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
我被找回原東家工作是2013年的事,前東家老闆想要進行線針鑽孔事業,在跟研發顧問討論後出現我的名字,便跟我通了電話詢問我是否願意回來擔任線針專案主管的意願。
當時的我剛在軟板廠工作幾個月,項目上說好不好說壞不壞,思考前東家的提議後也想找個機會擔任管理職,便欣然接下了這個任務。臨別前向軟板廠主管告別時,他只說有時回去不一定好或不好,都是人生的一個選擇。感謝他的忠告與體諒,我生命中職場上的貴人總是不少,大家都口不出惡言,好聚好散。
剛開始回去,我熟悉的前主管張主任依舊坐鎮在前,只是研發主管擔當改由黃顧問。當時的目標計畫是要請日本老師傅來這邊協助教學,半年內招兵買馬將各類人員與機台備齊後作業。
我回來一看發現現下的工程師也有2位,當時心想怎麼不找他們。不過考慮到能獨立進行鑽孔作業與程式設計、治具結構設計的也只有我這個前員工。而且這行比較偏比較專,我當時從張主任身邊主動學習了不少這方面的技術,再加上我們家老大是沉默寡言且獨善其身的技術者,以往我們有任務就是我去執行任務,做的多了自然想學得更多,免得任務上身我無法解決。所以學會了有關治具結構設計與第一個作品。
可能也就因為這原因讓我雀屏中選,不過其他人倒不這麼羨慕我,只當我是個回鍋的前員工罷了,認為這邊是傳統產業的死水,他們沒有想要大立大發成就什麼志業。有時甚至會揶揄我為什麼要回來繼續為了加一點薪水做事,面對這些我也只是笑笑沒說什麼,當時我也是沉默寡言獨善其身的人,受我們家BOSS影響很大。有事做,適合自己的興趣,那麼就做出成績來讓上面的認同,不然最少也做出令自己滿意的成績。這是我一直以來在職場上的態度。
回來的第一件事情是添購機台,線針鑽孔機不像以往鑽孔方式,程式座標給定以後去那個位置鑽孔就好。先來說說一般鑽孔機鑽孔方式
一切的行為全部定義在鑽孔程式上,比方要用多大的鑽頭鑽出多大的孔徑,在什麼XY座標位置,鑽出通孔或是沉孔(取決於下鑽高度)看似簡單,可是當鑽孔孔徑小於1mm以下時,要注意的細節就多了。下鑽的深度,下鑽的速度,板材的材質等,都會影響鑽孔的品質,以及鑽頭的壽命。使用現有的SCHMOLL鑽孔機我當時能鑽孔的技術大約是鑽孔0.12mm,3mmFR4板材,孔與孔間隔0.25mm,彼此孔壁間隔0.10-0.13mm而不破的狀態,這也是我設計測試治具時的設針極限。而當鑽線針的時候,孔徑則是小於0.1mm以下,這時要考慮的層面就更多了。可以說普通的機台是無法進行這樣精密的鑽孔控制(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