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關係問什麼樣的問題】

更新於 2024/12/1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善意溝通

早上帶冰山溝通課程時,學習者T分享

自己過去在提問的時候曾經太「套路」、

或是會對訴說者「太追問」,最後對方就不說了。

這也是我剛開始在練習對話時犯過的錯誤

常常不覺察地把對方的議題攬到身上

或因急著想陪對方釐清,不自覺地就變得壓迫

當傾聽者過於求好心切,

反而容易讓對方覺得有壓力

當對方感到不舒服、不自在,就不會想再分享了

回想當我身為一個訴說者角色時

很多時候,其實我不是不想講

而是沒有遇到一個讓自己感到安全、又懂得提問的人

若遇到一個懂得問問題的人

內向木訥的人,也能感受到溝通中的連結與美好!

有品質的對話,過程往往會帶出新的覺察與發現

甚至連其它旁聽者也能有所啟發、感到如沐春風。

怡慧老師說:

「良好的提問,並非帶著刀子或鉤子在說話」

關於如何精準提問,書上給了三個建議

1. 以「過去式+開放+輕鬆聊」開啟

2. 事前模擬,檢視提出的問題是否精準

3. 試寫提問大綱,讓問題結構化

還有,很重要的是,要清楚

#什麼樣的問題不該問

只要有心,刻意練習,不論傾聽或提問都會進步。

看到T現在在陪伴時,

能以真誠陪伴的心來提問

也在對方還沒準備好時,淡定閉口,回以尊重

很為T的進步感到開心

也覺得~能被T傾聽,是件好幸福的事!

至於如何才能夠提出好問題?

我們可以培養書中提到的提問三力:

敏銳的觀察力

精準的提問題力

快速的歸納力

很喜歡書上的比喻:提問的角色如綠葉

而要當好的綠葉,是有學問的

(看看蔡康永就知道了!)

當提問者能以對方為主軸,也避免話題離題

綠葉,能讓對方的表達如紅花燦開、美麗動人

最後,我認為溝通中最重要的事永遠是:意圖。

如同這本書的書名:善意溝通

當我們在表達或傾聽時是帶著善意而來

我常常覺得,技巧好不好…都不是最要緊的

因為當愛、善意、理解,在對話中流動

那是溝通中最美好的事。

溝通五步曲:

1. 安靜傾聽

2. 精準提問

3. 誠心讚美

4. 保持冷靜

5. 循環善意

其中我覺得最值得琢磨的是 #提問

書中寫到,愛因斯坦說:

「如果我有一小時能拯救世界,我會花55分鐘想問題,最後再用剩餘的5分鐘想解答吧。」

更多關於提問、傾聽、溝通的細節?

來翻一翻這本 #善意溝通 吧!

#書僮小露推薦

#善意溝通

avatar-img
38會員
23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高小露學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黑火煉真金 彭政閔」文章中這樣寫道:『自律到一個極限,就成了憤怒的火。過去打不好時,他會砸鐵架、椅子,打壞不少東西,常常賠錢。有一次打了軟弱滾地球,氣到攻守交換傳接球時,怒把球丟出中外野記分板之外。』 常有家長問:小孩生氣就大哭大叫、甚至摔東西,要怎麼教? 教養沒有標準答案。你得先問自
「教養,就是明知道會再次失望受傷,還是願意義無反顧地選擇信任孩子:支持一個生命,從不成熟到成熟的過程。」 今天是正向教養帶狀課程的最後一堂課 我分享了最近家中燁為了玩電動而騙媽媽的事件 「信任」與「自由與承擔」這兩個概念, 是我想放在6週課程最後一節的主軸。 我血淋淋的案例,正好做為教養課
早上當志工陪孩子學習 孩子選了這本可愛的書。 故事很簡單: 小王子住在諾大的皇宮 要玩具有玩具 要服務有僕人 要美食有廚師 什麼都有什麼都不缺的小王子 臉上卻沒有笑容 找來了醫生 也看不出生了什麼病 終於第三個醫生說 「小王子看起來很憂愁 我覺得他需要的是...媽媽的陪伴」
我們都還沒照顧自己內在澎湃的情緒… 就要自己溫和而堅定?! 親愛的認真學習的父母們: 請好好的做一個真實的人就好 教養不是演戲 溫和堅定是目標、是應對上的目標 而它需要你有祥和平靜的厚實內在 與其努力裝出一個自己不是的樣子 不如將心力花在好好安撫自己的
「安親班/補習班老師很多都很有愛心」 今天聽到一個我從來沒想過的觀點 「學校老師因為是公職,有些人當老師只是把教職單純當一份謀生的工作,對孩子不見得有愛心,可是安親班/補習班老師不一樣,有那麼多工作可以選,會選擇來當安親班/補習班老師,通常都對孩子比較有愛心!」 這是我從來沒想過的角度
妞下課到家後找不到她最心愛的巾仔跑來問我 我開心地回孩子:「我拿去洗了,正在烘,等下妳就有香香的巾仔可以拿了唷!」 卻沒想到,妞為此對我好、生、氣!!!! 妞低著頭瞪我:『我生氣媽咪!!!』 好的,我道歉:「妞,對不起…我下次拿妳的巾仔去洗之前會先問妳」 妞還是生氣
「黑火煉真金 彭政閔」文章中這樣寫道:『自律到一個極限,就成了憤怒的火。過去打不好時,他會砸鐵架、椅子,打壞不少東西,常常賠錢。有一次打了軟弱滾地球,氣到攻守交換傳接球時,怒把球丟出中外野記分板之外。』 常有家長問:小孩生氣就大哭大叫、甚至摔東西,要怎麼教? 教養沒有標準答案。你得先問自
「教養,就是明知道會再次失望受傷,還是願意義無反顧地選擇信任孩子:支持一個生命,從不成熟到成熟的過程。」 今天是正向教養帶狀課程的最後一堂課 我分享了最近家中燁為了玩電動而騙媽媽的事件 「信任」與「自由與承擔」這兩個概念, 是我想放在6週課程最後一節的主軸。 我血淋淋的案例,正好做為教養課
早上當志工陪孩子學習 孩子選了這本可愛的書。 故事很簡單: 小王子住在諾大的皇宮 要玩具有玩具 要服務有僕人 要美食有廚師 什麼都有什麼都不缺的小王子 臉上卻沒有笑容 找來了醫生 也看不出生了什麼病 終於第三個醫生說 「小王子看起來很憂愁 我覺得他需要的是...媽媽的陪伴」
我們都還沒照顧自己內在澎湃的情緒… 就要自己溫和而堅定?! 親愛的認真學習的父母們: 請好好的做一個真實的人就好 教養不是演戲 溫和堅定是目標、是應對上的目標 而它需要你有祥和平靜的厚實內在 與其努力裝出一個自己不是的樣子 不如將心力花在好好安撫自己的
「安親班/補習班老師很多都很有愛心」 今天聽到一個我從來沒想過的觀點 「學校老師因為是公職,有些人當老師只是把教職單純當一份謀生的工作,對孩子不見得有愛心,可是安親班/補習班老師不一樣,有那麼多工作可以選,會選擇來當安親班/補習班老師,通常都對孩子比較有愛心!」 這是我從來沒想過的角度
妞下課到家後找不到她最心愛的巾仔跑來問我 我開心地回孩子:「我拿去洗了,正在烘,等下妳就有香香的巾仔可以拿了唷!」 卻沒想到,妞為此對我好、生、氣!!!! 妞低著頭瞪我:『我生氣媽咪!!!』 好的,我道歉:「妞,對不起…我下次拿妳的巾仔去洗之前會先問妳」 妞還是生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以自身和旁人的經驗,來分享如何良好溝通。建立良好的溝通,不僅能在初期過濾掉不適合的案件,也能在過程中達到最佳的效果。
Thumbnail
那麼,第一個問題來了: 大家不提問到底是 「不想提問」還是「不知道如何提問呢?」
Thumbnail
很多時候對話會停止是因為我們忽略很多細節,直接跳到結論
問對問題,也可以讓你在職場或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找到能幫助你、指引你、給予精準建議的貴人。
Thumbnail
團體生活充斥著溝通,培養溝通能力是重要的。長期溝通可能帶來疲憊感,轉個方向討論重要性與雙向利益能改善。
溝通的困難在於任何訊息在傳遞的時候,一定會有散失,只是多或少。如果說面對面討論可以傳遞80~90%的資訊,變成一對多的場景的時候可能只剩下50%。因此如果你不是溝通大師,最好簡化傳遞訊息的複雜度,用大家聽得懂的語言、共通的邏輯來傳輸,才不會雞同鴨講。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人際關係中的溝通技巧,包括調對話頻率、避免過大或過多的提問,以及聆聽對方回應等。通過輕鬆生動的案例分享,讓讀者更容易理解並應用於日常生活及教學中。
Thumbnail
有效溝通的三個關鍵是:態度坦率地對話(speaking openly)、具有同理心地聆聽(listening empathically)、適時適切地回饋(reflecting back)。前兩項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但是我們通常會忽略第三項,造成發言者不知道自己所說的是否真的有被「聽懂」。
溝通的基本目的是讓對方理解自己所想要表達的意思。用對方熟悉的詞語來包裝通常是個好的做法,但是要小心自己對於這些詞語的理解與對方是否相同,不然反而弄巧成拙,像是用錯成語,反而難以理解。
文中提到 聊天是要避免負面詞語 除了自己不要用以外 還要注意談話對象 如果對方提出了 要使用概括化 也就是轉移焦點或擴大範圍 這樣對話其實有點費心😅 喝咖啡、聊是非 是很常做的事 我個人是覺得 不管聊的是什麼樣的話題 保持三個原則 1.誤道人之長短 2.保持理性 3.學會遺忘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以自身和旁人的經驗,來分享如何良好溝通。建立良好的溝通,不僅能在初期過濾掉不適合的案件,也能在過程中達到最佳的效果。
Thumbnail
那麼,第一個問題來了: 大家不提問到底是 「不想提問」還是「不知道如何提問呢?」
Thumbnail
很多時候對話會停止是因為我們忽略很多細節,直接跳到結論
問對問題,也可以讓你在職場或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找到能幫助你、指引你、給予精準建議的貴人。
Thumbnail
團體生活充斥著溝通,培養溝通能力是重要的。長期溝通可能帶來疲憊感,轉個方向討論重要性與雙向利益能改善。
溝通的困難在於任何訊息在傳遞的時候,一定會有散失,只是多或少。如果說面對面討論可以傳遞80~90%的資訊,變成一對多的場景的時候可能只剩下50%。因此如果你不是溝通大師,最好簡化傳遞訊息的複雜度,用大家聽得懂的語言、共通的邏輯來傳輸,才不會雞同鴨講。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人際關係中的溝通技巧,包括調對話頻率、避免過大或過多的提問,以及聆聽對方回應等。通過輕鬆生動的案例分享,讓讀者更容易理解並應用於日常生活及教學中。
Thumbnail
有效溝通的三個關鍵是:態度坦率地對話(speaking openly)、具有同理心地聆聽(listening empathically)、適時適切地回饋(reflecting back)。前兩項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但是我們通常會忽略第三項,造成發言者不知道自己所說的是否真的有被「聽懂」。
溝通的基本目的是讓對方理解自己所想要表達的意思。用對方熟悉的詞語來包裝通常是個好的做法,但是要小心自己對於這些詞語的理解與對方是否相同,不然反而弄巧成拙,像是用錯成語,反而難以理解。
文中提到 聊天是要避免負面詞語 除了自己不要用以外 還要注意談話對象 如果對方提出了 要使用概括化 也就是轉移焦點或擴大範圍 這樣對話其實有點費心😅 喝咖啡、聊是非 是很常做的事 我個人是覺得 不管聊的是什麼樣的話題 保持三個原則 1.誤道人之長短 2.保持理性 3.學會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