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內,我接下了一份,對我而言是全新的挑戰——縮短交期以降低庫存成本,以及要去計算海空運在多少材積重量的情況下,費用會相等。
公司因為營運狀況不佳,高層主管希望可以降低庫存成本,所以相關單位的部門主管就跑來和我們採購單位開會,討論有哪些項目可以縮短供應商的交期。
相關單位的主管,提出了一個很誇張的要求。
她說:「美國的供應商,海運時間至少要六週,那我之後要改成少量空運,多次出貨,這樣就成降低非常多我的庫存成本了。」
採購部門的同仁和主管都沉默沒有應答。
其一是,沒有人敢違背經理。
其二是,採購部門的主管才剛入職兩個月,還在熟悉人事。
短暫的沉默後,我聽不下去,跳出來對相關單位的主管說:「經理,我認為空運會提高非常多的採購成本,這樣不一定對公司比較好。」
那個單位的主管就直接回我:「那你要去算阿,算出海運變空運會提高多少的成本,以及多次少量出貨和一次大量出貨,成本會差多少。」
老實說,身為下屬的我,根本沒有做過這種事,一時之間根本如臨挑戰,然後我將視線轉向採購部門的新進主管,她卻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
也是啦,她也曾跟我們說得很明白,她只想做出她自己的成績後,就離開公司,剩下的爛攤子,就不關她的事了。
我想即使我有問題,還是可以請教她如何去做。
這個報表如果我做出來了,就可以算是我的成績了。
就可以放進我的履歷表。
然後,這件事之後,就離職吧。
想離職,只是因為心很累。
最近採購單位其實一直被公司的其他部門主管究責。
其一原因是,採購單位為了追求績效,而提高了公司整體的庫存成本和報廢成本,造成公司莫大的損失。
這個起源是前任主管(她在去年年底剛離職)為了採購部門的績效,推行的「SPQ」(Standard Package Quantity),並連同我們這些下屬,請數十家供應商重新報價,訂購越多數量,就能越便宜。
所以相關的請購單位在向採購提出要採買這些項目時,採購單位的同仁就會向請購單位提出這個SPQ的專案並推薦此項目的最經濟實惠的購買數量供他們參考。
於是請購單位就會按照採購推薦的購買數量進行購買。
但問題就出在這裡。
採購單位的同仁,一開始是用推薦的方式,不強制,但公司的請購單位,只按照業務接到的訂單數量請購,導致常常發生「在2個星期內重複請購了3次相同的數量,交期又必須在緊急一個星期內出貨,導致採購單位破不得已只能分次下單給供應商,導致無法用比較便宜的價格購買」
後來,採購單位的前主管就被高層主管究責,說她推出的SPQ方案,根本就沒有任何績效。好勝心很強的她,便去調查了非常多資料,並強制要求請購單位在向採購單位提出請購需求的時候,以公司的年用量為參考基礎,請他們參考並採用SPQ的最經濟實惠的訂購量。
後來有短短半年的時間,一切看似都變得順利,公司也有省到錢,降低產品的採購成本。但可怕的在後續,後來變成,採購單位在信件裡會直接請「請購單位」修改數量成SPQ的最經濟實惠的訂購量,而請購單位的人員也都照做。
所以導致有些品項,請購單位的同仁多買了很多,放在倉庫中放了很多年。
例如有一個品項,請購單位的請購數量是100 件,但採購單位推薦的SPQ用量是1000件。請購單位就按照採購單位的推薦直接購買的1000件。結果後續在開呆滯料會議時,高層主管詢問這個品項的年用量只有150件,為什麼會買1000件?請購單位的主管就會為了保護自己人,而直接回覆:「採購單位叫我們一定要買這個數量。」然後採購單位的主管就被叫去究責。
諸如此類的SPQ相關問題,層出不窮。身為下屬的我所看到的,是各單位主管不斷將責任推托給採購人員,並且在一定的基礎上稍微扭曲事實。
高層主管聽見的,也只是「採購單位強制請購單位購買採購單位要求的數量,而不考慮該產品的真正使用狀況」
其二是,採購單位被公司的經營層和各單位的部門主管認為,是公司裡最無能的單位。誠如高級主管所言,採購單位是個完全沒有任何績效的單位。但我其實好奇想問,這個部門單位的主管,在三年內換了五個,整個部門也因此流動率超高,部門的下屬,一個年資一年,一個退休後又被公司叫回來,一個年資半年又已離職,至於我的年資,也未滿一年。領著少少的三萬的薪水,沒有主管的帶領,何來績效可言?
公司的高層主管在意的,竟然不是去檢討為什麼公司的採購單位主管會流動率這麼高,而是去檢討採購單位都沒有任何績效。
其三是,在進行ISO文件稽核的時候,採購單位被記了非常多的缺失。原因是很多ISO文件的流程,採購單位的同仁都沒有確實在執行。
原因也很簡單,前人在交接的時候,根本就沒有交接到這些事情。
交接問題也是其他部門主管一直攻擊採購單位的痛點。
為何交接會出問題,這答案其實也很簡單,因為採購單位的人員(含主管)流動率太高了,平均半年就換一個人。即使採購單位有五十幾份關於不同種類工作的相關交接流程,但因為公司的政策也常常在更改,所以新人真的很難銜接上。更別提完全都沒銜接上公司政策改變的新人主管離職這種事。
新進的主管,進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收到了很多來自其他單位對前任主管的批評。我不禁會想,這個主管待在公司裡一陣子後,公司的其他部門單位還是一樣會批評這個主管吧。
離職吧。
改天再來繼續慢慢整理,我必須離開這間公司的理由。
以及慢慢來整理,我在這家公司截至目前為止,做了那些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