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虛假訊息氾濫、懶人包充斥的時代,除了要有仁者之心,也要有智者之慧,莫要被人當槍使了!
《論語.雍也》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這段對話是孔子對弟子宰我提問的巧妙回答。宰我原本以為這個問題能難倒老師,沒想到孔子依然技高一籌,給出了深刻的解答。
其中,「逝」字的解釋是理解這段話的關鍵。如果按照一般的認知來解釋「逝」,可能會讓人不知所云,甚至誤解孔子的原意。實際上,「逝」在這裡應理解為「前往」或「行動」,而非字面上的「消逝」或「死亡」。這種解釋不僅符合上下文語境,也體現了孔子對君子智慧與行動力的深刻闡釋。詳下分析:
「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中的「逝」字,歷代各家注釋有所不同,以下是幾種主要的解釋(AI答案):
總結
歷代各家對「逝」的解釋雖然有所不同,但核心意義基本一致,即君子可以選擇離開或放棄某些事情,但不能讓自己陷入錯誤或不義的境地。朱熹的解釋成為主流觀點,對後世影響深遠。
備註:AI 漏掉了東漢馬融的論語註解:他亦認為「逝」是前往的意思!
以上是AI給的分析與答案! 這應該是大數據中所總結出來的結論! 實際上,就是真相嗎? 非也!顯然AI還是多少有bug的! 日昨,看到一個視頻,是大陸解釋這句話的意思! 他把「逝」解成「前往」的「往」,而不是「過往」的「往」,一向前,一向後!是中文文字的特點,即是一字可以正解,也可以反解!逝對陷,欺對罔! 才有對比性!也才能將上下文連貫起來!
【逝】:《說文》往也。《增韻》行也,去也。《詩·魏風》逝將去女。通「適」! 去,往。《楚辭·離騷》:“心猶豫而狐疑兮,欲自適而不可。”王逸注:“適,往也。”
對應上面的疑問句,「從」與「逝」是同一個意思! 都是「前往」!歷來注解,「從」,是「跟随、追随」! 這是理解不到位! 這個音不是tsiong5, 是 tsong5音!
一個人掉到井裡去,有仁人之心的人,必會快速前往觀看!所以,這個「從」字,就是閩南語的tsong5音義! 從tsiong5 ->tsong5, 省去一個-i介音! 變音以歧義!
閩南語說tsong5出去,翻成文字,要寫「衝」出去! 而「衝」tshiong,與「從」tsiong5, 只有陽平,陰平的區別!所謂變音歧義! 即是此理!「衝」的本義,《說文》通道也。衍生義,《廣韻》當也,向也,突也。 「衝」,「從」兩字有可能音近,而"承繼"語意!
這個「從」字,有衍生義,自然有衍生字:從->傱->縱! 釋義:前行,前衝!
在各種白話譯本中,描述「快速前行」者,符合「傱」字義! 描述「縱身跳入」者,符合「縱」字義! 故,此三字從->傱->縱!是「從」字一脈相傳演化而來!
然後,再衍生「從某一點往某方向移動」,作為介詞的涵義!
【從】: 多音多義字! 其中之一是當介詞用:
自、由。《孟子.離婁下》:「施施從外來。」唐.杜甫〈月夜憶舍弟〉詩:「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對應閩南語音,可以有 ti7/tsing5/tsiong5 /tsng5 ,以及 tui3/ui3 等音義!
tsing5/tsing7 同義音: tui3/ui3 。《台日典》 uì(對): 華語的「從」、「由」。或許有音義的淵源!tsiong7 ->tsiunn7 -tsuinn7->tsui7 ->tui7 ->tui3 ->ui3!
第二次問AI,它作了修正!朱熹的「逝」,是「前往」不是「離開」!
朱熹《論語集注》原文:
「逝,往也。可逝者,可使往也。不可陷者,不可使陷也。可欺者,可欺以其方也。不可罔者,不可罔以非其道也。蓋君子之於人,使之往而不可陷,欺之而不可罔,皆以其有知(智慧)也。」
智仁勇,三達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