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不會說話的人,其實在表達另一種專業

看起來不會說話的人,其實在表達另一種專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別再練說話技巧了,你要練習的是:讓對方想講
圖片來源:pexels

圖片來源:pexels


面試時,我們都在找線索。


有些線索來自自我介紹,有些來自作品集,

還有一些,來自對方怎麼說出「他為什麼這樣做」。


前幾天面試一位設計職,履歷不出色,經歷以接案為主。


他說話不快,也不太會主動補充細節。 如果是以「表達力」作為面試判準的主管,可能五分鐘內就下結論了:不行。


但作品集一打開,我就知道他不是沒能力。


不是風格驚艷的那種,而是乾淨、穩、有思考痕跡。 有些頁面很明顯經過收斂,不是套版,也不是堆疊。


我問他一張圖的排版邏輯。


他思考了一下,講得很清楚。 不是那種滔滔不絕的講法,而是能對得上行為與設計之間的關係。 我後來換了問法:「如果這張圖要重做一次,你會保留什麼?」 他停了三秒,回我一個乾淨、有邏輯的答案。 那不是話術,是判斷力。



圖片來源:pexels

圖片來源:pexels


很多人會錯過這種人,因為他不搶答,也不自賣。


這其實是我們在面試中常遇到的「表達偏誤」(expression bias):


表達能力,被誤認為判斷能力;

語速快,被當成理解快;

說話流暢,被認為是能幹。


但實際上,許多高潛力人才屬於「深層加工型思維」:


他們對資訊的理解不會即時反饋,而是內化之後慢慢消化、組織出來。 這類型的人,擅長處理複雜問題,但不擅長快速表達。 也因此,他們常在一場節奏偏快的面試中,完全被誤判。



我後來理解他工作方式的幾個特徵:

  • 他習慣獨立處理,不擅長多人即時協作
  • 他需要比較安靜的節奏去思考,但交付成果通常很完整
  • 他不擅長 verbal pitch,但能用成果自己說話


這樣的人才,不是不適任,而是不適合過度干擾的環境


問題不在他身上,而在組織是否有準備好對應的協作模式。


我們最後沒有合作。


因為我知道,他如果進來,會被我們的工作方式消耗掉。 不是他不好,而是環境沒那麼適合他。 我跟他說:「你應該繼續接案。等我這邊有單點合作的機會,再找你。」 他點頭,我們留下聯絡方式。

圖片來源:pexels

圖片來源:pexels


能不能看懂這種人,是一種管理者的判斷力。


不是所有人才都適合被「請進來」,


有些人要換種方式合作; 有些人,不適合改變節奏,只適合留在自己舒服的軌道上。


如果你用錯判斷方式,不只是錯過一個人,


可能還會讓整個團隊錯失一種安靜但穩定的節奏維度


所以我一直記得那場面試,


不是因為我面試得多好, 而是我看到了一種人才,

他不會自己搶著讓人看見, 但看見他的人,會記很久。


avatar-img
誠實的公關人
28會員
46內容數
內容創作者|市場觀察者|品牌思維實踐者 我寫市場趨勢、職場洞察、內容行銷, 有時拆解產業現象,有時只是記錄身邊的真實故事。 寫作不是答案,而是一種提問方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誠實的公關人 的其他內容
有些人對別人很溫柔,對自己卻從不留情。 你以為那叫自律,其實是長期的自我否定在說話。 我曾經也是,只要犯一點錯,就覺得自己沒資格繼續努力。 直到我遇見一位主管,用冷漠與羞辱摧毀我的信心, 我才發現,最兇的那個人,不是他,是我自己。
當了管理者之後,我不再追求高產,也沒時間整天寫作。 但我沒有放棄,只是學會用另一種方式留下來—— 每天清晨、午休、睡前,寫幾句話,不為產出,只為還在場。 這不是心法,也不是時間管理,而是一種鬆弛感寫作的日常節奏。 如果你也曾在工作與創作之間拉扯,也許這篇文字能陪你坐一會。
別再收藏一堆 AI 工具清單了。真正讓我節省時間的,不是學會 50 種 prompt,而是把 ChatGPT 用在最該省力的地方。這篇不是教學,而是我怎麼用一個免費工具,重構行銷部的工作流程與判斷邏輯。寫給那些還在觀望的人,也寫給想少做一點、做得更對的人看。
你有沒有遇過這種時刻——明明準備得很好,卻在關鍵時刻卡住?簡報冷場、談判失敗、決策受阻,突如其來的變數讓你措手不及。但真正的高手,從不依賴臨場反應,而是提前在腦海裡演練所有可能的場景。這不是迷信,而是一種「心理預演」——透過想像最糟的狀況,找到最佳應對策略。
你是不是也掉進了「能者多勞」的陷阱?做得多、做得快,以為主管會看見價值,最後卻發現自己變成「救火隊長」,哪裡有問題就衝去哪裡滅火,累得半死,卻沒人幫你分擔。如果你發現自己越來越忙,卻越來越卡關,也許該問問自己:你一直在救火,還是你開始讓火燒不下去?
義大利時尚品牌 SISLEY 與 Benetton 宣布 2025年 3 月底全面撤出台灣,並展開清倉特賣。Benetton 曾在台灣一年開 50 家門市,如今全數撤出,SISLEY 也跟著退出。這不只是個案,而是市場變遷的縮影,特別是中高端品牌,應該從中學到什麼?
有些人對別人很溫柔,對自己卻從不留情。 你以為那叫自律,其實是長期的自我否定在說話。 我曾經也是,只要犯一點錯,就覺得自己沒資格繼續努力。 直到我遇見一位主管,用冷漠與羞辱摧毀我的信心, 我才發現,最兇的那個人,不是他,是我自己。
當了管理者之後,我不再追求高產,也沒時間整天寫作。 但我沒有放棄,只是學會用另一種方式留下來—— 每天清晨、午休、睡前,寫幾句話,不為產出,只為還在場。 這不是心法,也不是時間管理,而是一種鬆弛感寫作的日常節奏。 如果你也曾在工作與創作之間拉扯,也許這篇文字能陪你坐一會。
別再收藏一堆 AI 工具清單了。真正讓我節省時間的,不是學會 50 種 prompt,而是把 ChatGPT 用在最該省力的地方。這篇不是教學,而是我怎麼用一個免費工具,重構行銷部的工作流程與判斷邏輯。寫給那些還在觀望的人,也寫給想少做一點、做得更對的人看。
你有沒有遇過這種時刻——明明準備得很好,卻在關鍵時刻卡住?簡報冷場、談判失敗、決策受阻,突如其來的變數讓你措手不及。但真正的高手,從不依賴臨場反應,而是提前在腦海裡演練所有可能的場景。這不是迷信,而是一種「心理預演」——透過想像最糟的狀況,找到最佳應對策略。
你是不是也掉進了「能者多勞」的陷阱?做得多、做得快,以為主管會看見價值,最後卻發現自己變成「救火隊長」,哪裡有問題就衝去哪裡滅火,累得半死,卻沒人幫你分擔。如果你發現自己越來越忙,卻越來越卡關,也許該問問自己:你一直在救火,還是你開始讓火燒不下去?
義大利時尚品牌 SISLEY 與 Benetton 宣布 2025年 3 月底全面撤出台灣,並展開清倉特賣。Benetton 曾在台灣一年開 50 家門市,如今全數撤出,SISLEY 也跟著退出。這不只是個案,而是市場變遷的縮影,特別是中高端品牌,應該從中學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