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內藤誼人
譯者:黃立萍
出版社:大樂文化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7/06/14
唯有深知對方心裡,快樂的談話才能成立。沒有考量對方感受的對話,不過是自以為是的獨角戲。
《說話有趣逼得每個人都愛你的62個技巧》整理了耶魯、康乃爾等名校心理學實驗,告訴我們:有趣是一種「方法」,而不是與生俱來的特質。以下整理出六大主題,讓你快速掌握這些讓人愛上你的溝通技巧。
一、心理框架與影響力
1.框架效應:即便告知完全相同的內容,傳達方式是正面或負面,給人的印象將截然不同
例:賣口香糖(看對方個性選擇說話方式) 對自尊心強的人→清新的口氣深受異性喜愛 (正面框架較有效) 對方回:好,買吧! 對周遭配合度較高的人→別因為口臭造成他人的困擾! (負面框架較有效) 對方回:買來試試看吧。
- 人們對「想要被那樣說」的話語都抱有好感,對「不想被這麼講」的話語則產生抗拒、排斥心理。
2.結論明示法&結論保留法----用「結論保留法」溝通,能尊重也能達到目的
結論明示法:結論一開始就顯而易見。 結論保留法:可以自己導出結論。
例:必須請別人確認會議內容並蓋章時
結論明示法:這是決定事項,請您蓋章認可。 對方:哼! (心想:我的意見根本不重要嘛!)→即使打從心裡同意,也覺得有些不滿。
結論保留法:如果確認後同意內容,麻煩您蓋章。對方:這樣啊!(心想:要好好確認是嗎?)
- 即使內容相同,當自己受到尊重時,便能爽快答應,如果被人強迫,那就很難接受了。
3.卡里古拉效應:一旦某種行為被禁止,反而更想嘗試,任誰都是如此
潘尼貝克博士的實驗:再洗手間張貼2種標語,每2小時更換到不同的洗手間。
請託口吻的標語:請不要再塗鴉,麻煩您了。→平均有0.48張被塗鴉 命令口吻的標語:禁止塗鴉!→平均有0.91張被塗鴉
在日本公廁裡,經常看見「感謝您維持整潔」的貼紙,而非「不准弄髒洗手間」的標語,也是同樣道理。
- 強行禁止會造成反抗
4.雙面提示:好壞都說能促進理性認知
對人應以誠相待 例:人資與求職者面談時
片面提示(僅提供優點相關資訊):如果要換工作,這裡很棒喔! 薪水會增加20%! 業績也會一直順利成長!
求職者(感性判斷):那很棒耶!我喜歡這樣的公司! →如果轉職後感到後悔,就會怨恨提供資訊的人。
雙面提示(同時提供優點和缺點相關資訊):但是,似乎經常加班,公司內部的競爭也很激烈。
求職者(理性判斷):嗯.....不過,我想挑戰看看! →信賴感提升!
- 即使內容相同,只要連同缺點一起說明,就能提升對方的信賴感。
二、建立信任的互動技巧
5.鏡像模仿:模仿對方相同的動作(當鏡像模仿發生時,被模仿姿勢或動作的人會在不知不覺間敞開心胸,對模仿者抱持信賴感)
蓋岡博士的實驗:向60名女大生表示要進行對話實驗,隨後進行10分鐘和繪畫相關的談話。實驗結束後,實驗協助者提出請求:「我的老師指派一項法語作業,要我寫好短文後請別人提供建議,可以麻煩你看看我寫的文章嗎?」
沒有鏡像模仿的答應率:46.7%(30人中有14人答應) 有鏡像模仿的答應率:80%(30人中有24人答應)
- 透過鏡像模仿,能讓對方消除戒心,並產生安心感。
6.善意的性別歧視:一般人都認為女性是軟弱的,所以想要溫柔對待。這種性別歧視,是在潛意識裡產生的。因此,任何人都覺得女生較容易交談。
如果有「為什麼顧客都不上門」的煩惱,店家最好先確認:是否都是男性員工待在外場服務。
7.想被搭話的時機:缺乏自信時
當人們對某件事感到膽怯、心虛時,特別需要夥伴的支持。因為希望對方成為自己的夥伴,於是輕易採取和他們相同的態度,盲從他們的主張。
8.細心打理外貌,用魅力提升說服力
面對外貌有魅力的人,人們總會輕易卸下心防。即使對外貌沒有自信,也可以細心打理。只要用心打理,多少都能提升一些魅力,進一步讓他人對你產生好感。
三、營造好感的心理策略
9.沃辛頓博士的「LOVE法則」:面對談話對象時,請給他滿滿的愛
L—Listen(傾聽對方) O—Observe(仔細觀察對方) V—Value(認同對方的價值) E—Evaluate(給予對方評價)
- 傾注不求回報的愛在對方身上,存放到「LOVE銀行」,將回饋到自己身上。
10.詹尼斯博士的「好心情」實驗:美食讓你商談、請託都順利
將食物送進嘴裡,滿足口腹之慾,人們便會感覺到心滿意足。只要覺得心滿意足,就會感到幸福,心胸也變得開闊,更願意接受他的人請求或說服。
11.懂得「晴天善良效應」,說服別人更容易
天氣越晴朗,人越容易變得友善,對任何人都願意敞開心胸、親切對待;若天氣不佳,情緒也跟著變涼,對任何事都冷漠以對。
12.用「香氣效應」融化他的心
氣味會對人類本能直接產生作用,人們變得親切友善,都是因為氣味而自然展現的生理現象,不妨尋求香氣的協助。
四、避免溝通誤區
13.別太相信「自己說的話已確實傳達」
美國紐約大學的賈斯汀·克魯格博士曾做過一項調查,藉此了解墊子郵件內容有多少能確實傳遞給收件人。這些信件內容包含約會、派對、藝術等十種主題。書寫這些內容的寄件人當中,有97%的人表示:「自己的意見已確實傳達給對方。」然而,覺得自己能正確理解的收件人卻只有84%。
人們很容易認為自己說的話已經完全傳達,但那只是主觀認定,有極高的比例並沒有確實傳遞。
14.先講重點,對方才有耐心聽下去
人們都偏好簡單、容易理解的事物。比起複雜的話語,簡單的話語更受人歡迎。傳達結果或結論時,請將詳細的說明擺在後頭吧。
15.重要的事必須重複說,但五次恰恰好!
辛德勒博士的實驗:愛滋病防治的宣傳廣告,出現在雜誌裡的次數從兩次到七次不等,一共有四種模式。實驗結果顯示,在雜誌中看到廣告的頻率越高,受到該廣告影響的程度越高;重複越多次,訊息越容易傳遞。當廣告重複五次時,分數最高;重複七次時,分數反而下降。這是因為廣告次數過多,會讓人覺得囉哩叭唆,沒完沒了。
廣告出現頻率:3~5次 →適度重複播放會留下記憶,其印象將滲透至對方心中。 6次以上→可能使對方抗拒,導致反效果。
16.「初始」與「新近效應」併用,讓你的論述力道加倍
初始效應:結論無須說明,而是要在對話一開始就明確表達出來。 (第一眼就吸引對方注意)
新近效應:把重點放在最後,也具有容易留存記憶的效果。(烙印在記憶裡)
思考訊息傳遞的結構:緒論(初始效應)→本論→結論(新近效應)
五、不想被討厭,必須避免6種NG說法
1.心生不滿就口出惡言→只會被認為人品有問題 2.說話沒自信(害怕寂寞的人)→拿出自信,創造「你來我往」的對話模式 NG說話模式:
- 談話時不提及對方的事
- 立刻轉移話題
- 幾乎不問問題
- 不談論能引起對方注意的事
3.判斷自己說話是不是很無聊?
無聊對話五大特質: 第一名:自我中心(老是說自己的話題) 第二名:單調無趣(相同且膚淺的話題、相同的笑話等) 第三名:缺乏情感(沒有熱情或表情) 第四名:冗長(聽不出重點) 第五名:被動(不會主動提供話題)
無聊訊號有三種:不會隨聲附和、你說的話和他的附和會間隔一段時間、兩人眼神沒有交集
4.盡可能避免否定表現→人們會聚焦在相反的事物上,結果變得更想追根究柢
否定回答→造成反效果;肯定回答→試圖冷靜下來
5.欠缺同理心→向對方表達同理心,就能縮短你們之間的心理距離
6.音量微薄、音調尖銳→顯得神經質且無法信賴
六、十個技巧,讓對方更容易理解你
- 提出明確消息來源。
- 善用平凡人典型效應 (媒體、群眾影響)。
- 孤立效應:當對方缺乏夥伴時,容易接受影響。
- 社會規範訴求:以「大家都這麼做」引導。
- 得寸進尺技巧:逐步提高請求門檻。
- 善意提醒:感謝對方過去的幫助。
- 罪惡感驅動:讓人不得不答應。
- 立場轉變:改變角度,影響思考與情感。
- 數字的力量:數據能強化說服。
- 虛幻真相效應:重複說明提高可信度。
總結
- 吸引注意:開場、聲音、第一印象
- 建立好感:幽默、傾聽、提問
- 深化連結:信任、共鳴、故事
- 避免失誤:少炫耀、不打斷、收斂負能量
有趣不是天賦,而是一種心理學技巧。當我們懂得調整語言與態度,營造自在的互動氛圍,人們自然會喜歡與你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