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walk of life】為身障者賦能:比起物理上的短缺,心理上的囚籠才是真正的障礙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這次邀請到曾為多媒體工作者的信如,他同時也是 NGO 團體夥伴注意的創辦人,近期也成立了透過 B2B 方式接案的多媒體公司夥伴好新媒體,為身障朋友提供接案機會。

信如之前在青發屬的青年志工活動上認識的朋友,夥伴注意也在那次頒獎上獲選績優。

近期想要嘗試 AI 生成文字的成果和流量表現,因此這次內容也是透過 AI 生成,嘗試了筆記 AI NotebookLM 整理的重點。這次的嘗試結果發現,NotebookLM 將所有資訊混在一起,把相關性不高的 A 與 B 資訊連結,所以修改幅度比起上一篇【AI walk of life】化學工程師:AI 和前輩,誰的專業判斷更可靠? 大很多。

夥伴注意

一個結合新媒體與社會服務的青年組織,主要服務內容包括:

  • 提供NGO公益影音協助。
  • 媒體培力(對象廣泛,近年尤其著重身心障礙夥伴)。 
  • 倡議(擁有廣播電台節目與 Podcast)。
  • 鼓勵青年行動(影響力實習生)。

信如也談到成立團隊的初衷,是在大四時,懷疑志工服務對當地的影響,很多時候似乎都成為志工的「自我成就」或是履歷上漂亮的經歷。他也質疑為何服務地點都在雙北之外?難道雙北就沒有偏鄉嗎?

所以他在雙北挑了極度偏遠、特別偏遠和偏遠三種程度的學校進行訪談,希望可以真正了解當地學校的需求,而不是一廂情願地提供服務。並在校長的建議之下,利用自身專長為小朋友開設媒體課程。

之前的專案有和夥伴注意合作過!
回鄉青年如何經營家鄉:【元來長這樣】鹿北社區發展協會訪談

身障朋友培力

  • 免費教授Podcast、影音、VTuber等技能,並透過「夥伴好新媒體」公司提供接案機會。 
  • 學伴制度:一對一共同學習。學伴多為「一張白紙」,與學員一起摸索、產生動力,旨在「一起學習」,而非單純協助,促進共融和共榮
  • 許多重度身障學員會由看護、個人助理或家人陪同上課
  • 故事分享
    • 一位視障學員每週從屏東到台北,參與影音製作課程,看見了身障者對學習資源的渴望與付出。
    • 信如曾預設視障學員可能無法進行「AI生圖課」,但一位全盲的視覺障礙者仍成功操作並完成作品。透過身邊的人描述作品,學員也獲得成就感。
      • AI 讓視障朋友可以透過想像創作
  • 主動參與志工行動的極重度/重度身障夥伴:小夕和伯謙
    兩人克服身體限制積極參與團隊活動,並成功製作 Podcast,團隊陰錯陽差,開啟了身心障礙媒體培力課程。去年夥伴注意經由評審提點,需要收束業務,正式將受眾瞄準身障夥伴。
「身障者做不到」是一般人的預設,但他們一定能找到辦法跨越障礙

AI 如何成為新的輔具?

  • AI 分身
    • 生成自己從輪椅上站起來的影像
    • 聽見自己流利說話,原來自己也能「說故事」
  • 協助表達
    • 有些學員可能不善表達,AI 可以記錄他們每一個小階段的想法,並在最後替他們彙整心得。
  • 晶片植入腦部
    • 恢復受損部位(應該是針對腦部受損而導致失能的情況)
    • 提升身障者的生活品質與參與度。
  • 針對無法看遠的視障朋友,提供頭戴裝置,讓他們也能參與運動賽事
  • 逐字稿
    • 幫助身障者筆記課堂內容

改變觀念

  • 學伴制度:讓「直立人」有機會和身障夥伴一起學習和成長。
  • 影響力實習生計畫:鼓勵青年運用新媒體專長參與社會服務,特別的是,許多學員在獲得自信後,也轉化成為「影響力實習生」或學伴,成為下一個分享經驗、共同成長的賦能者,形成正向循環。
  • 聆聽
    • 因為不好意思說「請你再說一次」,假裝聽懂的樣子其實讓身障朋友很受傷。如果你聽不懂,他們可以多講幾次。
    • 透過復述,幫助自己釐清身障者的表達,也不必再麻煩對方「再講一次」。
  • 被動幫忙取代主動幫忙:不要用自己的視角帶入身障者的需求。與其熱心提供協助,不如讓他們主動開口表達需求,以免幫倒忙。
  • 全台灣約有 120 萬身心障礙者,其中近 80% 沒有工作,但許多人具備工作能力與意願。
    • 為身障者提供接案機會
    • 許多身障朋友第一次擁有銀行戶頭
    • 有一些討論聲音認為「身障者只要等待別人照顧就好」,或是「身障者不該有自己的金錢,因為可能會被騙」,這些都是身障者進入勞動市場,或是達成自我實現的障礙
Napkin AI generated

Napkin AI generated

貧窮是因為「不努力」!?和路邊阿伯聊貧窮議題
閒聊:貧窮議題

小夕曾經參與公視主題之夜秀的錄製,主持人洛亦做到了「傾聽」和「復述」。

特別謝謝信如 的分享。

我和信如在錄音室的合照

我和信如在錄音室的合照


以下是 ChatGPT 認為 AI 還可以提供的幫助。我讓它分成克服生理障礙達成自我實現兩個部分。

✅ 一、生理障礙支援

1. AI 驅動的個人化學習與復健系統

  • 監測居家復健動作,及時修正,提升復健效率
  • AI 可以分析使用者狀況,提供動作訓練、語言復健、心理輔導的個人化課程,例如:
    • 語音辨識改善口語表達(語言障礙者)。
    • AI 語音教練協助說話節奏、咬字、口條(例如 stutter 改善)。

2. 智慧輔具整合

  • AI 電動輪椅結合路線規劃、自動避障技術,並根據情況及時調整重心,讓身障者行動更自如
  • 對四肢障礙者,可整合語音助理(如 Siri、Google Assistant)執行日常操作。
  • 及時偵測路況,提醒駕駛減速注意並禮讓行動不便的行人。

3. AI 輔助溝通板

  • 為多重障礙者設計的「情境式」AI 溝通介面,能根據語境猜測表達意圖,自動補全句子。

✅ 二、心理/社會層面如何協助自我實現

1. AI 輔助創業與斜槓發展

  • AI 可支援網路接案、行銷、客服自動化等,讓身障者跨越交通限制建立遠距事業。
  • 例如:圖文設計 + AI 生成圖像(如 DALL·E)、電商開店、數位寫作等。

2. AI 作為身障者的「模擬社交教練」

  • 許多身障者有社交障礙,AI 可模擬各種互動情境,練習溝通技巧、自信表達。
  • 特別適用於自閉症、語言發展遲緩者。

3. AI 在情緒陪伴與心理療癒上的角色

  • 對於孤獨或焦慮的身障者,AI 情感對話工具(如 Replika)可作為情緒出口。
  • 雖不能取代專業心理治療,但可作為補充型陪伴。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點燃知識火炬,走出資訊洞穴
50會員
193內容數
分享閱讀、旅遊還有數位素養內容
2025/07/15
這次和「續幕」的主持人阿薛一起討論他的工作——化學工程師。 AI 和前輩,誰的專業判斷更可靠?
Thumbnail
2025/07/15
這次和「續幕」的主持人阿薛一起討論他的工作——化學工程師。 AI 和前輩,誰的專業判斷更可靠?
Thumbnail
2025/07/14
耀陞從小五開始學習程式,過去的熱情在程式教學,也曾經擔任程式家教,並開設小班制,教同齡人學習寫程式。後來成立了重啟人生品牌,擔任生涯顧問,希望幫助學生找到人生方向。 除了生涯探索的大主軸,也討論了一些科技有關的思考和新知。
Thumbnail
2025/07/14
耀陞從小五開始學習程式,過去的熱情在程式教學,也曾經擔任程式家教,並開設小班制,教同齡人學習寫程式。後來成立了重啟人生品牌,擔任生涯顧問,希望幫助學生找到人生方向。 除了生涯探索的大主軸,也討論了一些科技有關的思考和新知。
Thumbnail
2025/06/25
這一次邀請的是獨立新聞編輯阿諺。 阿諺在獨立媒體擔任編輯工作,也經營自己的 podcast 頻道敘事圈。
Thumbnail
2025/06/25
這一次邀請的是獨立新聞編輯阿諺。 阿諺在獨立媒體擔任編輯工作,也經營自己的 podcast 頻道敘事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類在歷史發展中,如何通過溝通、合作和求助來勝出。內容涉及自我認知、社會互動和麵對認同議題的挑戰。文章提出了改進建議,涉及增強自我反省能力、培養同理心、鼓勵批判性思維、建立支持系統和接受不完美等方面。最後,鼓勵讀者通過與他人的互動和連結來加速生命整題質量的提升。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類在歷史發展中,如何通過溝通、合作和求助來勝出。內容涉及自我認知、社會互動和麵對認同議題的挑戰。文章提出了改進建議,涉及增強自我反省能力、培養同理心、鼓勵批判性思維、建立支持系統和接受不完美等方面。最後,鼓勵讀者通過與他人的互動和連結來加速生命整題質量的提升。
Thumbnail
做著一件看似沒有結果的事,除了要面對自己時不時的靈魂烤問,還要承受他人投來異樣的眼光。 不管不顧放手一博的創業家,即使犯錯跌倒了,身邊的人還是會給予支持及肯定。 一個深思熟慮,追求心靈層面及自我成長的人,要得到認同就顯得比較困難。 追求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意識型態。 「物質欲望」與「心靈欲望
Thumbnail
做著一件看似沒有結果的事,除了要面對自己時不時的靈魂烤問,還要承受他人投來異樣的眼光。 不管不顧放手一博的創業家,即使犯錯跌倒了,身邊的人還是會給予支持及肯定。 一個深思熟慮,追求心靈層面及自我成長的人,要得到認同就顯得比較困難。 追求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意識型態。 「物質欲望」與「心靈欲望
Thumbnail
一位曾經在26歲時擔任安寧病房的志工,體會到生命的無常。也因如此,改變了他的想法,個性從內向轉變成外向。透過改變讓生活變得更豐盛,更因為積極主動結識了很多朋友,最後透過人脈網絡募款,幫助偏鄉的小朋友能順利上課,因為他認為「人脈的終極目的是利他」。
Thumbnail
一位曾經在26歲時擔任安寧病房的志工,體會到生命的無常。也因如此,改變了他的想法,個性從內向轉變成外向。透過改變讓生活變得更豐盛,更因為積極主動結識了很多朋友,最後透過人脈網絡募款,幫助偏鄉的小朋友能順利上課,因為他認為「人脈的終極目的是利他」。
Thumbnail
#璞成歡慶九周年回饋講座 #掌握心理健康關鍵技能 #學會做自己的療傷者 □你是否常感到孤獨無助,缺乏家庭、社會或友情的支持? □你是否曾經因各種原因無法立即獲得專業心理輔導,例如財務限制或地理位置? □你是否渴望提升自我認識、增強心理韌性並實現個人成長? □你是否希望了解
Thumbnail
#璞成歡慶九周年回饋講座 #掌握心理健康關鍵技能 #學會做自己的療傷者 □你是否常感到孤獨無助,缺乏家庭、社會或友情的支持? □你是否曾經因各種原因無法立即獲得專業心理輔導,例如財務限制或地理位置? □你是否渴望提升自我認識、增強心理韌性並實現個人成長? □你是否希望了解
Thumbnail
在了解MBTI後,才發現我自己慣有的工作模式是「沒有自我覺察」,貫有模式是感覺關掉,通常遇到事情選擇往前衝就對了,又常會焦慮不安會拖垮專案進度。雖然我得大腦一直說要往前衝,但身心卻說不要,如此分裂就會造成自己身心每況愈下 自我覺察&諮商資源 自我覺察:或許你和曾經的我一樣,沒有發現到自己的身心不
Thumbnail
在了解MBTI後,才發現我自己慣有的工作模式是「沒有自我覺察」,貫有模式是感覺關掉,通常遇到事情選擇往前衝就對了,又常會焦慮不安會拖垮專案進度。雖然我得大腦一直說要往前衝,但身心卻說不要,如此分裂就會造成自己身心每況愈下 自我覺察&諮商資源 自我覺察:或許你和曾經的我一樣,沒有發現到自己的身心不
Thumbnail
適合對象: 想要提升團體凝聚力的團體 (工作團隊、學生社群...) 在人際關係中受過傷的個人 想要提升自我價值感的個人
Thumbnail
適合對象: 想要提升團體凝聚力的團體 (工作團隊、學生社群...) 在人際關係中受過傷的個人 想要提升自我價值感的個人
Thumbnail
你未曾體驗的,並非不存在; 只要你願意,就能持續拓展, 讓生命力引導你越來越好
Thumbnail
你未曾體驗的,並非不存在; 只要你願意,就能持續拓展, 讓生命力引導你越來越好
Thumbnail
一個曾經用「理智」來評判心中所有情緒的人, 當她終於找回和自己的內心的連結, 她便馬上面對到……人總有已到極限,卻還被迫不斷向前的時刻……
Thumbnail
一個曾經用「理智」來評判心中所有情緒的人, 當她終於找回和自己的內心的連結, 她便馬上面對到……人總有已到極限,卻還被迫不斷向前的時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