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劊子手 序》- 心理諮商究竟能幫助我什麼?

瑀山-avatar-img
發佈於書、影劇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曾經有個朋友問我「諮商究竟能幫助我什麼?」

那時,我無法清楚地回答,只能模糊地說,它能讓你變得輕鬆、發現更多的選擇、人生更開闊。

然而,《愛情劊子手》作者以他精準的整理,道出了「四項對心理治療重要的既定事實」,深刻地打中我。我想正是在一次次的諮商與自我療癒中,對這四項既定事實有新的體悟,所以才擁有了突破,也才認為諮商是有用的。

本書的作者-歐文·亞隆(Irvin Yalom)是存在主義治療法的三大代表人物之一,著重於探討人類存在的核心議題,關注個體如何理解自己的生命與選擇,還強調人類必須直面生命中無可避免的困境,諸如死亡、自由、孤獨和生命的意義。我非常喜歡他在序中提出「四項對心理治療重要的既定事實」:

  • 死亡不可避免
  • 我們擁有選擇生活方式的自由
  • 人終究是孤獨的
  • 生命沒有明確的意義

下次,我可以更清楚地跟朋友解釋:你的情緒與議題,可能來自於這四大既定事實,諮商師可以幫助你釐清現狀跟接受四大既定事實,進而做出新的選擇與行動。


一、死亡不可避免

人類的內心深處擁有都有一個衝突「一方面延續生命,一方面知道難逃一死」。為了因應死亡帶來的恐懼,我們可能會想出無數方法來否定或逃避死亡。

作者治療癌末病人多年,發現病人使用兩種特別有效的方法,來減輕對死亡的恐懼。

一、相信自己的獨特性:

相信自己能超脫人類生物與命運,提供了內在的安全感。這種想法可能會因為平凡的小事崩解,例如個案艾娃,在遇到皮包被搶後,開始不信任整個世界。

二、相信有一個終極拯救者:

相信外在有一個力量在照顧及保護自己,就像小孩躲在父母羽翼之下。

不同的個案,選擇了不同的回應方式,面對死亡的議題,有時可以毀滅人,有時可以拯救人。死亡,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正因為生命有限,才更需要我們珍惜每一天的選擇。當個案能夠直視死亡,他們往往會重新評估自己的價值觀,選擇過一個更符合內在渴望的生活。


二、我們擁有選擇生活方式的自由

從存在主義的角度來看,自由總是伴隨著焦慮,因為它與我們日常對秩序與安全的渴望相違背。我們的生命並不屬於某個永恆有序的宇宙計畫,而是短暫且不可預測的。這使我們意識到自己必須為生命的每一個選擇負責。

作者偏好沙特對自由的看法:

「負責,就是自己擔任作者。」

「我們可以自由選擇成為任何一種人,唯獨無法選擇不自由。」

我們擁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無法選擇不去承擔這份自由所帶來的責任。這種純然的自由令人畏懼,自由與人類渴望的秩序相違背,因為自由暗示我們沒有依靠。

心理治療的首要步驟是幫助個案承擔對自身生命的責任。如果個案認為自己的困境完全是外在因素造成的,那麼改變將變得極為困難。

自由不僅意味著為選擇負責,也意味著改變需要意志力的推動。治療師常使用不同的方法來激勵個案,例如挑戰他們的信念、鼓勵自我覺察,甚至透過沉默來促使思考。唯有透過意志的驅動,我們才能真正實踐自由。

然而,有些人無法意識到自己的渴望,他們的行為與選擇往往受到他人的期待所驅使。另一些人則面臨選擇困難,深陷於「如果我選擇A,就會錯過B」的掙扎之中。例如,有位女性個案無法放下舊情,因為她害怕放手,這象徵著某種形式的「死亡」。


三、人終究是孤獨的

存在主義認為,人終究是孤獨的,這種孤獨分為三種類型:

  1. 人際孤獨:由於缺乏社交技巧或個性因素,無法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
  2. 內在孤獨:當自我的某個部分被分裂,例如情感與記憶的割裂,多重人格便是一種極端案例。
  3. 存在孤獨:這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孤獨,即便身處愛與陪伴之中,我們仍然無法真正進入他人的內心世界。

人們常試圖透過關係來逃避孤獨,例如依附於他人、尋求浪漫愛情或社群認同。然而,過度依賴他人來填補內心的空缺,往往導致關係的破裂。治療的目標並非消除孤獨,而是幫助個案學習如何與孤獨共存,並在孤獨之中找到與自己連結的方式。


四、生命沒有明確的意義

存在主義認為,生命的意義並非客觀存在,而是由個人賦予的。我們無法期待外在世界提供固定的價值或指引,而是必須自己去構築意義。

許多尋求心理治療的個案,正是因為感受到生命的無意義而陷入困惑與痛苦。當我們感覺自己對世界沒有掌控力,生命變得隨機且無序時,焦慮便會油然而生。這也是為什麼人類本能地尋求意義,因為意義能夠提供方向感與穩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意義並非透過刻意尋找而獲得,而是在投入有價值的行動中自然浮現。無論是心理治療還是日常生活,真正的意義來自於我們願意去體驗、去愛、去創造


治療師與個案:共同面對「存在」的既定事實

治療師和個案同樣必須共同面對這些既定事實。因此,治療過程並非是一方以專業角度「幫助」另一方,而是一場雙向的探索。

作為治療師,作者認為不能只是站在旁觀者的立場,對個案說:「這是你的問題。」相反地,作者認為,應該說:「這是我們的問題。」因為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受到相同的存在議題影響——我們都會面對死亡、愛與失落、自由與恐懼、成長與離別。

心理治療的核心,不是單純的技巧或理論,而是在於兩個人之間深刻而真誠的交流。治療師不只是觀察者,更是參與者,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準備好與個案一同經歷存在的挑戰,甚至在某些時刻,被病人的經驗所觸動與改變。


My Take Away

  1. 思考自己的選擇:對每個發生的回應,我都是自由的,也是承擔責任的嗎?
  2. 面對死亡的現實:如果今天是你生命的最後一天,你會選擇如何度過?
  3. 學習與孤獨共處:與其逃避孤獨,不如將其視為一種與自己建立深刻連結的機會。
  4. 投入有意義的行動:人生的意義在於實踐,每個小行動,只要豐盛當下,就是意義。


在《愛情劊子手》一書中,作者以其豐富的臨床經驗,分享了十則來自治療過程中的真實故事。這些故事有些並未給出明確的結局,甚至有些個案的困境是毫無道理的幻想,令人發笑。我想,這才是真實的人生,不是每個問題都有答案,也不是每個發生都有原因。

邀請諮商師或是其他人,進入你的生命,就是變化的開始。雖然我們都共享焦慮,誰也無法逃避四大既定事實,但我們能相互照耀,看見每個困境,不同的人「選擇如何面對」的自由。

這本書推薦給「好奇諮商在做什麼的人」,

以及「想要自我療癒」的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瑀山同行-獨旅, 思考, 閱讀
23會員
15內容數
我是瑀山,我喜歡探索存在與世界,寫真實的故事、人物與心境。辨認出生活中的小奇蹟。 - 獨旅 - 閱讀筆記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與其說被諮詢,倒不如說透過諮詢看見自己!
Thumbnail
與其說被諮詢,倒不如說透過諮詢看見自己!
Thumbnail
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關係」,像是:原生家庭、戀愛、婚姻、親子、職場、自我。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不懂得愛,也不擅長經營婚姻和家庭。我們在職場中壓抑和忍受,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或不想要的是什麼。 ​
Thumbnail
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關係」,像是:原生家庭、戀愛、婚姻、親子、職場、自我。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不懂得愛,也不擅長經營婚姻和家庭。我們在職場中壓抑和忍受,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或不想要的是什麼。 ​
Thumbnail
我們在生活中會面臨各種心理困擾和壓力,但不確定自己是否需要尋求專業的心理諮商幫助。當你感到長期的壓力或焦慮無法自行處理時,這可能是一個需要心理諮商的信號。
Thumbnail
我們在生活中會面臨各種心理困擾和壓力,但不確定自己是否需要尋求專業的心理諮商幫助。當你感到長期的壓力或焦慮無法自行處理時,這可能是一個需要心理諮商的信號。
Thumbnail
本書討論諮商心理師對家庭、人際關係、失戀後的處理方式,以及對網路酸民和抑鬱患者的觀點。從心理學專業角度出發,提供一些良好的心理輔導建議。
Thumbnail
本書討論諮商心理師對家庭、人際關係、失戀後的處理方式,以及對網路酸民和抑鬱患者的觀點。從心理學專業角度出發,提供一些良好的心理輔導建議。
Thumbnail
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有時我們需要勇敢地打開心扉,尋找真正的自己。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人在和心理師的晤談中,逐漸放下偽裝,勇敢面對自己的內心。透過與心理師的對話,慢慢地找回自己並接納自己的過程。心理師成為了作者生活中的重要陪伴,陪著他走過情感的起伏。
Thumbnail
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有時我們需要勇敢地打開心扉,尋找真正的自己。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人在和心理師的晤談中,逐漸放下偽裝,勇敢面對自己的內心。透過與心理師的對話,慢慢地找回自己並接納自己的過程。心理師成為了作者生活中的重要陪伴,陪著他走過情感的起伏。
Thumbnail
文學作家安常臨時被通知需要更換新的心理諮商師,而他們之間又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Thumbnail
文學作家安常臨時被通知需要更換新的心理諮商師,而他們之間又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