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變得陌生、固執、甚至攻擊?這篇寫給你:如何面對失智初期的父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1|陳女士與她熟悉又陌生的父親

45歲的陳女士,是三個孩子的母親,也是一家中型企業的人資主管。工作繁忙,生活步調緊湊,但在所有身份之中,她最珍惜的一個,是「女兒」。

她與父親一直關係親密。從小到大,父親總是她最信任的依靠,無話不談,連生活小事都會分享彼此的想法。直到最近,這樣的關係開始悄悄出現裂痕。

父親開始健忘,一開始是小事——重複講過的話、忘了關瓦斯。後來,陳女士發現他對時間和地點的掌握也開始模糊,甚至對她出現莫名其妙的敵意。有次,父親甚至一邊罵人,一邊情緒激動地舉起拐杖。

這些變化讓她深深焦慮,也開始問自己:

「他還是我熟悉的爸爸嗎?我該怎麼辦?」


2|台灣老齡化社會下的「中年壓力交叉點」

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2025年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每五人就有一位超過65歲。人口老化速度遠超歐美,日本後緊追在後。而承受壓力最大的,正是現在40-55歲的「三明治世代」。

他們上有年邁雙親,下有就學子女,還要工作賺錢,家中大小事一肩扛起。當父母健康開始下滑時,那種「生活節奏要崩掉」的感覺,是許多人都有過卻難以啟齒的疲憊。

陳女士正站在這個交叉點上:她不只是孩子的媽媽、公司的主管,更是面對變化中的父親的女兒。


3|這可能是失智症的初期?從「改變」開始覺察

失智症不是瞬間發生的,而是一段持續變化的過程。早期徵兆常常被誤認為「老化正常現象」,但其實暗藏警訊:

  • 記憶力衰退(尤其是短期記憶)
  • 判斷力下降、做決定困難
  • 容易迷路、對空間混淆
  • 情緒不穩、個性出現劇烈變化
  • 對親人出現不合邏輯的猜疑或攻擊

初步自我檢測指引(淺顯版 AD8 量表選項)

如果你懷疑家人可能有失智前期的跡象,可以從以下幾個問題自我評估:

  1. 他是否比過去更常重複同樣的話題?
  2. 他是否忘記熟悉的人的名字,或忘記剛剛發生的事?
  3. 他是否常在熟悉的路線上迷路?
  4. 他是否越來越不喜歡社交,甚至變得孤僻?
  5. 他是否變得容易焦躁、疑心,甚至出現攻擊行為?

如果三項以上符合,建議儘早就醫,進一步接受專業評估。


4|該看哪些醫生?面對「求診的第一步」

在台灣,若懷疑家人出現失智症初期症狀,可考慮的科別有:

  • 神經內科:主要評估大腦功能與神經性問題,是失智症的首選門診。
  • 精神科/身心科:當伴隨情緒、行為問題(如幻覺、攻擊性)時,能提供藥物與心理支持。
  • 老年醫學科:綜合性評估高齡者身體與心理狀態,適合多重病症共存的長輩。
  • 記憶門診(部分醫院設立):專為失智評估設計,會進行記憶測試、腦部影像等整體性檢查。

在初診之前,可以準備:

  • 最近的異常行為記錄(寫下時間、內容、頻率)
  • 家族病史(如失智、中風、精神疾病)
  • 現在用藥情況與過去病史


5|他不願就醫,怎麼辦?

許多長輩拒絕看病,尤其當涉及「精神、記憶、情緒」時,更容易覺得被羞辱。這時,陳女士需要一點策略,也需要更多理解。

建議方式:

  • 轉移焦點法:用「健康檢查」「例行檢查」等中性詞彙代替「你有問題要看醫生」。
  • 陪伴式溝通:不是命令,而是邀請。「我想一起去檢查,陪我好嗎?」
  • 尋求醫療支持:部分診所或醫院有「到宅評估」與「社工陪伴前導」計畫,可善加利用。

這些策略不保證馬上有效,但比起一味施壓,更可能慢慢打開對方的防備心。


6|照顧者的心情,也是重要的「病徵」

照顧失智家人,不只是體力活,更是情緒的長期消耗。

在陪伴過程中,照顧者常會出現:

  • 焦慮、內疚、自責
  • 情緒起伏大、容易失控
  • 對他人冷淡、與親人疏遠
  • 失眠、頭痛、慢性疲勞

這些不是你不夠堅強,而是因為你太盡力了。

陳女士也開始忽略孩子、忽略先生,甚至懷疑自己是否是個不夠好的女兒。

她需要明白:「先照顧好自己,才有力氣照顧別人。」


7|兼顧家庭:在愛裡做出取捨

陳女士的丈夫支持她,但也表達擔憂:「你最近都沒怎麼跟孩子說話了。」

她才驚覺,自己的一切情緒、注意力都傾注在父親身上。

這不是錯,但她需要平衡。

可行做法:

  • 制定「照顧時段表」:什麼時候是處理父親的時間,什麼時候保留給孩子與配偶。
  • 與家人溝通:讓孩子知道「媽媽現在很努力照顧外公,也很愛你們」。
  • 尋求支援系統:請兄弟姊妹分擔、加入社福資源(如日照中心、喘息服務)。

照顧不是全由一人完成,也不應該如此。


8|收尾:當你開始害怕,其實已經很愛了

寫到這裡,若你心裡正想著:「我是不是也該面對了?我該怎麼撐下去?」

請你記得——會焦慮、會擔心、會想要更好,正是因為你深深地愛著。

而愛,不該只是一種責任,更該是一份持久的關懷。

你不是一個人。

台灣有無數像陳女士一樣的照顧者,在深夜裡一邊掉淚、一邊搜尋「失智症該看哪科」的網頁。

願這篇文章,讓你知道自己不是孤單的。 願你能找到那條溫柔但務實的照顧路徑。 願你照顧的不只是一位長輩,也是照顧那個很努力卻也疲憊的自己。

你已經做得很好了。不是完美,而是充滿愛。

你願意學習、願意陪伴、願意調整——這一切,都是愛最深刻的表現。

請相信自己,是值得被讚美、也值得被好好照顧的那個人。

你不只是女兒,你是整個家庭裡,最溫柔的力量。


【遇見時青香】 她寫健康,但不只講卡路里,也照顧你的心。 她談人際,不給套路,只教你不再內傷。 她聊身心靈,不玄虛,只問你「今天累在哪?」 糖尿病前期、社交焦慮、情緒性飢餓…… 每一篇都是讓你更懂自己的小提醒。 她不是營養師,卻比營養師更懂人話。 在方格子搜尋「時青香」,找到你想過得比較不委屈的那個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父後將近五千個日子,我想我不是因為我終於接受了父親不在了這個事實而不哭泣,而是我終於不再從任何人身上尋找父親的疼愛,安撫好自己所以不哭泣了!
七夕情人節----給我摯愛的兩位前世情人 “你們小小的手,握在我的掌心,就像溫柔的小暖包,很暖很暖”
米湯 2019年8月23日我到竹東參加新書分享會,分享最後有一位國中的小朋友問我:「對於父親過世這件事情您走出來了嗎?甚麼時候走出來的?」
那遙遠的思念,總是飄著那麼一抹的咖啡香。 我對於咖啡的啟蒙,是從老爸的下午茶時光開始的。當時家裡開幼稚園,當老師用風琴彈奏點心時間的歌曲時,爸爸早就在熬煮他自己的「咖啡茶」了,我記得爸媽每天下午都固定要來個午茶時間,當年在這個小小的眷村裡,咖啡還算是很新奇的飲品,而當時也不似現在咖啡店林立..
善於掌握人性情感的陳昇,又是如何表現父親的形象呢?其實陳昇筆下的父親,經常是以「外省老爹」的身分出現,如同我介紹過的「老兵三部曲」,這些年邁老去的父親,可能是子女或外人眼中頑固的老人,緬懷著那些光榮卻遙遠的過去,叫人難以親近卻又不忍遠離,或許這樣的身影也近似「父親」這個角色的普遍形象吧,總是讓人感覺
父後將近五千個日子,我想我不是因為我終於接受了父親不在了這個事實而不哭泣,而是我終於不再從任何人身上尋找父親的疼愛,安撫好自己所以不哭泣了!
七夕情人節----給我摯愛的兩位前世情人 “你們小小的手,握在我的掌心,就像溫柔的小暖包,很暖很暖”
米湯 2019年8月23日我到竹東參加新書分享會,分享最後有一位國中的小朋友問我:「對於父親過世這件事情您走出來了嗎?甚麼時候走出來的?」
那遙遠的思念,總是飄著那麼一抹的咖啡香。 我對於咖啡的啟蒙,是從老爸的下午茶時光開始的。當時家裡開幼稚園,當老師用風琴彈奏點心時間的歌曲時,爸爸早就在熬煮他自己的「咖啡茶」了,我記得爸媽每天下午都固定要來個午茶時間,當年在這個小小的眷村裡,咖啡還算是很新奇的飲品,而當時也不似現在咖啡店林立..
善於掌握人性情感的陳昇,又是如何表現父親的形象呢?其實陳昇筆下的父親,經常是以「外省老爹」的身分出現,如同我介紹過的「老兵三部曲」,這些年邁老去的父親,可能是子女或外人眼中頑固的老人,緬懷著那些光榮卻遙遠的過去,叫人難以親近卻又不忍遠離,或許這樣的身影也近似「父親」這個角色的普遍形象吧,總是讓人感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前情提要: 偏心母親獨于二叔,身為家中老大的于爸爸,不僅一人事業有成,在娶妻生子的同時。還依照父母的意願幫助老二老三創業,連同老宅新房婚事都被迫包辦。 甚至連老父後事也一力承擔,就當于爸爸一家人以為終於塵埃落定時。 于二叔,病倒了。 于媽媽為了苦惱的于爸爸,她決定要站出來幫忙。但這個決定,卻
Thumbnail
年近(進)中年,隨著身邊的人陸續成為了父母,也各自帶著、領著不同生命階段的小生命成長,似乎也會不禁回顧起自己身為他人子女的歷程,以及我的母親是如何選擇成為一位母親的故事。
這一代中老年人,常常需要面對父母年老的照顧需求,甚至是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自己的工作壓力。 疲累時似乎難免會心生抱怨,為何其他兄弟姊妹袖手旁觀、或做得不多,責任都由自己在承擔,財產權利等卻未必等比例。 從五年前與母親一起照顧父親,就訂下一個立場, 設想自己是獨生子女。
Thumbnail
當一位母親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學習也好,發光發熱也好,讓小孩看到,並自己去思考這究竟是不是他們要的,這才是渲染力。至少,到了老年,我不希望成為對著子女訴苦:「都是因為你們,我放棄了我自己的人生。」這樣的女人。
有位單親媽媽,為了栽培自己的獨生子,什麼苦,什麼委屈都願意吞,什麼低階工作也都願意做,為的只是讓孩子有吃有住,有書讀。 孩子也爭氣,同時也孝順,畢竟,母親二十幾年來的苦和淚水,他都看在眼裡。 然而,當孩子事業有成,也娶了有錢老婆後,她的媳婦竟然要求分開住。 孩子雖然孝順,卻也拗不過老婆的哭
Thumbnail
這樣的一個女人,忘記了童年和少女時代的夢想。隨著孩子的成長,她逐漸失去了自己,成了單純的「媽媽」。
Thumbnail
55年前的媽媽,不是國色天香,沒有家產靠山,既不識字、性格又不好相處,竟然陸續有3段婚姻關係,甚至與第2、3任皆無子嗣,但能被接納。 沒有繼親問題?比從嬤嬤身上更感受到愛?一般人都很難相信吧!
Thumbnail
心理、情緒是時代的新課題,過往的歷史中並沒有紀錄有關如何照顧「老小孩」的資料,無法可依循。倒使得大齡眾有自身更大的心理問題要面對。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前情提要: 偏心母親獨于二叔,身為家中老大的于爸爸,不僅一人事業有成,在娶妻生子的同時。還依照父母的意願幫助老二老三創業,連同老宅新房婚事都被迫包辦。 甚至連老父後事也一力承擔,就當于爸爸一家人以為終於塵埃落定時。 于二叔,病倒了。 于媽媽為了苦惱的于爸爸,她決定要站出來幫忙。但這個決定,卻
Thumbnail
年近(進)中年,隨著身邊的人陸續成為了父母,也各自帶著、領著不同生命階段的小生命成長,似乎也會不禁回顧起自己身為他人子女的歷程,以及我的母親是如何選擇成為一位母親的故事。
這一代中老年人,常常需要面對父母年老的照顧需求,甚至是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自己的工作壓力。 疲累時似乎難免會心生抱怨,為何其他兄弟姊妹袖手旁觀、或做得不多,責任都由自己在承擔,財產權利等卻未必等比例。 從五年前與母親一起照顧父親,就訂下一個立場, 設想自己是獨生子女。
Thumbnail
當一位母親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學習也好,發光發熱也好,讓小孩看到,並自己去思考這究竟是不是他們要的,這才是渲染力。至少,到了老年,我不希望成為對著子女訴苦:「都是因為你們,我放棄了我自己的人生。」這樣的女人。
有位單親媽媽,為了栽培自己的獨生子,什麼苦,什麼委屈都願意吞,什麼低階工作也都願意做,為的只是讓孩子有吃有住,有書讀。 孩子也爭氣,同時也孝順,畢竟,母親二十幾年來的苦和淚水,他都看在眼裡。 然而,當孩子事業有成,也娶了有錢老婆後,她的媳婦竟然要求分開住。 孩子雖然孝順,卻也拗不過老婆的哭
Thumbnail
這樣的一個女人,忘記了童年和少女時代的夢想。隨著孩子的成長,她逐漸失去了自己,成了單純的「媽媽」。
Thumbnail
55年前的媽媽,不是國色天香,沒有家產靠山,既不識字、性格又不好相處,竟然陸續有3段婚姻關係,甚至與第2、3任皆無子嗣,但能被接納。 沒有繼親問題?比從嬤嬤身上更感受到愛?一般人都很難相信吧!
Thumbnail
心理、情緒是時代的新課題,過往的歷史中並沒有紀錄有關如何照顧「老小孩」的資料,無法可依循。倒使得大齡眾有自身更大的心理問題要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