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舉內容
檢舉內容

《性別的世界觀》(一):什麼是性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在上次跨性別研討會最後,我開始疑惑,性別到底是什麼?後來在澳洲女性主義學者,同時也是一名跨女,Raewyn Connell《性別的世界觀》裡找到理論資源。雖然《性別的世界觀》往往被視為大學教學文本,因為複雜的概念不多,反倒用了許多例子說明微觀和巨觀不同視野的性別議題;但在第四、第五章相對來說比較理論的部份中,Connell用了非常身體化的談法來闡釋什麼是性別,以及性別如何作為歷史、歷史(性別)如何改變等等。同時,也能看見在Connell意義下的性別引入了時間和空間,揭示出如何在實踐場域中流動,我認為這點尤其重要,可以說是整本書的理論預設,根植於此Connell提到的性別案例才能在時間洪流之中被攤開來檢視。


***


  在推進到Connell的論述之前,不妨先來看看其他說法為什麼無法讓人滿意,特別是由性別差異著手的理論探討。

  主張性別是生殖差異的人認為,人類屬二態性的物種,也就是同一物種在生殖演化上又區分出兩種樣態。有陰莖的男性與有子宮的女性,肌肉量大、強壯的男性與瘦弱纖細的女性;就連大腦,也有所謂擅長邏輯與數學運算的男性腦,以及擅長語言和共感性較強的女性腦。睪固酮被認為是使男性較具侵略性與佔社會主導地位的原因,另外也有由演化心理學而來的「性擇」,以達爾文生物學為基礎,從繁殖策略推論到社會性別,來說明男性出軌與女生羞怯的性別差異。上述「認為生殖差異會直接反映在男女兩性之間其他的整體差異之上:例如體能與速度、實際技能、性欲、休閒嗜好、個性、智能等等」(註1,pp. 88-89),這種將身體視為「機械」,會製造出性別差異的論述主要由男性提出,用來維護現存的性別秩序,用以反駁女性主義者主張由社會建構出來的「性別角色」。然而這樣的反駁很快就被反駁。

  第一,人類身體並不完全屬於二態性,有相當多人介於之間,例如女性多了染色體X,男性則多了Y。第二,男女外在差異會隨生命歷程改變,嬰幼兒時期外表差異不大、中老年期荷爾蒙又趨於平衡。第三,成年初期,男女整體特徵也有相當多重疊的部份,例如身高。第四,不少研究指出大腦神經元具可塑性,所謂的男性腦與女性腦並非絕對。第五,天生差異論與歷史不吻合,睪固酮並非男性成為領導者的絕對原因。第六,演化心理學背後基於不切實際的個人主義,排除體制外的個人差異,且沒有一個特徵上的性別差異,真的顯示出是演化論的結果。


  那麼,由第二波女性主義者所主張的身體是「畫布」又是如何呢?此派論者認為「文化繪製出女性特質與男性特質的形象」(註1,p. 91)。從過去電視媒體對女性身體的塑造,到近代談Foucault身體規訓,女性主義哲學家Fraser進一步將性別理論化,認為性別化的身體是規訓實踐的產物。「這種規訓的成效是以肉體展現的,因為身體是『溫馴可以教化的』(docile),在社會規訓的狂風驟雨下,連生理也不得不低頭」(註1,p. 92)。舉例來說學校引進了「體能訓練課程」,形成男女身體鍛鍊的差異。而無法「溫馴教化」的身體,也可以透過暴力來達成,如隆乳和陰莖增長手術。

  然而身體是「畫布」的說法也很快遭到批評。第一,過於在乎文化意符,忽略了對意指的論述,使符號結構所指向的性別結構,最後都立基在生殖差異。比方鍛鍊女體為柔軟有彈性的體能課,如果我們忽略「柔軟有彈性的身體」之於女性的意義的闡釋,僅僅談表層的文化規訓在「身體上」的成果,那麼最後只是把生殖結構替換成社會結構來談,而終歸到底社會結構的基礎仍舊擺脫不掉「天生的生殖身體」。第二,後結構主義者批評到「身體關係不只是身體之間一對一的關係,而是隨著身體進入關係之中的整個秩序,然後賦予身體性別意義。〔...〕但是過份誇大身體的柔順性。身體或許參與了規訓的體制,但是並非因為身體是柔順的,而是因為身體主動參與了規訓」(註1,p. 93)。例如身體也會追求歡愉,參與使身體疼痛的SM活動;即便穿高跟鞋腳會痛,還是會為了某種審美而穿。身體也會反抗,例如在《男人與男孩》研究中,一名追求男子氣概的年輕男子,經常酗酒、嗑藥、搞女人、玩樂等等,最後身體停擺,病入膏肓;或是缺乏運動的身體出現異狀,最後出現同性戀認同。身體也有勞動,「這是身體被配置與消費的具體實踐,而性別意義則在具體化的過程中出現」(註1,p. 94),例如從事營建、鋼鐵等粗重工作的男性,將自己放在一種易被傷害的具體位置,同時「也可以是獲得、表現和永久保存社會化男性氣概的一種方式」(註1,p. 94)。


***


  然而具有能動性的身體仍逃離不了生殖差異的論述,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的身體配置、消費以及最終所指向的一切承受,都實踐在具有生殖意義的身體上。那麼如果身體既是「機械」又是「畫布」呢?將性與性別視作不同歸屬,前者為機械性的生殖運作,後者為畫布式的性別角色互動。1970年代一群女性主義者提出此雙元論場的模型,用以說明何以生物性不能當做女性從屬合理化的藉口(註1,p. 95)。「生物性差異所造成的侷限只限於生物論場,另外還有一個社會的(或是「文化的」、「角色的」)廣大論場,是一個自由的論場,在這裡的個人或社會都可以選擇他/她們想要的性別範型(pattern)」(註1,p. 95)。這樣的模型也影響到心理學界,提出「雙性特質」來定義性別範型,即性別是陽剛和陰柔特質的混合體。

  這波思潮重要影響了1970年代北美婦女運動,打破過去不可動搖、壓迫的性別配置,引入了身體的能動性,為我們帶來自我選擇以扭轉性別角色的可能。這個原則也促使心理學、教育、心理治療的改革,直到90年代另一股聲音出現。有研究批評到,文化選擇的差異無法解釋為何男性總比另一方受到更多的重視,更有論者直指「身體與心靈並不是始終分離的,因此我們的肉體本身就足以解釋我們的主體性」(註1,p. 97)。況且,「機械」加「畫布」的加總說法不易相容,生物性的解釋往往較有力,使得「在生物性的框架中,各種社會制度都行得通」(註1,p. 97)。

  Connell指出,雙元論場在「在大眾心理學的領域裡,身體差異與社會影響通常都是靠特徵二元論的概念結合在一起,也就是說,女人應該有一套自己的特徵,而男人又有另外一套」(註1,p. 99)。性別到底是什麼?真的有差異嗎?然而事實上許多研究都指出,特徵二元論並不可靠,性別的差異其實非常小。但在某種分類和用對摺來區分的思考習慣之中,不僅一般大眾認為沒有分別就好像沒有研究結果,研究者也往往避開虛無假設的結果。直到對後設調查進行後設分析,才漸漸突破迷思,證實早期的研究結果。然而隨之而來的問題便是,既然性別相似性推翻了特徵二元論,使我們失去將心物二元黏著起來的膠水而必須放棄雙元論場,那麼現在,我們該如何重新認識身體與社會的關係呢?


***


  Connell認為:

身體不但是社會實踐的受體(object),同時也是參與在社會實踐中的能動者(agents)--同樣的身體在同一時間內兩者兼具。身體介入的社會實踐形成了社會結構與個人生命軌跡的變化,而這個結構與變化又提供了新的實踐環境,讓相同的身體繼續介入應付。這其中有個循環不息的圈圈,連結身體過程與社會結構;事實上,這樣的循環不只一個,而是許許多多個循環在不同的時間出現,也隨著時間改變,最後總結成一個歷史過程,社會就在這個過程中體現(註1,p. 108)。

我把這樣的過程稱之為「社會體現」(social embodiment);而從身體的角度來說,也可以稱之為「身體反身的實踐」(body-reflective practice)--也就是在人類社會行為中身體同時為受體與能動者(註1,p. 108)。


  在Connell意義下,性別是一個非常生動的圖像。首先,他將同時作為受體與能動者的一整副身體視為介入社會(結構)的起點,一個具體位置,能夠張開行動的場域(arena)。而身在其中的我們,能夠藉由身體來打交道,讓一些具有社會性的事情在這個場域裡發生:包括「女人」和「男人」這種文化類別的誕生。Connell稱這一系列過程為「社會體現」,而「性別就是社會體現的特別形式。性別關係造成特定的社會結構,指涉特有的身體特質,而性別實踐則在二者之間形成一個循環」(註1,p. 109)。換言之,性別,是我的身體與其他人事物打交道所展現出來的形式,面對他者(Other),形式與形式之間所形成的動態關係,便形成了社會結構。當我的身體緊密與社會結構依存,身體也就捲入了整個歷史之中。

  也是如此,「性別涉入一長串的人類社會實踐--包括撫養小孩、生育、性行為--這些行為都必須調度人類身體的能力去孕育、生產、泌乳、給予或接受性愛歡愉等」(註1,p. 109)。這些跟生殖有關的身體實踐,Connell稱之為社會生活中的生殖場域(reproductive arena),並認為有別於「生物基礎」的傳統觀念,因為生物基礎不會影響性別實踐,甚至連構成性別實踐的範本都沒有(註1,p. 110)。Connell談到:

在性別過程中,生殖場域永遠都只是指涉的一個點,從未涵括所有與性別相關的事物。我們同時需要另外一個我稱之為「性別範疇」(gender domain)的概念,指的是社會生活中與生殖場域做社會聯繫的整個場域,不論是人與人之間或是群體與群體之間的關係,都是在這個領域中靠這樣的社會連結建構出來,因此也可以理解成性別關係。(註1,p. 111)


  生殖場域與周圍場域互相影響,形成動態關係,而這一整個被Connell稱之為「性別範疇」。而依此形構出來的性別範疇會在歷史不同時期有不同變化,也可能透過反身性的實踐來改變,例如女性主義者去性別化的策略。關於性別範疇裡不同社會體現的樣態,Connell另外舉例到,美國政府部門中有25%的女性表示曾被職場性騷擾,男性則只有6%。在澳洲,針對男性健康所做的調查發現,受到穿透性眼球傷害的病患,有88%是鄉村男性,因為婦女鮮少接觸拉直圍籬鐵絲的工作。此外還有加工食品工廠如何區隔男工與女工,以及工人在家庭中的勞務如何性別分工。

  性別體現牽涉到實踐的長期循環,在共同場域中勞動的我們,不分性別,共同參與了媒體凝視下的身體、工業經濟下的職場能力、設備機械的操作等等被性別化的過程。性別秩序影響我們的性別實踐,但反過來性別實踐也會產生不一樣的性別秩序,因此對Connell來說,真正重要的問題不是「性別能不能改變?」,而是「性別要朝向哪個方向改變?」。


***


  回到本文最一開始因跨性別研討會而產生的疑惑。在Connell義理下,跨性別所跨的「性別」,是一種在生殖場域中具體的生殖身體作為障礙,與其他場域產生衝突關係的這樣一種「性別範疇」。例如跨男護理人員提到學生時期以膠帶纏胸,跑大隊接力最後一棒時膠帶卻掉了,使他必須扶著胸部、無法全力衝刺,最後跑了第二名,又或者另外兩位跨男對無法生育的焦慮。至於Connell如何闡釋性別與歷史的關係,就留到下篇整理。


  1. 《性別的世界觀》: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14952?srsltid=AfmBOoop2J3LFqWSxkFsIkfLvdkgx5untxOhjuGObPHYEptsoVbz27gf




【延伸閱讀】

【“Trans”parency ·「跨」透透】研討會(上):跨性別到底是在跨什麼?

【“Trans”parency ·「跨」透透】研討會(下):跨性別到底是在跨什麼?

《性的正義》(一):身體變成戰場,最高級的可幹性(fuckability)

6号羊の三流世界-avatar-img
6号羊の三流世界和其他 1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21會員
96內容數
關於永續,關於閱讀,一點生活雜談,一點點創作,和哲學世界裡的甲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台灣女子簡阿貞 的其他內容
  如何理解生殖經濟在整個經濟鏈中的地位和角色?生殖權和生殖權利如何與經濟權相連結?生殖勞動、生殖科技的面向有哪些?助性技術、男女賀爾蒙補充術、代理孕母等,如何放進本文裡的討論脈絡來看。生殖正義如何可能?作者如何將女性主義身體政治的發展連結到地方?身體政治與地方、空間結合,能夠展開什麼新方向和策略?
  1988年,Wendy Harcourt到印度參加文化和發展相關的討論會,帶著剛踏入研究的熱情侃侃而談非洲女性「殘割」如何既危險又基於錯誤觀念。一結束,一位年長的學者站起來說:「你有什麼資格來告訴我們女性的身體是什麼?你來自歐洲,你的歷史和我們的歷史不同。我們已經厭倦了來自西方的這類批評!」
  從小到大我們看過許多不同類型的愛情故事,《流星花園》的浪漫愛、清水玲子的BL、《庫洛魔法使》的雪兔和桃矢,看八點檔上演劈腿、失憶又復合,在韓劇裡看大老婆如何反擊。但這些故事主角往往都是「直立人」,在我們的生活和想像裡幾乎不存在障礙者的愛情腳本。至少我是如此,對耶,他們會怎麼談戀愛呢?
  我們從「單一結構」到「兩難困境」,看到厭女的不同表現形式以及女性的兩難處境。《這是愛女,也是厭女》下篇以「多元協商」為題,面對厭女,嘗試指引出可能的消解方法。
  承接上篇,《這是愛女,也是厭女》中篇以「兩難困境」為題,為我們展開少女、女性從政者以及原住民女性的生活世界如何在父權體制下遭遇各種二元論困境。
  雖然是學術文章,卻不會艱澀。理論幫助我們理解與生活貼近的案例,包含新聞報導、文學作品、政治現況、社運議題,從「母豬教」的興起、網紅性影像流出、八里雙屍命案報導的厭女情結、《水滸傳》中的女人禍水、林奕含的小說與掙扎,再到女性政治人物的衣著、台灣解放乳頭運動、主體愛的情感教育如何可能。
  如何理解生殖經濟在整個經濟鏈中的地位和角色?生殖權和生殖權利如何與經濟權相連結?生殖勞動、生殖科技的面向有哪些?助性技術、男女賀爾蒙補充術、代理孕母等,如何放進本文裡的討論脈絡來看。生殖正義如何可能?作者如何將女性主義身體政治的發展連結到地方?身體政治與地方、空間結合,能夠展開什麼新方向和策略?
  1988年,Wendy Harcourt到印度參加文化和發展相關的討論會,帶著剛踏入研究的熱情侃侃而談非洲女性「殘割」如何既危險又基於錯誤觀念。一結束,一位年長的學者站起來說:「你有什麼資格來告訴我們女性的身體是什麼?你來自歐洲,你的歷史和我們的歷史不同。我們已經厭倦了來自西方的這類批評!」
  從小到大我們看過許多不同類型的愛情故事,《流星花園》的浪漫愛、清水玲子的BL、《庫洛魔法使》的雪兔和桃矢,看八點檔上演劈腿、失憶又復合,在韓劇裡看大老婆如何反擊。但這些故事主角往往都是「直立人」,在我們的生活和想像裡幾乎不存在障礙者的愛情腳本。至少我是如此,對耶,他們會怎麼談戀愛呢?
  我們從「單一結構」到「兩難困境」,看到厭女的不同表現形式以及女性的兩難處境。《這是愛女,也是厭女》下篇以「多元協商」為題,面對厭女,嘗試指引出可能的消解方法。
  承接上篇,《這是愛女,也是厭女》中篇以「兩難困境」為題,為我們展開少女、女性從政者以及原住民女性的生活世界如何在父權體制下遭遇各種二元論困境。
  雖然是學術文章,卻不會艱澀。理論幫助我們理解與生活貼近的案例,包含新聞報導、文學作品、政治現況、社運議題,從「母豬教」的興起、網紅性影像流出、八里雙屍命案報導的厭女情結、《水滸傳》中的女人禍水、林奕含的小說與掙扎,再到女性政治人物的衣著、台灣解放乳頭運動、主體愛的情感教育如何可能。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你以為孩子是爸媽「各出一半」?事實是,媽媽出得更多!除了基因對半分以外,受精卵的粒線體、營養、細胞環境和體積 ⋯⋯ 都是媽媽給的。本文帶你了解卵子和精子對受精卵貢獻的差異、母親在受孕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並思考雙方對孩子的影響力。
大學生如何透過創業競賽累積實戰經驗、拓展人脈、提升技能並獲取獎金,進而提升個人競爭力。文章分享了參與創業競賽的心路歷程,以及尋找創業點子、製作簡報、團隊合作等實用技巧。
含 AI 應用內容
#創業#競賽#簡報
avatar-avatar
Carry Kuo
發佈於格友大廳

各位水手、格友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的主題專家CK船長,

今天又是週四了,讓我們一起出航,探索生涯與職涯!

 

先前有跟各位格友介紹過,CK船長一家都是創作者,

除了我的文字創作之外,我和CK嫂也是一個影音創作團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Likee這個App,雖然現在已經沒落,

在當初Likee與TikTok短影音平台大戰時,我們的Likee帳號有超過170萬的追蹤者,

但後來如大家所知流量都在TikTok了,只能說我們當初站錯邊QQ

 

盡管當時的工作強度超高,每個月要發佈100支短影片,甚至雙方家人都不在同一縣市,

但是我們仍然決定在小孩3歲以前,完全都自己顧,不聘請保母,

這是因為我們希望跟孩子有更多相處時間,還有CK嫂她是印尼華僑,不習慣台灣的教養環境,

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的移動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語言能力,我們便決定將英文當作小孩的第一語言,

有趣的是我的工作也經常接觸歐美客戶,在家中還得全英文溝通,因此雖然住在台灣,但一直有住在國外的錯覺XD

 

CKJ (CK junior)直到3歲上幼兒園才開始學中文,

雖然一開始很辛苦,但我們依然堅持在家英文、在校中文的使用環境,讓他的中文逐漸上了軌道,

其實我們原本並沒有計畫要搬到印尼的,但因為印尼的事業變動只好舉家搬過來,

還好我們將英文當作第一語言,CKJ在印尼可以無縫銜接國際學校,適應的超級快!

 

能遇到CK嫂很幸運,她讓我的生活多采多姿又充滿活力,

還能一起在幼兒教養、各種家庭觀念上如此契合,她就是我的女王!

 

各位格友們,大家在聘請保母、以及幼兒教養上又有哪些考量與經驗呢?趕快來分享吧!

 

----------------------

方格活動訊息:

[為女性而寫]:Queen 方格女王主題活動,獻給心中光芒萬丈的女王!

[野格團招募]:想加入野格團跟 CK 船長成為隊友嗎?趕快手刀申請~

[0元數位商品]:CK On Board文章閱讀指南|分析沙龍所有文章內 3 大主題 + 15 大關鍵字

[格友專屬信箱]:想要跟主題專家們互動 & 問題詢問,請投稿到這裡!

[智慧客服機器人]:方格子客服功能,與機器人聊聊~

以前女性總是被現實的生理時鐘推著走,在黃金生育期內做決定,但現代科技讓我們有機會專注自己,先探索世界、衝刺事業,讓人生有更多可能性。科技改變了一切,我們不必被生育時鐘壓得喘不過氣,如果未來我真的想要孩子、想當媽媽,我會慶幸當初給了自己這個選擇;即使最後選擇不生,也不會有遺憾,因為都是出於我的決定。
今年冬天我的皮膚特別乾,可能是年紀大了😱,原本使用的保養品,保濕力不夠,我想應該是要使用更保濕的產品了吧!
這是一本探索女性如何在現代社會中掌握生育權的主題書。隨著現代女性在職場與生活方式的變遷,有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面對「是否生育」這個重要決定,尤其是當事業、生活目標或是個人需求未必能與生育計劃同步時,讓妳的「卵子」凍齡、讓時間停佇、保留生育選擇權的選項。
你以為孩子是爸媽「各出一半」?事實是,媽媽出得更多!除了基因對半分以外,受精卵的粒線體、營養、細胞環境和體積 ⋯⋯ 都是媽媽給的。本文帶你了解卵子和精子對受精卵貢獻的差異、母親在受孕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並思考雙方對孩子的影響力。
大學生如何透過創業競賽累積實戰經驗、拓展人脈、提升技能並獲取獎金,進而提升個人競爭力。文章分享了參與創業競賽的心路歷程,以及尋找創業點子、製作簡報、團隊合作等實用技巧。
含 AI 應用內容
#創業#競賽#簡報
avatar-avatar
Carry Kuo
發佈於格友大廳
src

各位水手、格友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的主題專家CK船長,

今天又是週四了,讓我們一起出航,探索生涯與職涯!

 

先前有跟各位格友介紹過,CK船長一家都是創作者,

除了我的文字創作之外,我和CK嫂也是一個影音創作團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Likee這個App,雖然現在已經沒落,

在當初Likee與TikTok短影音平台大戰時,我們的Likee帳號有超過170萬的追蹤者,

但後來如大家所知流量都在TikTok了,只能說我們當初站錯邊QQ

 

盡管當時的工作強度超高,每個月要發佈100支短影片,甚至雙方家人都不在同一縣市,

但是我們仍然決定在小孩3歲以前,完全都自己顧,不聘請保母,

這是因為我們希望跟孩子有更多相處時間,還有CK嫂她是印尼華僑,不習慣台灣的教養環境,

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的移動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語言能力,我們便決定將英文當作小孩的第一語言,

有趣的是我的工作也經常接觸歐美客戶,在家中還得全英文溝通,因此雖然住在台灣,但一直有住在國外的錯覺XD

 

CKJ (CK junior)直到3歲上幼兒園才開始學中文,

雖然一開始很辛苦,但我們依然堅持在家英文、在校中文的使用環境,讓他的中文逐漸上了軌道,

其實我們原本並沒有計畫要搬到印尼的,但因為印尼的事業變動只好舉家搬過來,

還好我們將英文當作第一語言,CKJ在印尼可以無縫銜接國際學校,適應的超級快!

 

能遇到CK嫂很幸運,她讓我的生活多采多姿又充滿活力,

還能一起在幼兒教養、各種家庭觀念上如此契合,她就是我的女王!

 

各位格友們,大家在聘請保母、以及幼兒教養上又有哪些考量與經驗呢?趕快來分享吧!

 

----------------------

方格活動訊息:

[為女性而寫]:Queen 方格女王主題活動,獻給心中光芒萬丈的女王!

[野格團招募]:想加入野格團跟 CK 船長成為隊友嗎?趕快手刀申請~

[0元數位商品]:CK On Board文章閱讀指南|分析沙龍所有文章內 3 大主題 + 15 大關鍵字

[格友專屬信箱]:想要跟主題專家們互動 & 問題詢問,請投稿到這裡!

[智慧客服機器人]:方格子客服功能,與機器人聊聊~

以前女性總是被現實的生理時鐘推著走,在黃金生育期內做決定,但現代科技讓我們有機會專注自己,先探索世界、衝刺事業,讓人生有更多可能性。科技改變了一切,我們不必被生育時鐘壓得喘不過氣,如果未來我真的想要孩子、想當媽媽,我會慶幸當初給了自己這個選擇;即使最後選擇不生,也不會有遺憾,因為都是出於我的決定。
今年冬天我的皮膚特別乾,可能是年紀大了😱,原本使用的保養品,保濕力不夠,我想應該是要使用更保濕的產品了吧!
這是一本探索女性如何在現代社會中掌握生育權的主題書。隨著現代女性在職場與生活方式的變遷,有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面對「是否生育」這個重要決定,尤其是當事業、生活目標或是個人需求未必能與生育計劃同步時,讓妳的「卵子」凍齡、讓時間停佇、保留生育選擇權的選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健全人要如何了解身障者的性(sexuality)?對於作為健全人同時又是女性的我,女性主義是否提供介入的可能性?剛接觸《傴僂》,對這本小說僅有包括贏得芥川獎的初步認識時,我帶著這些疑問翻開了它。
Thumbnail
這個有趣研究有許多研究限制,但可以看出現在許多「演化心理學」學者的研究方向。 這類研究為什麼重要?因為有重量級學者以這類研究,認為女性之間因為演化得來的同性競爭、比較的敵意,是國高中女生霸凌、以及辦公室女性同事惡性攻擊的重要原因。
Thumbnail
臺大出版中心於2014年12月舉辦了「面對差異的哲學」系列講座,第一場次的講題為「性別差異:伊瑞葛來的女性主義哲學」,主講人為《伊瑞葛來――堅持性別差異的哲學》作者、任教於國立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的朱崇儀教授,主持人則為東吳大學哲學系的林正弘教授。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的性別平等下,我們真的秉棄所有偏見與歧視?或者在性別平等的現狀下是大眾理所當然?觀察身邊從親戚到明星,原來性別偏見無處不在。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隨著女權思想的進一步深入人心,這個社會開始走向一個前所未有的極端。作為統治階層,女性們漸漸喪失了對男性的基本同理心。在她們扭曲的思維中,男性不再被視為平等的人類,而僅僅是可以剝削的工具和資源。
Thumbnail
性解放和女性主義的內心糾結。「性解放」應該被看作是一個個體化的選擇和可能的道路,而不是一個唯一的正確答案。本文探討了現代女性的內心糾結,探索女性主義、性解放、約砲以及性解放的培力經驗。香水百合提出了思考方向與執行之間的矛盾,希望女性能夠有自己的態度,並且分享了關於愛與性之間的感情故事。
Thumbnail
一個人可能「既是無性別、又是流性別、多元性別、自成一個性別」~這大概就是我體會到的酷兒精神吧?
Thumbnail
2023年出版性別主題書中,我自己閱讀後印象深刻的三本書《始於極限》、《性的正義》與《集合體》外,也推薦臉譜出版的《黎.米勒》,這位萬花筒女攝影師的傳奇人生也很值得一閱~
Thumbnail
★為何世間會有男人喜歡男人,心靈卻自認為是女性? 甚至喜歡穿女裝 ? 而相反的是女人喜歡穿男裝,裝扮成男性,卻喜歡女性? 地府判官說 : [ 只因過去多生多世是女身,今生轉了男身以後,他的[ 潛意識 ]還是女性的思維模式而轉不過來,於是他就不喜歡女性,還是一如過往一樣喜歡男性。]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健全人要如何了解身障者的性(sexuality)?對於作為健全人同時又是女性的我,女性主義是否提供介入的可能性?剛接觸《傴僂》,對這本小說僅有包括贏得芥川獎的初步認識時,我帶著這些疑問翻開了它。
Thumbnail
這個有趣研究有許多研究限制,但可以看出現在許多「演化心理學」學者的研究方向。 這類研究為什麼重要?因為有重量級學者以這類研究,認為女性之間因為演化得來的同性競爭、比較的敵意,是國高中女生霸凌、以及辦公室女性同事惡性攻擊的重要原因。
Thumbnail
臺大出版中心於2014年12月舉辦了「面對差異的哲學」系列講座,第一場次的講題為「性別差異:伊瑞葛來的女性主義哲學」,主講人為《伊瑞葛來――堅持性別差異的哲學》作者、任教於國立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的朱崇儀教授,主持人則為東吳大學哲學系的林正弘教授。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的性別平等下,我們真的秉棄所有偏見與歧視?或者在性別平等的現狀下是大眾理所當然?觀察身邊從親戚到明星,原來性別偏見無處不在。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隨著女權思想的進一步深入人心,這個社會開始走向一個前所未有的極端。作為統治階層,女性們漸漸喪失了對男性的基本同理心。在她們扭曲的思維中,男性不再被視為平等的人類,而僅僅是可以剝削的工具和資源。
Thumbnail
性解放和女性主義的內心糾結。「性解放」應該被看作是一個個體化的選擇和可能的道路,而不是一個唯一的正確答案。本文探討了現代女性的內心糾結,探索女性主義、性解放、約砲以及性解放的培力經驗。香水百合提出了思考方向與執行之間的矛盾,希望女性能夠有自己的態度,並且分享了關於愛與性之間的感情故事。
Thumbnail
一個人可能「既是無性別、又是流性別、多元性別、自成一個性別」~這大概就是我體會到的酷兒精神吧?
Thumbnail
2023年出版性別主題書中,我自己閱讀後印象深刻的三本書《始於極限》、《性的正義》與《集合體》外,也推薦臉譜出版的《黎.米勒》,這位萬花筒女攝影師的傳奇人生也很值得一閱~
Thumbnail
★為何世間會有男人喜歡男人,心靈卻自認為是女性? 甚至喜歡穿女裝 ? 而相反的是女人喜歡穿男裝,裝扮成男性,卻喜歡女性? 地府判官說 : [ 只因過去多生多世是女身,今生轉了男身以後,他的[ 潛意識 ]還是女性的思維模式而轉不過來,於是他就不喜歡女性,還是一如過往一樣喜歡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