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科竹愛科普Podcast|🧠 多成分運動如何提升輕度認知障礙者的認知功能?最新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 多成分運動如何提升輕度認知障礙者的認知功能?最新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



輕度認知障礙 (MCI,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是阿茲海默症及其它失智症 (dementia) 的前驅階段,患者雖然認知功能有所下降,但尚未影響日常生活。隨著全球人口高齡化,如何延緩或改善輕度認知障礙已成為公共衛生的重要課題。而其中,「多成分運動」(ME, multicomponent exercise) 因其多樣化的訓練模式,被認為有助於提升大腦功能。然而,多成分運動如何影響不同的認知子功能,以及最有效的運動組合為何,仍然存在不確定性。

近期,一項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針對此議題進行深入探討,結果顯示多成分運動能顯著提升輕度認知障礙者的整體認知功能 (global cognition) 及多個認知子功能,尤其是包含「心肺運動」(cardiovascular exercise) 與「動作訓練」(motor training) 的運動組合,對於提升整體認知功能的效果最為顯著。以下科普內容,將詳細解析這項研究的發現與其對運動介入的啟示。


▌關於作者:

本文由運動科學博士候選人:陳映竹所打造,致力以科學與實務並重的角度,為大眾提供最新、最實用的健康與運動資訊。若覺得內容有幫助,歡迎分享給有需要的親友,也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以掌握第一手資訊喔!

希望這篇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讓更多輕度認知障礙患者在運動科學的指引下,擁有更優質的生活品質與行動力。一起努力,讓輕度認知障礙不再成為人生的絆腳石,而是激發我們勇敢前行的動力來源!💪

如果您覺得本次分享內容對您有幫助的話,就幫我按個讚喔!還有轉貼分享!

=============

陳映竹! (Chen, Ying-Chu),Ph.D. candidate, M.S., M.A., CSCS*D, ACSM-CEP

=============

陳映竹同時擁有臺師大國際漢學研究所文學碩士,以及臺北市立大學運動健康科學系理學碩士。目前為臺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博士候選人。並且擁有美國運動醫學會臨床運動生理師以及私人教練認證!希冀透過平台持續推廣運動與健康科學相關知識,以及肌力與體能相關訓練理論及實務,並提供個人跨領域與教練自我成長歷程,讓有志從事教練產業以及斜槓工作者有所依循。

★★聯絡資訊 ★★

🟦 微小起心動念,將有莫大改變!小額捐款贊助運科博士候選人!

http://tinyurl.com/3jan2d46

🟦需統編者,請改點下面連結,可輸入統一編號!

https://tinyurl.com/mhdsjctr

🟨 自媒體經營:以「我是運科竹」為關鍵字搜尋!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yesimsportscientist8642/about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coachsteveperformance/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SteveLovesWorkout/

▌SubStack :https://coachsteveperformance.substack.com/

Podcast 頻道 : Sound on, Apple Podcast, 以及 Google Podcast,均為「我是運科竹」。

🟪 文章創作:

▌Vocus 方格子文章創作:https://vocus.cc/user/61d96b17fd89780001e2c067

▌Medium 文章創作:https://medium.com/@coachstevetw

🟦 個人網站:

▌Website: https://coachsteveperformance.wordpress.com/about/

▌CV website: https://lunacysaint.github.io

🟨 需要公益演講、商業合作,或者贊助運科博士候選人事宜,請電郵聯繫!

▌E-mail : isame4@gmail.com

avatar-img
41會員
272內容數
想知道運科竹如何安排自己的訓練嗎? 這個專題分享運科竹平常的訓練過程,以及相關訓練的心得還有影片,讓更多人了解如何更有效率的進行訓練!以及目前最新運動科學研究現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是運科竹! 的其他內容
🧠 多成分運動如何提升輕度認知障礙者的認知功能?最新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 輕度認知障礙 (MCI,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是阿茲海默症及其它失智症 (dementia) 的前驅階段,患者雖然認知功能有所下降,但尚未影響日常生活。隨著全球人口高齡化.....
【運科竹愛科普|揭開帕金森氏症康復的關鍵祕密:有氧運動劑量對運動功能、平衡、行動力,與生活品質的影響💡】 帕金森氏症(PD, 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患者常見症狀包含肌肉僵硬、動作遲緩、姿勢不穩及顫抖,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 全球專家重磅發表:肥胖是一種疾病?如何重新看待健康風險? 💡 肥胖已成為21世紀全球公共健康的重大挑戰,其影響範圍不僅局限於個人的健康,還深刻影響社會和經濟結構......
🔥【2025必讀】破解「肌少症型肥胖」:從運動科學看如何逆轉衰弱與肥胖危機 💪 隨著現代社會生活型態的日益久坐,以及高齡化與肥胖率攀升,越來越多研究聚焦於「肌少症型肥胖(Sarcopenic Obesity, SO)」這個複雜且具挑戰性的健康議題。所謂肌少症型肥胖,簡單來說就是「肥胖與肌少症」
【🔥全面破解「肌少症」!從理論到實踐的最新診斷與治療全攻略】💪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肌少症」(Sarcopenia) 這個詞越來越常被提及。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年紀大了肌肉會逐漸萎縮,但究竟它背後的機制是什麼?如何及早診斷?又該如何預防或治療?
🧠 多成分運動如何提升輕度認知障礙者的認知功能?最新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 輕度認知障礙 (MCI,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是阿茲海默症及其它失智症 (dementia) 的前驅階段,患者雖然認知功能有所下降,但尚未影響日常生活。隨著全球人口高齡化.....
【運科竹愛科普|揭開帕金森氏症康復的關鍵祕密:有氧運動劑量對運動功能、平衡、行動力,與生活品質的影響💡】 帕金森氏症(PD, 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患者常見症狀包含肌肉僵硬、動作遲緩、姿勢不穩及顫抖,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 全球專家重磅發表:肥胖是一種疾病?如何重新看待健康風險? 💡 肥胖已成為21世紀全球公共健康的重大挑戰,其影響範圍不僅局限於個人的健康,還深刻影響社會和經濟結構......
🔥【2025必讀】破解「肌少症型肥胖」:從運動科學看如何逆轉衰弱與肥胖危機 💪 隨著現代社會生活型態的日益久坐,以及高齡化與肥胖率攀升,越來越多研究聚焦於「肌少症型肥胖(Sarcopenic Obesity, SO)」這個複雜且具挑戰性的健康議題。所謂肌少症型肥胖,簡單來說就是「肥胖與肌少症」
【🔥全面破解「肌少症」!從理論到實踐的最新診斷與治療全攻略】💪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肌少症」(Sarcopenia) 這個詞越來越常被提及。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年紀大了肌肉會逐漸萎縮,但究竟它背後的機制是什麼?如何及早診斷?又該如何預防或治療?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學習《小狗錢錢》的理財方法,並透過實際操作,達成財務目標與自我提升。從記帳、設定目標、寫夢想清單、成功日記,到發展副業,分享如何將書中方法應用於生活中,並體會到理財不僅僅是管理金錢,更是規劃生活,實現夢想的重要過程。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經過年末年初的大掃除,大家是否也好好整頓了自己的居家環境呢?身為家有幼童的媽媽,我也是歷經多次的練習,才調整到適合自己的清潔節奏,在此與大家分享我的清潔小撇步,每個習慣幾乎不超過5分鐘,就能換得一室乾淨,一起來看吧!
記錄一場前往屏東縣三地門鄉德文山(觀望山)的登山之旅,分享路線規劃、登山心得、沿途風景與美食體驗,並提醒登山客注意入山證申請及避免錯過三角點。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學習《小狗錢錢》的理財方法,並透過實際操作,達成財務目標與自我提升。從記帳、設定目標、寫夢想清單、成功日記,到發展副業,分享如何將書中方法應用於生活中,並體會到理財不僅僅是管理金錢,更是規劃生活,實現夢想的重要過程。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經過年末年初的大掃除,大家是否也好好整頓了自己的居家環境呢?身為家有幼童的媽媽,我也是歷經多次的練習,才調整到適合自己的清潔節奏,在此與大家分享我的清潔小撇步,每個習慣幾乎不超過5分鐘,就能換得一室乾淨,一起來看吧!
記錄一場前往屏東縣三地門鄉德文山(觀望山)的登山之旅,分享路線規劃、登山心得、沿途風景與美食體驗,並提醒登山客注意入山證申請及避免錯過三角點。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阿茲海默症是臺灣最常見的失智症之一,本文介紹了通過日常生活養成健康習慣,有助於預防失智症的方法。建議通過增加大腦保護因子、遠離失智症危險因子、以及注意失智症可能的警訊,來提高預防失智症的效果。
Thumbnail
#預防" 老人痴呆症 " 的最佳方法 #無解病症,散戶勘破驚天騙局 #老年癡呆竟然也會傳染?#阿爾茲海默真的無法治癒嗎? ( 14 : 45是重點! ) #要持續和社會接觸 , 不能當孤獨老人!! 針對阿茲海默症(也稱為老年痴呆症),目前雖然沒有完全治癒的方法, 但有一些治療、預防和減緩病程
Thumbnail
(00:00) 精神病這件事(11:23) 什麼是自閉症(16:15) 自閉症的規模與經濟衝擊(20:25) 神經多元性(Neurodiversity)
失智症患者大腦中用來辨識新資訊的「高度演化」區域是否有受損的情況?
Thumbnail
失智症需要積極的治療。 很多人以為失智症只是年紀大了所出現的正常老化現象。其實失智症並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不正常的快速退化。雖然沒有任何治療可以終止或逆轉失智症的逐漸惡化,不過藥物對部份病人可以延緩病情惡化,以增進生活品質,減輕照顧者負擔。
Thumbnail
失智症(阿茲海默症)是一種不可逆、進行性的腦部疾病,該文章介紹了預防失智症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包括優化免疫系統、避免慢性炎症、預防心血管疾病和頭部外傷、以及飲食和運動對大腦健康的積極作用。
Thumbnail
失智症是什麼? 有些人會將記憶力減退、認知力下降等症狀視為老化的現象,但其實有可能是失智症的徵兆。失智症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因為腦部病變、腦功能下降所引起,且組合了多種症狀。 除了記憶力、認知能力受影響,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注意力等功能也會逐步退化。
2025 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國際阿茲海默症協會(ADI)預計到 2030 年,全球會有 7800 萬人患上腦退化症(Dementia)。由於失智症無法靠藥物治癒, 因次科學家相當鼓勵高齡長輩以手部運動的方式來保持腦部健康。日前澳洲的阿茲海默症協會,就推動一項[編織大腦]的計畫,來鼓勵高齡長輩動
Thumbnail
失智症的症狀包含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退化,與一般老化的短暫忘記不同,失智症者常完全忘記所做所為,甚或自己是誰等重要記憶。這也經常導致生活上的干擾、個性改變或妄想,影響自己與身邊的人。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阿茲海默症是臺灣最常見的失智症之一,本文介紹了通過日常生活養成健康習慣,有助於預防失智症的方法。建議通過增加大腦保護因子、遠離失智症危險因子、以及注意失智症可能的警訊,來提高預防失智症的效果。
Thumbnail
#預防" 老人痴呆症 " 的最佳方法 #無解病症,散戶勘破驚天騙局 #老年癡呆竟然也會傳染?#阿爾茲海默真的無法治癒嗎? ( 14 : 45是重點! ) #要持續和社會接觸 , 不能當孤獨老人!! 針對阿茲海默症(也稱為老年痴呆症),目前雖然沒有完全治癒的方法, 但有一些治療、預防和減緩病程
Thumbnail
(00:00) 精神病這件事(11:23) 什麼是自閉症(16:15) 自閉症的規模與經濟衝擊(20:25) 神經多元性(Neurodiversity)
失智症患者大腦中用來辨識新資訊的「高度演化」區域是否有受損的情況?
Thumbnail
失智症需要積極的治療。 很多人以為失智症只是年紀大了所出現的正常老化現象。其實失智症並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不正常的快速退化。雖然沒有任何治療可以終止或逆轉失智症的逐漸惡化,不過藥物對部份病人可以延緩病情惡化,以增進生活品質,減輕照顧者負擔。
Thumbnail
失智症(阿茲海默症)是一種不可逆、進行性的腦部疾病,該文章介紹了預防失智症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包括優化免疫系統、避免慢性炎症、預防心血管疾病和頭部外傷、以及飲食和運動對大腦健康的積極作用。
Thumbnail
失智症是什麼? 有些人會將記憶力減退、認知力下降等症狀視為老化的現象,但其實有可能是失智症的徵兆。失智症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因為腦部病變、腦功能下降所引起,且組合了多種症狀。 除了記憶力、認知能力受影響,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注意力等功能也會逐步退化。
2025 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國際阿茲海默症協會(ADI)預計到 2030 年,全球會有 7800 萬人患上腦退化症(Dementia)。由於失智症無法靠藥物治癒, 因次科學家相當鼓勵高齡長輩以手部運動的方式來保持腦部健康。日前澳洲的阿茲海默症協會,就推動一項[編織大腦]的計畫,來鼓勵高齡長輩動
Thumbnail
失智症的症狀包含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退化,與一般老化的短暫忘記不同,失智症者常完全忘記所做所為,甚或自己是誰等重要記憶。這也經常導致生活上的干擾、個性改變或妄想,影響自己與身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