、逛夜市、送你上學,而如今,那雙腳是否還能穩穩地支撐他們的生活?你或許記得他們年輕時挺拔的身影,但你有沒有注意過,他們的腳現在變成什麼樣子?那些看似硬朗的身體,在褲管和襪子裡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細節?厚厚的老繭、捲曲變形的腳趾、未曾修剪的指甲,甚至
Thumbnail
2025/03/29
你多久沒看過爸媽的腳了? 他們曾用這雙腳帶你穿越公園、逛夜市、送你上學,而如今,那雙腳是否還能穩穩地支撐他們的生活?你或許記得他們年輕時挺拔的身影,但你有沒有注意過,他們的腳現在變成什麼樣子?那些看似硬朗的身體,在褲管和襪子裡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細節?厚厚的老繭、捲曲變形的腳趾、未曾修剪的指甲,甚至
Thumbnail
2025/02/19
接到一通來自長輩的憤怒電話,事件源於長照服務的安排,卻演變成一場母女衝突的風暴。文章探討如何透過「順勢而為」、「覺察執念」、「理解因果」三個層次,學習在生活中應用智慧,而非單純追求頓悟,而是持續練習,從容面對人生挑戰。
Thumbnail
2025/02/19
接到一通來自長輩的憤怒電話,事件源於長照服務的安排,卻演變成一場母女衝突的風暴。文章探討如何透過「順勢而為」、「覺察執念」、「理解因果」三個層次,學習在生活中應用智慧,而非單純追求頓悟,而是持續練習,從容面對人生挑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照顧家人是一份充滿辛苦和責任的工作,本文描述了獨生女照顧老母親的不易,無論是經濟壓力、身體操勞、心靈承受,甚至被照顧者自身的難處,都成為了她的負擔。建議照顧者適時使用社會關懷資源和喘息服務,並且重視心情和心理的調適,和其他照顧者互勉互助,減輕個人負擔。
Thumbnail
照顧家人是一份充滿辛苦和責任的工作,本文描述了獨生女照顧老母親的不易,無論是經濟壓力、身體操勞、心靈承受,甚至被照顧者自身的難處,都成為了她的負擔。建議照顧者適時使用社會關懷資源和喘息服務,並且重視心情和心理的調適,和其他照顧者互勉互助,減輕個人負擔。
Thumbnail
身為照顧者,承擔著很大的責任和壓力,但是大部分的照顧者往往是因為心軟,捨不得父母受苦,或是禁不起別人的眼光,所以只好自己承擔了。這篇文章分享了照顧者的故事和經驗,並提出了一些應對的方法和建議。
Thumbnail
身為照顧者,承擔著很大的責任和壓力,但是大部分的照顧者往往是因為心軟,捨不得父母受苦,或是禁不起別人的眼光,所以只好自己承擔了。這篇文章分享了照顧者的故事和經驗,並提出了一些應對的方法和建議。
Thumbnail
喜歡旅遊的同時,照顧長輩也是一件幸福的事。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照顧86歲失能的老母親的女兒,帶著老母親走遍臺灣各地及離島的故事。通過這些經歷激發了作者的創作力,並且找到新的情感出口和潛能。故事裡充滿著對親情的感動和對旅行充滿期待的情感。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
Thumbnail
喜歡旅遊的同時,照顧長輩也是一件幸福的事。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照顧86歲失能的老母親的女兒,帶著老母親走遍臺灣各地及離島的故事。通過這些經歷激發了作者的創作力,並且找到新的情感出口和潛能。故事裡充滿著對親情的感動和對旅行充滿期待的情感。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
Thumbnail
年輕人的心事約莫是薪水太低、房價太高,以及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孝養壓力等等。而老年人的心事跟年輕人的心事互為因果,沒有生產力,帳單幫不上忙,病痛像牽牛花藤綿延不斷,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兒女一天。老人心事重重大腦就損傷重重,最後變成憂鬱重重,不僅智力會因此退化,癡呆也很快就報到。 一位八十三歲的老阿嬤
Thumbnail
年輕人的心事約莫是薪水太低、房價太高,以及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孝養壓力等等。而老年人的心事跟年輕人的心事互為因果,沒有生產力,帳單幫不上忙,病痛像牽牛花藤綿延不斷,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兒女一天。老人心事重重大腦就損傷重重,最後變成憂鬱重重,不僅智力會因此退化,癡呆也很快就報到。 一位八十三歲的老阿嬤
Thumbnail
蔡阿媽72歲,照顧腦中風先生已十餘年,每次關懷和探視阿媽時總是滿臉愁容,因為高齡身體退化,面對長期臥床無法自理的先生,身體照顧上越來越吃力,常主訴身體疼痛、血壓高、整個人無法輕鬆,日子仍舊要繼續下去,面對無止盡的「照顧」前方,似乎看不到出口,每天面對唉聲嘆氣的先生,整個人也陷入憂鬱的狀況,看不到前方
Thumbnail
蔡阿媽72歲,照顧腦中風先生已十餘年,每次關懷和探視阿媽時總是滿臉愁容,因為高齡身體退化,面對長期臥床無法自理的先生,身體照顧上越來越吃力,常主訴身體疼痛、血壓高、整個人無法輕鬆,日子仍舊要繼續下去,面對無止盡的「照顧」前方,似乎看不到出口,每天面對唉聲嘆氣的先生,整個人也陷入憂鬱的狀況,看不到前方
Thumbnail
【記者_許家源/雙北報導】 母親節即將來臨,桃園市申請長照服務的失能者中,主要照顧者有近6成為女性,平均年齡57歲,這群女性照顧者可能身兼人母、女兒、媳婦多重角色。在母親節前夕,衛生局呼籲,媽媽在照顧家人的同時,也要記得照顧自己,申請長照喘息服務,獲得喘息及減緩照顧負荷與壓力。 根據桃園市衛生局統計
Thumbnail
【記者_許家源/雙北報導】 母親節即將來臨,桃園市申請長照服務的失能者中,主要照顧者有近6成為女性,平均年齡57歲,這群女性照顧者可能身兼人母、女兒、媳婦多重角色。在母親節前夕,衛生局呼籲,媽媽在照顧家人的同時,也要記得照顧自己,申請長照喘息服務,獲得喘息及減緩照顧負荷與壓力。 根據桃園市衛生局統計
Thumbnail
她總會說:「老了沒路用啦!」 苦笑著又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都不對,是家有一老,真煩惱!」 長輩們常常因為年華老去,飽受身體病痛與孤獨。 這些高齡70~90多歲的長輩們,往往又因為年輕時不一定有受到完整的教育,在內心深處埋藏自卑。
Thumbnail
她總會說:「老了沒路用啦!」 苦笑著又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都不對,是家有一老,真煩惱!」 長輩們常常因為年華老去,飽受身體病痛與孤獨。 這些高齡70~90多歲的長輩們,往往又因為年輕時不一定有受到完整的教育,在內心深處埋藏自卑。
Thumbnail
原來,獨居且高齡86歲的阿治嬤,雖領有政府每月7000元補助,但每月就有5000多元要繳房租水電,扣除掉這些費用,就是看病、吃飯的錢。 這些費用夠嗎? 雖然基金會也有協助,但只是在特定的節日贈送些物資(米、麵、麥片)每隔一個月來量量血壓聊聊天,但忙起來不一定能即時協助。
Thumbnail
原來,獨居且高齡86歲的阿治嬤,雖領有政府每月7000元補助,但每月就有5000多元要繳房租水電,扣除掉這些費用,就是看病、吃飯的錢。 這些費用夠嗎? 雖然基金會也有協助,但只是在特定的節日贈送些物資(米、麵、麥片)每隔一個月來量量血壓聊聊天,但忙起來不一定能即時協助。
Thumbnail
文章回顧:阿嬤的家總是漆黑 不僅是屋內的黑暗,對於貧窮、一個人獨居孤單、畏懼鄰居嘲笑的自卑,總是與我們的 #送餐大使 訴苦許多生活中的大小事情,都是阿治嬤在晚年時的側寫。 每天堅持送餐、送餐關懷與在那一刻短暫的交集裡,帶給長輩一點光亮仍無法改變阿治持續不斷復誦負面的想法。
Thumbnail
文章回顧:阿嬤的家總是漆黑 不僅是屋內的黑暗,對於貧窮、一個人獨居孤單、畏懼鄰居嘲笑的自卑,總是與我們的 #送餐大使 訴苦許多生活中的大小事情,都是阿治嬤在晚年時的側寫。 每天堅持送餐、送餐關懷與在那一刻短暫的交集裡,帶給長輩一點光亮仍無法改變阿治持續不斷復誦負面的想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