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我不讓步,對方會不會討厭我?」
當主管在會議上不滿地說:「這份報告怎麼還沒改?」你本來知道這並非你的責任,卻還是第一個站出來說:「沒關係,我來改。」
當同事滿臉愁容地說:「這周的專案我可能做不完。」你其實手上的任務已經爆滿,但還是脫口而出:「要不要我幫忙?」
久而久之,你發現:只要別人流露出一點點不滿或壓力,你就會主動承擔一切,來換取表面的和諧。
討好成癮的代價
Linda是行銷部的資深專員,主管經常對她的同事John發火,批評他的提案不夠有創意。而每當會議氣氛變得緊張,Linda總會主動接下John的工作,幫他修改提案,甚至熬夜幫他重新設計簡報。
最終的結果是什麼?John習慣了依賴她,主管也默認這是「她該做的事」。她的努力沒有換來感激,反而讓別人覺得理所當然。
這讓她開始懷疑:我的價值,難道只存在於不斷滿足別人的需求嗎?
「討好」的本質,其實是對衝突的恐懼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當一個人過度在意別人的感受時,往往是因為害怕失去關係。」
你以為自己是在幫助別人,實際上卻是在避免內心的焦慮。你不是為了對方好,而是為了讓自己少一點不安。
但現實是:真正健康的職場關係,來自彼此的尊重,而不是單方面的妥協。
如何擺脫「討好模式」?
- 先問自己:「這是我的責任嗎?」
不是你的責任,就別急著接下。學會區分自己的義務和別人的問題,這是職場成熟的表現。
- 用「尊重而堅定」的語氣表達拒絕
當同事請你幫忙時,不妨這樣說:「我很想幫忙,但這周我的工作量真的很滿,可能沒辦法負責這部分。」
- 接受「不被所有人喜歡」是正常的
有時候,對方的不悅只是短暫的,並不代表他真的討厭你。與其花力氣讓所有人滿意,不如把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最後,問自己一個問題:
你是因為想幫助別人而行動,還是因為害怕衝突而妥協?
「善良可以是選擇,但不該是枷鎖。」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