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職業的轉換變得越來越常見。今天,我們邀請了一位從設計師轉職為軟體工程師的嘉賓——梨仔,和我們分享他的職業道路和心路歷程。在這一集中,梨仔不僅詳述了他的職場經歷,還為那些考慮轉職的聽眾提供了寶貴的建議。
梨仔在節目的一開始介紹了他如何從設計專業轉行到軟體工程。這段經歷對許多人來說可能顯得艱難,但對於梨仔,他認為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大家好,我是梨仔。我以前念設計,念一念就覺得我好像沒什麼天分...我對軟體本來就有點興趣,後來就轉職成軟體工程師。”
梨仔解釋說,在設計領域,他找不到足夠的滿足感,尤其在市場反饋和學術成績上,他沒有獲得預期的回報。因此,他決定追隨自己對軟體的興趣,與設計做出告別。
在被問及如何知道自己的設計工作並不出色時,梨仔提到:“有些東西自己覺得很不錯,但市場上可能覺得這沒什麼...學校的分數也不高。”這段經歷讓他意識到,設計並不是他最擅長的領域。
這種坦率的自我評估對於任何職業轉換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才能更好地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路徑。
在探討轉職的過程中,梨仔提到在研究所時遇到的一位老師對他的職業選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位老師雖然是建築背景,但非常喜歡用編程生成設計作品。
“我在研究所的時候遇到一個很奇怪的老師...他喜歡用寫程式的方式去產生一些設計造型出來,覺得好酷。”
這種跨領域的學習和嘗試為梨仔打開了新的思路,也為他後來在軟體領域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從設計轉向軟體工程,梨仔提到了他選擇編程語言,以及如何開展自學。他先是購買了Python的課程,並最終確定自己更適合前端開發,因為這更符合他設計和軟體的交集。
“我從Python開始學...摸一摸覺得自己應該是做前端比較有優勢...”
在學習過程中,梨仔強調了自學的重要性,並談到了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他解釋說:“我開始是買課程來看...稍後摸一摸覺得自己應該是做前端比較有優勢,因為就是軟體跟設計中間的橋樑。”
這種自我認知與執行力對於任何職業轉換都至關重要。只有了解自己的興趣和優勢,才能有效利用時間和資源,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梨仔不僅僅是轉職,他甚至嘗試了創業,開公司接專案。雖然只是負責開發票和部分程式碼工作,但這段經歷同樣為他的職業發展增添了色彩。
“那時候他很想接一個案子...我們就假裝我們三個都是很有經驗的工程師...”
梨仔回憶起他和朋友一起開公司接專案的情景,這段經歷讓他了解到實際操作和理論學習之間的差異。這種實踐經驗,結合他在學習與工作中的累積,極大地提升了他的技能和信心。
“其實我只是負責開發票的那個人...但還是寫了一點程式。”
這段經歷讓梨仔更加了解商業運營和專案管理的重要性,也為他後來的職業選擇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在達成年薪百萬後,梨仔也分享了工作與家庭之間的平衡。他強調,即使工作壓力大,也要花時間學習新技術。這種持續學習的態度,既是他個人成長的關鍵,也是他職業發展的重要保障。
“我很追求我可以準時下班...但下班還是會花一點時間研究新技術...”
透過合理安排時間,他成功地在職業成長和家庭生活之間找到了平衡。
梨仔介紹了他的一天作息,特別是在有了一歲多的女兒後,如何兼顧家庭與工作。他說:“回家其實要陪小孩很少...就是很多事情做完回到家,然後就跟,有時候是我煮飯,有時候老婆煮飯...”
這種生活和工作的平衡,顯示了他在職場上和家庭中的雙重角色,並強調了時間管理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
梨仔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設計師如何透過自我認知、持續學習和實踐,成功地轉型為一名軟體工程師。他的經驗和教訓,啟示了那些正在職業迷茫中的人們:尋找自己的興趣和擅長領域,不斷學習和實踐,最終一定能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職業道路。
“其實我覺得出社會就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你做這個事情會有多少的報酬...因為有時候那個報酬會讓你沒辦法活下去。”
如果你也在考慮轉職,不妨借鑒梨仔的經驗,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市場需求,做出理性和清晰的職業規劃。希望梨仔的故事能為你帶來啟發和動力。在面對職業挑戰和機遇時,不忘初心,持續學習,勇敢地探索並改變,這都是成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若各位聽眾對於今天的節目有任何的想法或問題,都歡迎去Apple Podcast按五星好評,並在下面留言與我們互動。梨仔的分享讓我們看到,在職涯之中,持續學習與探索是多麼重要,期待他的故事能激發更多人勇於嘗試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