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我們吃美食、看電影、去旅遊的當下我們可以感受到愉快放鬆的心情,但種快樂其實只是快樂的一種,在《真實的快樂》一書中提到,快樂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這是我們最容易理解和獲得的快樂,生活中你所能想到的娛樂,看電影、吃美食、追劇、逛街買包等等都是,這種獲取快樂的方式又稱為「體驗式幸福」,透過體驗各式各樣的產品、服務來滿足我們感官,刺激大腦分泌激素使我們感到快樂,有一本書叫做《你的人生,他們六個說了算!》就提到了六種掌管感受的激素,
然而類型的快樂存在兩個特性,
(一)獲取快持續性短,不需要付出太多的時間就可以得到,相對的它無法維持很久。而且常需要花費金錢來獲取,但我們不可能不斷的消費,來讓自己維持在快樂的狀態,就算你是世界首富有無限的金錢,仍會有下一個問題產生。
(二)快樂的邊際效益遞減,一開始你花3000元買了喜歡的包,你感到很快樂,下一次你又買了一個6000元的包,你可能覺得獲得雙倍的快樂,當你以為快樂會持續疊加上去的時候,你買了一個30000元的包,你卻發現你沒獲得10倍的快樂,這就是邊際效益會遞減的概念。
人類是很容易習慣的動物,無法透過不斷提高消費的金額來獲得無盡的快樂,讓我們看看另外兩種快樂。
心流,是一種因為投入高度的專注力,使人忘記時間的流逝還能提高創造力、做事的效率,並且能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感與幸福的心理狀態,有時在閱讀、冥想、運動、下棋時會不知不覺進入心流。
人們平常大腦會接收很多來自外界的訊號,進而引發許多的煩惱、心情不佳等等,但進入心流時會屏蔽一切不需要的資訊,全然專注在眼下的事情。如果你是一個長時間能保持高度專注的人,你會感覺生活很充實、時間過得很快,雖然你未必看起來很快樂,但能使你享受當下感到幸福。以下有一些進入心流的條件,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我們不是在體驗這個世界,而是體驗我們所專注的部分。」
進入心流的狀態,可以讓你將專注力集中在我們所在意的人事物上,減少煩惱與內耗提升我們對生活的滿意度,但心流也不是萬能的,這就得提到第三種快樂。
這一類的快樂有另一個名詞叫「反思式幸福」你需要對自己有一定的了解,包含「你是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事對你有意義?」完成這方面的自我探索後,才能開始追求這種快樂,反思式幸福通常要付出較長的時間,甚至要克服困難完成挑戰才能獲得快樂,這類型的快樂通常可以維持最久。
你可以選擇撰寫部落格,研究各種議題,透過寫作影響他人;你可以選擇成為一個志工,帶給周遭的人溫暖;也可以分享你所擁有的技藝,在教學的過程感受到啟發他人的喜悅,這類型的意義存在一定的「利他」性質。
人是群居動物,為自己身處在的社會貢獻是一件很棒的事情,當然不是要講大道理,只是想說,每個人都像一株花朵,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找尋自身的意義和對社會貢獻的途徑。可能是撿起剛好看見的垃圾、給身處低潮的人一個微笑、或是一則安慰人給人力量的簡訊。只要我們好好綻放,這個星球就會更美麗。
上面所提到不論是體驗式幸福、心流或是反思式幸福都是可以讓我們感到快樂和幸福,快樂不分高低,不同層次的快樂就如同鹽、糖和醋一樣,在需要的時候選擇適當的調味料,就能端出一道美味的料理。你又有什麼讓自己快樂的方式?跟我分享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