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這陣子有好幾次
當燁帶著相對大的情緒張力來與我溝通時
有時候我能「停」下來
看著燁的痛苦之身張牙舞爪而不被他拖入
我會淡淡地看著燁,告訴孩子:
「你先調整好自己吧,我們等一下再談。」
然後我會在與燁重新溝通的事後
欣賞自己,做得真好!
有時候我會完全「停」不下來,直接回以慣性:
「請你不要用這種方式跟我講話!」
並且在事後覺察到:自己剛剛沒有停下來
並省思,下回我可以怎麼做
昨天讀了書後發現,不論我是否 #停 下來了
在回應的層次我對燁說的「語言」其實甚同,多是:
要求孩子停止不尊重的應對、並在後續表達我自己
如果以教養的層面來看,不論是否「停」下來
我都「做到」了身為媽媽我期待自己做的
但是,我很清楚這兩者對燁的回應,是不同的
差別在於…接納。
當我接納了那個當下燁就是陷在痛苦的狀態時
我的回應,是包容的、同理的、寬厚的
也允許燁正在這個歷程,並且不會抗拒事實
當我不接納燁「又」以這麼大的情緒來與我講話時
我的回應,其實是在自我保護、和推開當下的事實
因為我想逃避、也想控制:我不想要這種氛圍
「接納,是指不去抗拒事實、接受事實。
接納,是與事實合作,而非與事實對抗。」
──《佛陀不廢話》
回頭檢視:
自己在 #停 下來再回應、和沒停下來就回應的差別:
What:回應了什麼,看起來大同小異
但當下我回應時的HOW:如何回應,很不同。
一個回應是接納的品質;另一個是厭惡的品質
#停 下來後,
1允許自身內在湧起的情緒、不壓抑也不厭惡
2接納當下的事實(孩子就是情緒很滿張力很大)
這兩者是檢視 #停 是否帶來效應的關鍵
而當我帶著不同的內在狀態去回應
孩子的感受、和事件的發展、及我如何看自己
這些…就益往兩個不同方向的分岔路去了。
當媽媽,是一個終身學習的機會
我們都能透過學習,增能身為「媽媽」一角的能力
包含:如何評估處境、如何面對孩子給出的挑戰、
和如何陪伴以帶來良善影響的回應能力。
當媽媽,也是一條生活修行的道路
修的,不是學習如何教養,以讓孩子表現良好
修的,是學習放下 ”孩子別有問題別惹麻煩” 的期待
#停課同伴問鼓棒 #停
#高小露 的 #阿薩母教養
#高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