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再讀伊麗絲 · 桑德的「高敏是種天賦」一開始會想買這本書原因其實很簡單,我看到書本簡介寫著「敏感不是缺陷,而是神賜予你的最特別的禮物」嗯,禮物嗎?我的確是個高敏感的人,從一開始會在乎他人的看法而後內省去忽略在乎自己的感受;我喜歡去思考別人的話以及對方的行為模式然後去轉換成為自己對待那個人的方式,我對於外界的敏感程度我自認為並非負面〔畢竟這種方式可以幫助我獲得一些資訊,有足夠的獲益〕但,也會有人覺得我這個活法「太累了」在國中時期我當了三年同一位國文老師的國文小老師她給我的最後一句話是「你已經很棒了。」
書讀到了一半,字裡行間除了對於敏感一詞在於心理學上的角度以及各式類的科學試驗佐證,最多的便是「天賦」這一詞1.高度的覺察力:可以察覺到很多他人忽略點,讓其變成自我獲益或者是可進攻幫助自己獲取某項成就的細節成敗2.對自我的反省能力:高敏感的人之所以敏感,是因為對於外界的事情接收資訊量較大,而收來的資訊自我檢討度高
3.向上走的能力:敏感族群的人在一個環境裡如果感受不到舒適,自己便會去另尋出路,如同不斷修整航向的船一般,哪邊會起暴風雨船舵便往哪邊閃,自撞冰山可不是什麼浪漫的事情。
現在很多人在提倡「鈍感生活」對外界的關注少一點多注意一點自己,我曾經也想去知道說怎麼個「鈍」但後來發現到這不是我所想要的樣貌,我喜歡去觀察外界以及與自己溝通是因為我想要知道一些隱藏在角落的人事物,但我也非常認同鈍感力書籍的將外界對於自我無意義的「噪音」屏蔽只留下對自己有幫助的。
我想「鈍感」或「敏感」的人從來都不需要對比吧,兩者其實站在同一條線上「保持對這個世界的敏感是為了自我的向上,而鈍感則是過濾器過濾掉那些敏感接收太過量而無關緊要的資訊。」
我是很敏感沒錯,但我的敏感不會是我的缺陷。既然我有這項「天賦」怎麼不好好利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