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錯了嗎?其實,你只是被「慣性模式」綁架了

查而思-avatar-img
發佈於腦洞大開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第一幕:堅持「做自己」的阿珊


阿珊是一名年輕設計師,個性直率、做事俐落。她常說:「我是個直腸子,想到什麼就說什麼,這就是我!」

她相信,誠懇直接才是最好的溝通方式,所以從不拐彎抹角,也不太在意別人的感受。

有一天,公司開會時,專案進度出了問題,同事們正在討論解決方案。阿珊不耐煩地說:「這不是早就跟你們說過了嗎?怎麼又搞砸?」

空氣瞬間凝結,沒人接話。同事臉上掩不住尷尬,但阿珊不以為意,心想:「這群人就是太玻璃心了。」

她依舊堅信:「我只是做自己,沒什麼不對!


第二幕:人際關係開始出問題


幾個星期後,阿珊發現,同事們在討論事情時,開始繞過她,甚至連午餐邀約都變少了。她漸漸覺得不對勁,心裡嘀咕:「這些人是怎樣?不是應該坦誠溝通嗎?怎麼都變得不真誠了?」

有一天,關係較好的同事悄悄對她說:「其實,大家覺得你說話太衝了,讓人有壓力……」

阿珊愣了一下,心裡湧起一股不滿:「他們就是太敏感!我又不是故意的!

她嘴上不說,但心裡開始有點不安。自己是不是被孤立了?可是我明明只是做自己啊!

raw-image

第三幕:意外的情緒失控


那天晚上,阿珊接到媽媽的電話。

「阿珊,最近工作還好嗎?」

她煩躁地翻著設計稿,隨口敷衍:「還行啊,忙死了。」

媽媽又說:「妳要不要考慮換個方式……」

話還沒說完,阿珊突然火氣上來:「妳又不懂我的工作,問這麼多幹嘛?」她語氣激動,甚至直接掛了電話。

為什麼一聽到這些話,就忍不住暴躁?

她盯著手機螢幕,腦海裡閃過無數次和媽媽爭吵的畫面——每次對方只是關心幾句,她就不耐煩地頂回去。

這時,她才開始疑惑:為什麼我總是這樣反應?是媽媽真的很煩,還是……我自己習慣了這種模式?


第四幕:初次察覺「慣性模式」的影響


幾天後,阿珊參加了一場成長工作坊。講師談到一個概念——「慣性模式」

「我們以為自己在做選擇,但很多時候,只是習慣用同樣的方式應對事情。」


「當你的反應模式一再重複,即使你覺得這是『做自己』,但它其實來自過去的習慣,而不是你的真正選擇。」

阿珊聽完,腦海中瞬間閃過許多畫面——

  • 每次被批評,她的第一反應都是「頂回去」。
  • 每次媽媽關心,她的反應都是「不耐煩」。
  • 每次有意見不同,她的反應都是「直接嗆聲」。

這些行為,真的都是「我自己」嗎?還是只是習慣性的反應?

她開始懷疑,自己所謂的「做自己」,會不會只是無意識地重複著過去的情緒模式,而不是有意識的選擇?


第五幕:開始改變,走出「慣性模式」


課後,阿珊決定做一個小實驗——「五秒暫停練習」

  1. 當情緒衝上來時,先停五秒,不要馬上反應。
  2. 深呼吸,問自己:「我現在的反應,是我的選擇,還是過去的慣性模式?」
  3. 嘗試一種不同的回應方式。

她以為這很簡單,但第一次練習時,她還是忍不住想頂回去。

不過,這次她終於有了意識:「我又要習慣性反擊了,等等,這真的是我要的嗎?

她試著深呼吸,語氣放慢了一點:「嗯……我覺得這部分還可以再討論看看。」

對方明顯愣了一下,然後回應:「好啊,那我們再看看怎麼調整。」

這是阿珊第一次沒有用慣性的方式回應,而是做了一個新的選擇。


第六幕:「做自己」,但不被「慣性模式」綁架


幾週後,阿珊發現,當她不再用衝動的方式反應時,身邊人的態度也改變了。

她沒有變得不坦率,也沒有變得委曲求全,而是學會了用更有彈性的方式表達自己。

最重要的是——她發現「做自己」的真正意義:

做自己,不是固守過去的反應模式,而是選擇真正符合自己價值的行動。

阿珊終於明白,「慣性模式」不是她的全部,而她可以選擇做得更好。


結語:你是真的在做自己,還是在被「慣性模式」綁架?


許多人以為,直率、情緒化、衝動、不願改變,這些都是「做自己」的一部分。

但真正的「做自己」,應該是有選擇的能力,而不是被情緒與習慣驅使,無意識地重複相同的反應模式。

你可以試著問自己:

  1. 當你生氣時,你的反應是選擇,還是習慣?
  2. 當你對某件事感到抗拒,這是你的理性判斷,還是過去的慣性模式?
  3. 當你對別人的話感到不耐煩,你是真的不想聽,還是只是習慣這樣?


我們都以為自己在「做自己」,但或許,只是在重複「慣性模式」。

如果今天,你可以選擇一種新的回應方式,會不會讓你的世界,變得更不一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刻意微挑戰
84會員
321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刻意微挑戰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每次覺得迷茫、猶豫、不安時,別急著責怪自己。這些感覺不是壞事,而是內心在提醒:你正站在成長的門口。Known Unknown,就是知道自己不知道,卻也因此開始探索。當你願意帶著疑惑出發,成長就已經在路上了。擁抱CHA,改變從這一刻溫柔展開。
Thumbnail
2025/04/29
每次覺得迷茫、猶豫、不安時,別急著責怪自己。這些感覺不是壞事,而是內心在提醒:你正站在成長的門口。Known Unknown,就是知道自己不知道,卻也因此開始探索。當你願意帶著疑惑出發,成長就已經在路上了。擁抱CHA,改變從這一刻溫柔展開。
Thumbnail
2025/04/23
人不是怕黑,而是怕黑裡會藏什麼。挫折也是。真正讓我們焦慮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腦中那齣「預演失敗」的內心劇。你不是懦弱,是大腦保護機制太過用力。學會辨識想像與事實,你會看見:你還能選擇,還能前進。
Thumbnail
2025/04/23
人不是怕黑,而是怕黑裡會藏什麼。挫折也是。真正讓我們焦慮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腦中那齣「預演失敗」的內心劇。你不是懦弱,是大腦保護機制太過用力。學會辨識想像與事實,你會看見:你還能選擇,還能前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能夠幫助我走到成功的錯誤就是正確
Thumbnail
能夠幫助我走到成功的錯誤就是正確
Thumbnail
很多人固守自己的觀念,選擇不願意改變。這種思維方式不僅限制了自己,也會影響下一代。文章中提到了一些現象,例如官方洗腦、缺乏獨立思考、對自己的想法缺乏自信等。建議人們需要更加開放的思維方式,不要被束縛在侷限的觀念中。
Thumbnail
很多人固守自己的觀念,選擇不願意改變。這種思維方式不僅限制了自己,也會影響下一代。文章中提到了一些現象,例如官方洗腦、缺乏獨立思考、對自己的想法缺乏自信等。建議人們需要更加開放的思維方式,不要被束縛在侷限的觀念中。
Thumbnail
那個形象,那個form ,是個很深入的植入,是人類潛意識的木馬,是我自己所允許的共振頻率。 所有一切干擾我,影響我的舊有制約、別人期望、社會期待,我是否願意通通摧毁而且不再創造? Yes! Right and Wrong, Good and Bad, POD and POC, Al
Thumbnail
那個形象,那個form ,是個很深入的植入,是人類潛意識的木馬,是我自己所允許的共振頻率。 所有一切干擾我,影響我的舊有制約、別人期望、社會期待,我是否願意通通摧毁而且不再創造? Yes! Right and Wrong, Good and Bad, POD and POC, Al
Thumbnail
就得要建立上帝的視角,觀察自己言行舉止
Thumbnail
就得要建立上帝的視角,觀察自己言行舉止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對於自我的理解和選擇的思考,強調了內在的渴望和價值的重要性。作者分享了通過覺察自己的渴望,可以從被動變成主動,從受害者轉變為具有力量的人。同時提供了參加共學活動的資訊。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對於自我的理解和選擇的思考,強調了內在的渴望和價值的重要性。作者分享了通過覺察自己的渴望,可以從被動變成主動,從受害者轉變為具有力量的人。同時提供了參加共學活動的資訊。
Thumbnail
自己的想法和期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期望,但不應該被他們所束縛。最重要的是要保持獨立思考,並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和原則去行事。同時尊重別人的意見很重要,但也要有勇氣堅持自己的堅持,即使他們可能與主流觀點不同。生活就是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和目標,不要被別人對你的期望所限制。 真實地活出自我 關
Thumbnail
自己的想法和期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期望,但不應該被他們所束縛。最重要的是要保持獨立思考,並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和原則去行事。同時尊重別人的意見很重要,但也要有勇氣堅持自己的堅持,即使他們可能與主流觀點不同。生活就是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和目標,不要被別人對你的期望所限制。 真實地活出自我 關
Thumbnail
從小到大有過自己與自己對話嗎?這個對話有時可能會變成自己的自言自語,或者當緊張時或對某事感到擔心時會對自己說的一些心理話,「冷靜,我可以的。」、「完蛋了,我這次一定會搞砸!」,有時是鼓勵的話有時是讓人有些卻步的話。
Thumbnail
從小到大有過自己與自己對話嗎?這個對話有時可能會變成自己的自言自語,或者當緊張時或對某事感到擔心時會對自己說的一些心理話,「冷靜,我可以的。」、「完蛋了,我這次一定會搞砸!」,有時是鼓勵的話有時是讓人有些卻步的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