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邀請到曾為多媒體工作者的信如,他同時也是 NGO 團體夥伴注意的創辦人,近期也成立了透過 B2B 方式接案的多媒體公司夥伴好新媒體,為身障朋友提供接案機會。
信如之前在青發屬的青年志工活動上認識的朋友,夥伴注意也在那次頒獎上獲選績優。
近期想要嘗試 AI 生成文字的成果和流量表現,因此這次內容也是透過 AI 生成,嘗試了筆記 AI NotebookLM 整理的重點。這次的嘗試結果發現,NotebookLM 將所有資訊混在一起,把相關性不高的 A 與 B 資訊連結,所以修改幅度比起上一篇【AI walk of life】化學工程師:AI 和前輩,誰的專業判斷更可靠? 大很多。夥伴注意
一個結合新媒體與社會服務的青年組織,主要服務內容包括:
- 提供NGO公益影音協助。
- 媒體培力(對象廣泛,近年尤其著重身心障礙夥伴)。
- 倡議(擁有廣播電台節目與 Podcast)。
- 兩位重度身心障礙者夥伴共同主持「真礙診療室」
- 培力身障夥伴的節目「夥伴注意:真礙放送中!」
- 鼓勵青年行動(影響力實習生)。
信如也談到成立團隊的初衷,是在大四時,懷疑志工服務對當地的影響,很多時候似乎都成為志工的「自我成就」或是履歷上漂亮的經歷。他也質疑為何服務地點都在雙北之外?難道雙北就沒有偏鄉嗎?
所以他在雙北挑了極度偏遠、特別偏遠和偏遠三種程度的學校進行訪談,希望可以真正了解當地學校的需求,而不是一廂情願地提供服務。並在校長的建議之下,利用自身專長為小朋友開設媒體課程。
之前的專案有和夥伴注意合作過!
回鄉青年如何經營家鄉:【元來長這樣】鹿北社區發展協會訪談
身障朋友培力
- 免費教授Podcast、影音、VTuber等技能,並透過「夥伴好新媒體」公司提供接案機會。
- 學伴制度:一對一共同學習。學伴多為「一張白紙」,與學員一起摸索、產生動力,旨在「一起學習」,而非單純協助,促進共融和共榮
- 許多重度身障學員會由看護、個人助理或家人陪同上課
- 故事分享
- 一位視障學員每週從屏東到台北,參與影音製作課程,看見了身障者對學習資源的渴望與付出。
- 信如曾預設視障學員可能無法進行「AI生圖課」,但一位全盲的視覺障礙者仍成功操作並完成作品。透過身邊的人描述作品,學員也獲得成就感。
- AI 讓視障朋友可以透過想像創作
- 主動參與志工行動的極重度/重度身障夥伴:小夕和伯謙
兩人克服身體限制積極參與團隊活動,並成功製作 Podcast,團隊陰錯陽差,開啟了身心障礙媒體培力課程。去年夥伴注意經由評審提點,需要收束業務,正式將受眾瞄準身障夥伴。
「身障者做不到」是一般人的預設,但他們一定能找到辦法跨越障礙
AI 如何成為新的輔具?
- AI 分身
- 生成自己從輪椅上站起來的影像
- 聽見自己流利說話,原來自己也能「說故事」
- 協助表達
- 有些學員可能不善表達,AI 可以記錄他們每一個小階段的想法,並在最後替他們彙整心得。
- 晶片植入腦部
- 恢復受損部位(應該是針對腦部受損而導致失能的情況)
- 提升身障者的生活品質與參與度。
- 針對無法看遠的視障朋友,提供頭戴裝置,讓他們也能參與運動賽事
- 逐字稿
- 幫助身障者筆記課堂內容
改變觀念
- 學伴制度:讓「直立人」有機會和身障夥伴一起學習和成長。
- 影響力實習生計畫:鼓勵青年運用新媒體專長參與社會服務,特別的是,許多學員在獲得自信後,也轉化成為「影響力實習生」或學伴,成為下一個分享經驗、共同成長的賦能者,形成正向循環。
- 聆聽
- 因為不好意思說「請你再說一次」,假裝聽懂的樣子其實讓身障朋友很受傷。如果你聽不懂,他們可以多講幾次。
- 透過復述,幫助自己釐清身障者的表達,也不必再麻煩對方「再講一次」。
- 被動幫忙取代主動幫忙:不要用自己的視角帶入身障者的需求。與其熱心提供協助,不如讓他們主動開口表達需求,以免幫倒忙。
- 全台灣約有 120 萬身心障礙者,其中近 80% 沒有工作,但許多人具備工作能力與意願。
- 為身障者提供接案機會
- 許多身障朋友第一次擁有銀行戶頭
- 有一些討論聲音認為「身障者只要等待別人照顧就好」,或是「身障者不該有自己的金錢,因為可能會被騙」,這些都是身障者進入勞動市場,或是達成自我實現的障礙

Napkin AI generated
貧窮是因為「不努力」!?和路邊阿伯聊貧窮議題
閒聊:貧窮議題
小夕曾經參與公視主題之夜秀的錄製,主持人洛亦做到了「傾聽」和「復述」。
特別謝謝信如 的分享。

我和信如在錄音室的合照
以下是 ChatGPT 認為 AI 還可以提供的幫助。我讓它分成克服生理障礙和達成自我實現兩個部分。
✅ 一、生理障礙支援
1. AI 驅動的個人化學習與復健系統
- 監測居家復健動作,及時修正,提升復健效率
- AI 可以分析使用者狀況,提供動作訓練、語言復健、心理輔導的個人化課程,例如:
- 語音辨識改善口語表達(語言障礙者)。
- AI 語音教練協助說話節奏、咬字、口條(例如 stutter 改善)。
2. 智慧輔具整合
- AI 電動輪椅結合路線規劃、自動避障技術,並根據情況及時調整重心,讓身障者行動更自如
- 對四肢障礙者,可整合語音助理(如 Siri、Google Assistant)執行日常操作。
- 及時偵測路況,提醒駕駛減速注意並禮讓行動不便的行人。
3. AI 輔助溝通板
- 為多重障礙者設計的「情境式」AI 溝通介面,能根據語境猜測表達意圖,自動補全句子。
✅ 二、心理/社會層面如何協助自我實現
1. AI 輔助創業與斜槓發展
- AI 可支援網路接案、行銷、客服自動化等,讓身障者跨越交通限制建立遠距事業。
- 例如:圖文設計 + AI 生成圖像(如 DALL·E)、電商開店、數位寫作等。
2. AI 作為身障者的「模擬社交教練」
- 許多身障者有社交障礙,AI 可模擬各種互動情境,練習溝通技巧、自信表達。
- 特別適用於自閉症、語言發展遲緩者。
3. AI 在情緒陪伴與心理療癒上的角色
- 對於孤獨或焦慮的身障者,AI 情感對話工具(如 Replika)可作為情緒出口。
- 雖不能取代專業心理治療,但可作為補充型陪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