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拿到共讀書箱,老師和學生就一個頭兩個大。不一定符合學生的閱讀喜好,但它又是真的很好看有趣的書籍,該怎麼打進學生的心裡?
學生只想看圖多的書,不想慢慢咀嚼文字,錯過了書中的奇幻世界好可惜。想到了研究所時讀論文的方法,那就全班來分工合作吧!操作了以後發現,至少每個人有細讀過兩個章節,也達到了我希望他們細讀文本的需求,即使提問還不夠精準到位,但在閱讀課時大家都在談論同一話題的感覺,真的很棒。
先在早自習時間把共讀書發下,不告訴他們接下來要做什麼,以免他們只讀分配到的章節。在早自習時間和學生進行寧靜閱讀,這個時間放下一切手邊事務,就是坐在教室前方和大家讀同一本書。當老師在班上推動閱讀時,自己卻踩著高跟鞋看學生在泥濘裡混戰,試問這樣的班級氛圍,又怎麼可能能讓學生信服「閱讀」。不過這招可能對低年級孩子沒什麼用,還是有很多不會看臉色的小孩要來削鉛筆啦、借筆借尺啦,默契要多多培養,後來我就會跟他們說:「現在是閱讀時間,你不會用到筆。你如果坐不住,也不要來打擾我看書。」
幾次練習以後,大家就培養一個默契,老師在看書時不要打擾。好無聊啊,那我也翻個幾頁書吧!
閱讀課前,提醒大家盡量把書看完,因為閱讀課要進行討論。當然,這時候仍然還是會有幾個看書要自己命的孩子,或是閱讀速度很慢的孩子在。
於是告知兩兩一組,各自認領章節,並就故事內容想兩個問題問大家,將問題及答案寫在便利貼上。這個部分是希望他們至少可以細讀一個故事,並試著在文本節產生疑問,而不是照待全收所有的資訊。但這個環節明顯對許多國語程度落後的孩子來說很有困難,教師必須從中引導如何做出好的提問。
全班共讀的好處是,閱讀不是單打獨鬥,當我們在聊同一個話題時,大家都能投入在其中,也間接帶動那些閱讀較慢的孩子,讓他們知道他們沒看的部分還有哪些有趣的內容。而比起閱讀心得,將自己閱讀到的內容轉化為問題是更高的層次,也才能測驗出學生是否理解文本、是否消化了文句及故事情節。
選擇以橋樑書下手有很多原因,橋梁書剛好設計適合中低年級閱讀的識字量。並且有明確的主題、各自獨立的章節,就算不把全書看完,也還是可以知道故事內容。而故事的題材也豐富多元、貼近生活。以下推薦幾套適合中低年級閱讀的橋樑系列書:
王淑芬《愛思考的貓巧可》、《君偉上國小》
林世仁《精靈迷宮》、《妙博士與怪博士》、《字的傳奇》、《換換書》
岑澎維《找不到國小》、《安心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