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價值」是這陣子在社群上流行起來的詞彙,過去不曾聽過,且感覺和「情緒勒索」一樣被過度濫用。
我認為這個新的名詞有太多模糊空間,且可能每個人的想像與定義會出現落差。
前陣子因為被一位合作夥伴指控在協商過程中沒有給予他情緒價值,當下完全看不懂他到底想表達什麼,把整段對話重複看好幾次,我猜他想講的根本是「站在他的立場思考」。不過這次的事件,也讓我思考情緒價值和同理心之間的差異。之前閱讀關於談判的書籍,當中提到同理心在好的談判中是不可或缺的。我不敢說在那次的談判我有多站在對方的立場著想(合作中的其他夥伴也都覺得是我的權益受損),但我自認沒有刁難,也相當客氣地向對方陳述我覺得有疑慮、需要討論之處,並詢問細節。中間也一度沒忍住而生氣,但我也盡量讓自己的言詞不要太激進。
事後和我媽復盤協商過程,我媽也覺得我並沒有過分的言詞,且一語中的,她也認可我為自己爭取利益的態度。要知道我可是很少得到她的讚美的。
對我來說,同理心是展現願意傾聽、嘗試理解的態度,但不見得是百分百支持,依舊可以適時表達自己不同的觀點,無論對誰都可以表現出這樣的包容和親和力,且同理心最好是雙向的;而情緒價值則是迎合對方需求,做出對方想看到聽到的回應,來展現欣賞和認同,甚至是演出來的都沒關係,且依照我目前在社群上看到的情況來看,有可能是單向的,應該是對親密關係或是客戶,所以對象和方式都不同。
最近有許多關於 AI 伴侶的討論,我對此議題並無深究,但推薦此文💝青年好政論壇:人格化AI對人類情感世界的影響 。不過比起議題本身,我更擔心的是,人們在習慣 AI 提供的「尊榮享受」後,回到現實會要求身邊的人給予同樣的回應。
要知道的是,AI 可能比你的伴侶更了解你的需求、更知道你喜歡什麼樣的回應和個性。人類不僅無法像 AI 那般懂你,更有性格上的缺陷讓你翻白眼,有時還有可能做錯事說錯話,把事情搞砸。但 AI 卻不太可能做出這樣的事。
同樣是在合作場合上,我有次表達在合作之間感受到不愉快之處,對方僅僅已讀;同一個合作對象也曾表達我的語氣讓她感到不舒服,我趕緊調整自己的語氣,並向他表示歉意,她卻越發憤怒。本來也想說是否自己依舊有不恰當之處,但私底下詢問過群組其他人,他們都認為我處理妥當,所以僅能猜測對方並不需要積極回應(我有詢問是否她比較需要的是自己冷靜,但她沒有正面回應)。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需求,遇到不愉快的事,有些人需要冷靜,有些人希望被認真對待。我們雙方在遇到問題時,都以自己希望被對待的方式來回應對方提出的需求,最後讓對方更加生氣。
依照我對情緒價值的定義,我認為這種東西應該是發生在服務業面對客戶,或是親密關係中偶一為之(若常常為之,那就是情緒勞動了,畢竟對某些人來說,人際互動是很累的)。
所以我做為合作夥伴被要求給與(我認知中的)情緒價值,我感覺像是揹上莫須有的罪名。與其花時間跟夥伴索要情緒價值,不如快點解決問題,我還可以心甘情願的說謝謝、辛苦了諸如此類的適當回饋,而不是絞盡腦汁擠出「我猜你會想聽」但其實對方根本不想聽的話。
以上當然是我個人的看法,最開頭的合作夥伴也沒說出甚麼是她想像的「情緒價值」,且我的回應是否適當,終究是站在我個人立場覺得沒問題,其他人的回應或許也只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也不是刻意想要抹黑其它人。此文主要是想表達,人際互動不該是單方面索求,而是雙方互動,以及人與人之間有不同認知和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