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蔡康永
出版社:如何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4/08/01
找此書:讀冊生活
《你願意,人生就會值得》 是一本輕鬆好讀、卻能引發深度思考的書。作者鼓勵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透過一次次的「願意」,去慢慢累積並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價值。
如果你常常覺得自己很懶、容易想太多、過於在意別人的眼光,或是在生活中總被各種選擇、人際關係困擾,那麼這本書會是一個很好的陪伴。
我們的生活已經夠累了,卻總是「寬以待人,嚴以律己」,不知道怎麼好好善待自己。本書提醒我們,也許可以嘗試放下過度的自我苛責,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活法。
以下是書中一些值得思考的觀點:
- 「願意」是一種力量:當我們願意去嘗試、去接納、去面對,人生的可能性就會被打開。
- 善待自己不是自私:學會放過自己,才有餘裕去愛人、去生活。
- 選擇沒有標準答案:不要再為「做錯決定」而糾結,每一次選擇都能帶來新的學習與風景。
- 在意別人之前,先問自己快不快樂:真正值得的人,會接納最真實的你。
這本書告訴我們:人生沒有必須,也沒有一定,只要你願意,它就能變得值得。
📖 《你願意,人生就會值得》佳句摘錄
🌿選擇與行動
- 一步一步來,只想在現在這個狀況下,要如何選擇。不用把所有相關資訊都同時扛在肩上,那樣就叫「想太多」。
- 每次選擇,不是定局,而是產生變化的機會。這樣去看待選擇,又輕鬆又實際,應該就不會一直拖著。
- 你會有遭遇,你會有反應,你會做選擇,機會不是來了,機會是被你製造出來了。
- 吃有目標的苦,請別把吃苦當成了目標。
- 得不得罪人,只不過是各種選擇之中的一種,不是什麼大罪。
🌿 人際與關係
- 放慢了回答,你的回答就會有分量。
- 呼之即來的人,沒有存在感,可有可無。可有可無的人際關係要來幹嘛?
- 如果你在意的人,無論如何不會認可你。那麼,你要做的,不是死命等待那人的認可,而是轉移你在意的對象。
- 不要認真想取悅全世界。沒有全世界,只有一個一個對你而言重要或不重要的人。
- 練習情商的兩個最簡單的立場,說出口粗魯,但放心中穩當的,就是「關我什麼事」跟「關你什麼事」。
- 把心力留給真正在乎的事跟人,剩下的,沒意見就可以了,沒感覺就可以了。
- 如果你沒有常常練習「說不」,那麼你的答應,就會越來越沒有價值。
🌿 生活與自在
- 活著就是一連串的不確定,不要再妄想確定,反而是反過來,培養對不確定的忍受力。
- 人生很累,怎樣可以不要這麼累?就是盡可能的製造能夠逍遙的機會。
- 不要把「忙」本身當成光榮的事。如果有可以不忙的時候,放心的容許自己體會生活,所有你的嚴厲長輩認為「這有什麼用」,但你覺得「這也挺不錯的呀」的那些事,都有可能讓你忽然冒出「這才是生活啊」的感覺。
- 如果覺得活著已經夠我們忙的,酸甜苦辣已經很豐盛,就不用特別在意夢想這樣的調味料,沒有也沒關係的。
- 把日子過好,人生的意義就會一步一步的「形成」。
🌿 自我與責任
- 了解自己,是讓自己可以不再按小時計酬,而是按價值計酬的開始。
- 對肩上所擔的責任精挑細選,也算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人的兩肩就這麼些力量,什麼責任都想擔的人,肩上的責任一定搖搖欲墜。
- 樂趣應該被當成「酬勞」來看待。不是公司付給你的,是你付給自己的。
- 我們需要的「明白」,是明白自己想過的生活,而不是花力氣去一 一否決這些信念。它們未必是錯,只是可能與我們無關。
- 值得實現的慾望,帶來的樂趣,超過帶來的煩惱;值得丟掉的慾望,帶來的煩惱,超過帶來的樂趣。
- 「對自己好」並不是指特定的某一種活法,但「對自己好」可以遵循一個簡單的原則,那就是「停止那些對你自己不好的事」。
- 我們要留時間給自己、對自己有感情,才可能做自己、才可能對自己好。只把自己當有用的人,對自己可就太無情了。
🌿 學習與成長
- 只要能找到那件事中,直接或間接的樂趣,把那個樂趣,蓋過原本的習慣,就會產生動力。
- 進行所有那些重複的行動時,我們把「無不無聊」置之度外,因為我們做那件事時,有目的。
- 要學到東西,就要試著在輸入完之後,試著輸出。
- 想到的道理、學到的知識,有任何感受,都把它拿出來摩娑把玩、做出東西、寫成文字、講成一段話,都好,這是確保自己真的學到了的簡單方法。
- 所謂的「你願意」,常常就是指:我們願意跟自己商量,願意認可跟自己達成的解決方案,並且實行。
- 只要靠近終點就很好了,不一定要抵達終點。
- 想靠近終點,就不要讓自己會累到討厭那個終點。如果累到討厭那個終點,就自己動手,把那個終點移近一點。
- 如果願意把學習當成自己的權利、願意主動選擇學習的方式,會有效率得多,也會開心許多。
- 尷尬又怎樣呢?總是勝過冷漠。一旦你體會到尷尬沒什麼之後,應該也就能做到:放下多餘的自尊,拜託別人幫助你、管理你自己~
- 「成功」可能需要證據或數據。但「成就感」是只要你有行動,就可能收到這個行動帶來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