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挑戰中成長的教師心路歷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李娜是一位中學數學教師,已經在教壇上工作了八年。她熱愛教學,總是以滿腔熱情站在課堂上,期望每個學生都能理解和掌握知識。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發現自己的教學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

班上的學生性格各異,有些學生學習能力較強,對數學充滿興趣,但也有不少學生對數學感到頭痛,總是無法集中精力學習。李娜深知,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情感需求和學習狀態。可是,隨著教學時間的增長,她發現自己總是被不同學生的需求和行為所困擾。當她花大量時間去關照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時,她發現自己忽略了那些表現較好的學生。相反,當她專注於提高優等生的能力時,班上有些學習進度慢的學生則逐漸掉隊。

這樣的情況讓李娜感到焦慮與壓力。她每週都在檢討自己的教學,經常在課後加班改作業和備課,但即便如此,還是總覺得班級的氛圍不如預期,學生的學習成效也未達到理想中的水平。

一天,李娜感到極度疲倦,她坐在教室裡,眼前的黑板空白無比。她不禁問自己:「我究竟還能做些什麼?我是否能更有效地應對這些挑戰?」她想起了自己當初選擇當教師的初心,那是為了能夠啟發學生的潛力,幫助他們成長,而不是僅僅去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李娜的內心開始動搖,她知道,如果再這樣下去,自己不僅無法有效教學,也會在心理上感到崩潰。

當晚,李娜決定找她的導師王老師談談。王老師是一位資深教師,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李娜一直很敬重她。兩人坐在教室的角落,李娜把自己最近的困境和煩惱一五一十地告訴了王老師。王老師聽完後,輕輕點了點頭,然後說:「李娜,作為教師,我們的責任確實很重,但不要忘了,教學不是一場戰爭,你不需要與學生對抗。你所做的一切,應該是為了啟發他們的心智,而不是用壓力和要求去逼迫他們。」

王老師接著分享了一個自己的經歷:在她年輕時,也曾經面對過許多困難的學生和挑戰,她一度覺得自己在教學中失去了控制。但後來,她學會了調整自己的心態,明白到每個學生的學習節奏和需求不同,她不再試圖讓所有學生都達到同一個標準,而是專注於每個學生的獨特成長。她也學會了在教學中保持更多的靈活性和耐心。

王老師告訴李娜:「教學是一個雙向的過程,不只是你在教導學生,也是你在與學生一起學習和成長。當你放下對完美的執著,接受學生的差異,並尊重他們的進步時,你會發現自己不再那麼焦慮,反而會因為學生的每一點進步而感到欣慰。」

這番話讓李娜如夢初醒。她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教學方法,並決定進行自我調整。她不再將重心只放在優等生身上,而是開始關注每個學生的進度,給予更多個性化的關懷和指導。對於學習困難的學生,她設計了更多互動式和趣味性的數學遊戲,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對於優等生,她則鼓勵他們參加數學競賽,並提供更多挑戰性的問題,以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

同時,李娜也意識到,作為一名教師,她必須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寬容。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中,她給自己安排了每周一次的冥想時間,讓自己放空、釋放壓力,也學會了在教學中保持更多的耐心與愛心。

幾個月後,李娜的心境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她發現班級的學習氛圍變得更加融洽,學生們在課堂上的積極性提高了,甚至那些學習較慢的學生也表現出了進步。她不再覺得自己是被挑戰的對象,而是感受到自己和學生們在共同成長,這讓她感到無比的滿足與幸福。

在一次學期末的教師會議上,李娜也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教學心得。她說:「教學並不是一場比賽,我們不需要跟學生比速度,而是要跟他們一起走過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我們,首先需要調整的是自己的心態。當我們能夠放下對完美的執著,並真正關心學生的需求時,我們會發現自己與學生的關係變得更加和諧,教學也變得更有意義。」

她的分享獲得了同事們的高度認同,大家都受到了啟發。李娜感到無比的欣慰,她知道,自己在這段教學旅程中,學會了如何面對挑戰,也學會了如何調整自己,讓教學過程變得更加充實和有意義。

avatar-img
5會員
1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文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張靜是一位全職家庭主婦,已經結婚十年,育有兩個孩子,丈夫李強是一名上班族,工作繁忙。靜從結婚起便全心投入家庭,每天早上為孩子們準備早餐,送他們上學,接著開始處理家務、買菜、做飯,晚上又要照顧丈夫和孩子,直到深夜才可以稍作休息。 隨著時間的推移,靜感覺到自己漸漸迷失了。她的生活圍繞著家庭,卻幾乎沒有
李大春是某偏遠山村的農民,靠著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農耕技藝,與妻兒一同過著簡樸卻充實的生活。田地是他們的生計,春耕秋收,四季輪回,這片土地像是他們生命的一部分。大春自小就學會了如何與大自然相處,如何順應天時,如何在風雨來臨前預測天氣。然而,隨著年齡增長和責任的加重,他發現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來自
張教授是某頂尖大學的教授,專攻生物學領域,已經在學術界工作了二十年。年輕時,他滿懷理想,夢想著能在學術界留下深刻的印記。然而,隨著年歲的增長,他發現自己越來越沉浸於無窮的競爭與壓力中,漸漸失去了最初的熱情。 這些年來,張教授從未停下過努力的步伐。每一次的學術會議,每一篇論文的發表,甚至每一次的
隨著光芒再次爆發,艾琳和男子的身影被吞噬進一道無盡的深淵。四周的空間再次變得扭曲,時間的流動似乎完全失去了意義。他們的心跳如雷鳴般回響在彼此耳邊,而那股強大的吸引力依然牢牢抓住他們,將他們向未知的深處推進。 「我們真的能夠戰勝命運嗎?」艾琳的聲音帶著微微的顫抖,她感受到內心的焦慮與不安。面對這種超
光芒吞沒了他們的身影,隨即,四周的景象再次變化。艾琳和男子被帶到了另一片陌生的空間。這裡與之前的世界截然不同。天空中沒有星辰,只有漠然的黑暗和無盡的虛空。周圍寂靜無聲,彷彿連時間都被這片空間遺忘了。 「這是……哪裡?」艾琳低聲問道,她感受到一股壓迫的空氣包圍著自己,彷彿這裡並非人類所能理解的世界。
隨著黑霧的散去,艾琳和男子再次踏上了前行的路。黑霧的消散並未帶來解脫,相反,隨著環境的變化,前方的道路變得更加不可預測。這片土地仿佛有著自己意志,像是無數命運交織的地方,每一個選擇都能改變未來的走向。 「你覺得,我們真的能跨越這一切嗎?」艾琳的聲音輕微顫抖,但眼中的光芒卻越來越堅定。 男子沒有立
張靜是一位全職家庭主婦,已經結婚十年,育有兩個孩子,丈夫李強是一名上班族,工作繁忙。靜從結婚起便全心投入家庭,每天早上為孩子們準備早餐,送他們上學,接著開始處理家務、買菜、做飯,晚上又要照顧丈夫和孩子,直到深夜才可以稍作休息。 隨著時間的推移,靜感覺到自己漸漸迷失了。她的生活圍繞著家庭,卻幾乎沒有
李大春是某偏遠山村的農民,靠著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農耕技藝,與妻兒一同過著簡樸卻充實的生活。田地是他們的生計,春耕秋收,四季輪回,這片土地像是他們生命的一部分。大春自小就學會了如何與大自然相處,如何順應天時,如何在風雨來臨前預測天氣。然而,隨著年齡增長和責任的加重,他發現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來自
張教授是某頂尖大學的教授,專攻生物學領域,已經在學術界工作了二十年。年輕時,他滿懷理想,夢想著能在學術界留下深刻的印記。然而,隨著年歲的增長,他發現自己越來越沉浸於無窮的競爭與壓力中,漸漸失去了最初的熱情。 這些年來,張教授從未停下過努力的步伐。每一次的學術會議,每一篇論文的發表,甚至每一次的
隨著光芒再次爆發,艾琳和男子的身影被吞噬進一道無盡的深淵。四周的空間再次變得扭曲,時間的流動似乎完全失去了意義。他們的心跳如雷鳴般回響在彼此耳邊,而那股強大的吸引力依然牢牢抓住他們,將他們向未知的深處推進。 「我們真的能夠戰勝命運嗎?」艾琳的聲音帶著微微的顫抖,她感受到內心的焦慮與不安。面對這種超
光芒吞沒了他們的身影,隨即,四周的景象再次變化。艾琳和男子被帶到了另一片陌生的空間。這裡與之前的世界截然不同。天空中沒有星辰,只有漠然的黑暗和無盡的虛空。周圍寂靜無聲,彷彿連時間都被這片空間遺忘了。 「這是……哪裡?」艾琳低聲問道,她感受到一股壓迫的空氣包圍著自己,彷彿這裡並非人類所能理解的世界。
隨著黑霧的散去,艾琳和男子再次踏上了前行的路。黑霧的消散並未帶來解脫,相反,隨著環境的變化,前方的道路變得更加不可預測。這片土地仿佛有著自己意志,像是無數命運交織的地方,每一個選擇都能改變未來的走向。 「你覺得,我們真的能跨越這一切嗎?」艾琳的聲音輕微顫抖,但眼中的光芒卻越來越堅定。 男子沒有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即使身為老師,也很難去愛每個學生,學生並非都是單純可愛的,有時候就連老師也會被學生的惡意所傷。 我見過一位認真教學的數學老師,卻因為身材粗壯,聲音低沉,被學生在背後嘲笑是「金剛芭比」,甚至在她轉身寫黑板的時候朝她丟橡皮擦屑。這位老師沒有說出口,但我很確信她知道學生並不喜歡她,我看過她臉上黯然的神色。
Thumbnail
這是我的教學經歷。請容許我在這打個小廣告。 大家好,我是新勢力家教工作室的國中小數學老師──哲軒。 國二數學,在國中數學的學習中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第三冊進入“無理數”的部份,第四冊開始有“幾何”的單元出現。
今天有個女學生一口氣噴了好多個問題給我 雖然我不喜歡每次找我都是有事的事實 但明確的目標與方向讓我感覺我有義務回答 也許這是深藏在我心裡的老師魂吧
離開工程師的工作之後,我轉往兒童程式教育的跑道,這份工作將我原有的程式技能結合上我所關心與有興趣的兒童教育,轉換跑道的路上並不輕鬆,不論是工作方式或心境的調整,在克服的路上都是學習。 我很幸運用最快速的方式接觸到不同年齡層的學生,第一個班級就是18個中班孩子只能用慘烈來形容每堂課的準備與挫敗,當然
Thumbnail
許多人以為教職是一份安穩、單純的工作,事實上,老師每天要面對許多無奈的狀況。希望透過老師的無奈系列,讓外界瞭解教職的辛苦。也期許能幫助某些職場新鮮人在選擇職業時,若想要投入教育,能先瞭解進入此職場後會面對的難處。
Thumbnail
過去也曾對於一段段無疾而終的感情失落不已,直到現在才知道那些都是我學習課題的必要經歷,而那些曾有短暫緣份的人們,都是來教導我課題的老師,若不是,就反而是我有他們需要學習的東西,我才是來教導他們課題的老師,而我能教的大概就是無條件的愛。
Thumbnail
新的年段開學,某娃被分在這學期才調校的P師班。 開學沒多久,娃媽看孩子數學作業時赫然發現進度落後,更糟的是娃對該單元理解困難,題目完全誤讀,問了娃才知道娃對於老師上課的講解完全聽不懂。 娃媽自信自個娃得雙親真傳怎可能?遂在班群組提問。一問才知道有不少家長早已經警覺問題。 某媽拿出絕招--在娃書
Thumbnail
哇! ㄧ位中學教師教學生涯30年, 即使都不下導師, 也不過就十個班耶! 更不用說, 少有老師願意連續帶班不休息了! 算算經手的班級, 可說是屈指可數⋯ ▪️ 隨著時代變化快速, 每年的學生都很不一樣。 看到一些前輩老師, 已經好優秀卻總是謙虛。
Thumbnail
月考結束了,理應是開心的時刻,但危機卻悄悄來臨。 英文老師在一次段考中總會考約二十幾次的考試,這樣雖然可以幫助同學鞏固觀念,但也同時大大加重了小老師的負擔。 就在那天國文課時,班導詢問是否還有小老師需要補登記成績。而由於英文成績眾多,另一個小老師(後續化名小花)便請求需要時間。
為何要寫這篇 轉換新的學校,感覺大環境其實對第一線的基層教師仍然不是很友善。從教育局開始往下到校長、校長到主任、主任到老師,給予的都是命令和要求。 越來越多的加課、比賽、研習、教學要求,我不希望自己迷失在這些磨耗熱情與精神的任務中,所以寫下自己心中理想的數學課,提醒自己莫忘初衷。 理想的數學課
即使身為老師,也很難去愛每個學生,學生並非都是單純可愛的,有時候就連老師也會被學生的惡意所傷。 我見過一位認真教學的數學老師,卻因為身材粗壯,聲音低沉,被學生在背後嘲笑是「金剛芭比」,甚至在她轉身寫黑板的時候朝她丟橡皮擦屑。這位老師沒有說出口,但我很確信她知道學生並不喜歡她,我看過她臉上黯然的神色。
Thumbnail
這是我的教學經歷。請容許我在這打個小廣告。 大家好,我是新勢力家教工作室的國中小數學老師──哲軒。 國二數學,在國中數學的學習中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第三冊進入“無理數”的部份,第四冊開始有“幾何”的單元出現。
今天有個女學生一口氣噴了好多個問題給我 雖然我不喜歡每次找我都是有事的事實 但明確的目標與方向讓我感覺我有義務回答 也許這是深藏在我心裡的老師魂吧
離開工程師的工作之後,我轉往兒童程式教育的跑道,這份工作將我原有的程式技能結合上我所關心與有興趣的兒童教育,轉換跑道的路上並不輕鬆,不論是工作方式或心境的調整,在克服的路上都是學習。 我很幸運用最快速的方式接觸到不同年齡層的學生,第一個班級就是18個中班孩子只能用慘烈來形容每堂課的準備與挫敗,當然
Thumbnail
許多人以為教職是一份安穩、單純的工作,事實上,老師每天要面對許多無奈的狀況。希望透過老師的無奈系列,讓外界瞭解教職的辛苦。也期許能幫助某些職場新鮮人在選擇職業時,若想要投入教育,能先瞭解進入此職場後會面對的難處。
Thumbnail
過去也曾對於一段段無疾而終的感情失落不已,直到現在才知道那些都是我學習課題的必要經歷,而那些曾有短暫緣份的人們,都是來教導我課題的老師,若不是,就反而是我有他們需要學習的東西,我才是來教導他們課題的老師,而我能教的大概就是無條件的愛。
Thumbnail
新的年段開學,某娃被分在這學期才調校的P師班。 開學沒多久,娃媽看孩子數學作業時赫然發現進度落後,更糟的是娃對該單元理解困難,題目完全誤讀,問了娃才知道娃對於老師上課的講解完全聽不懂。 娃媽自信自個娃得雙親真傳怎可能?遂在班群組提問。一問才知道有不少家長早已經警覺問題。 某媽拿出絕招--在娃書
Thumbnail
哇! ㄧ位中學教師教學生涯30年, 即使都不下導師, 也不過就十個班耶! 更不用說, 少有老師願意連續帶班不休息了! 算算經手的班級, 可說是屈指可數⋯ ▪️ 隨著時代變化快速, 每年的學生都很不一樣。 看到一些前輩老師, 已經好優秀卻總是謙虛。
Thumbnail
月考結束了,理應是開心的時刻,但危機卻悄悄來臨。 英文老師在一次段考中總會考約二十幾次的考試,這樣雖然可以幫助同學鞏固觀念,但也同時大大加重了小老師的負擔。 就在那天國文課時,班導詢問是否還有小老師需要補登記成績。而由於英文成績眾多,另一個小老師(後續化名小花)便請求需要時間。
為何要寫這篇 轉換新的學校,感覺大環境其實對第一線的基層教師仍然不是很友善。從教育局開始往下到校長、校長到主任、主任到老師,給予的都是命令和要求。 越來越多的加課、比賽、研習、教學要求,我不希望自己迷失在這些磨耗熱情與精神的任務中,所以寫下自己心中理想的數學課,提醒自己莫忘初衷。 理想的數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