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記)媽媽說:那頭牛的名字,叫做「大畜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媽媽說,外公的牛不只耕田,搭配牛車也載砂石,養活了一家人;記憶中的童年,清楚的一幕是從清晨撿石頭開始的。


我們坐下來,繼續昨天的故事

這是我們家露營的第二天上午。

我剛帶小朋友參加完營地的生態導覽與滑索體驗,回到營地的樹下,看到爸媽在樹下休息,我便走過去問她:「媽媽,昨天講到你小時候會幫忙農務,我想繼續了解,妳們那時候家裡主要靠什麼過生活?」

她看著遠方,想了一下,接著說:「你外公不只種田,還有一頭水牛與一台牛車,那是我們家重要的收入來源。」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外公有牛車這件事,讓我忍不住繼續問下去。


那是一頭,沒被取過名字的水牛

媽媽說,外公是當時少數擁有牛與牛車的農戶之一。水牛是黑色的,彎彎的角,養在三合院側邊護龍的一個小空間裡。那時候大家都很窮,家畜對一戶人家來說,是工具,也是一份責任。

我問她:「那頭牛有名字嗎?」

她搖搖頭,笑了一下說:「沒有啦,以前鄉下人都不會幫牛取名字,都叫『大畜生』(閩南語:tōa-tio̍h-senn)。」
raw-image


她說,牛是幫忙家裡犁田的,有時也會被牽去幫其他沒牛的農戶犁田賺取外快。牛車屬於一個生財工具,主要是載運砂石——還記得清晨六點多就出門,去附近三塊厝反方向的斜坡往上左轉,往前一段有稱為「湖水坑」地名的溪水旁,媽媽會與大三歲的大姨媽與小她三歲的大舅舅,會幫外公撿石頭、篩洗砂子,忙到早上七點半前再趕著去上小學。

那個年代,蓋房子的需求開始多了,有人需要砂石,外公就接下這樣的工作。石頭、砂子由他們早上一起合作處理,等他們上課去時,外公就用牛車運去給需要的工地,因此可以比其他人更早運送完第一批。


那段日子裡,牛車不只是工具

媽媽說,與牛車交織的生活,是一家人早年的經濟命脈。除了耕田、運送、賺錢,也串起了一家人合作分工的節奏。

說著說著,媽媽停頓了一下,她說以前家裡養過不只一頭牛,有一次牛生病快不行時,整個家裡的氣氛非常沉重。那個時代,那頭牛後來只能被送去肉販子那邊。

「雖然起初是經濟原因飼養,但時間久了,就像家裡的一份子一樣,而兄弟姊妹們都會被交代要去照顧水牛。」她說,「很多鄉下人到現在都不吃牛肉,就是這個原因。」

那一刻才慢慢理解,「不吃牛肉」這件事,對許多人來說不僅是宗教信仰,更是一種情感的牽絆。


除了田地以外的食物,都從哪裡來?

我問媽媽:「除了米飯,平常都吃什麼?」

她說,主要還是靠水稻,一年兩收。收成後會把稻穀儲存下來,等需要時才拿去「輾米廠」處理成白米。因為是公地放領的自耕地,每次收成都要繳交「田賦」與「水租」,剩下的才是自家的儲糧。

除了米,家裡會種一些雜糧與瓜果。像是冬季番薯、白蘿蔔(閩南語「菜頭」),可以曬乾醃漬,存起來當長期食材。

家裡三合院後面,散養雞與鴨,讓他們在附近自我成長。平常偶而有蛋可以吃,但主要是過年過節可以宰殺來祭拜神明或祖先,此時才可能會有不一樣的加菜。她也提到:

「如果有誰家女兒嫁出去懷孕了,會算準要坐月子的時間,娘家就會提前幾個月開始養雞,等小孩出生後,當作月子期間的補品。」

說這段時,我腦中浮現了一幅畫面:幾隻雞與鴨,靜靜地走在三合院附近的泥地裡,影響著一戶戶農家的生活。

雞鴨與生活

雞鴨與生活



番薯大功用,不似近代小吃店的選擇

媽媽還說,當時很多家戶會在三合院的一角蓋個小豬圈,養幾頭豬。豬隻主要吃什麼?並不是我們印象中的廚餘,因為那個物資缺乏的時代,人吃的都不足怎麼可能會有廚餘?

主要的食物就是番薯,還有現在餐廳裡常見的「番薯葉」。

她笑說:「你們現在都炒來配飯吃,以前那是餵豬的啦!」

原來,三冬種植雜糧,考慮到好照顧與生長快的特質,番薯除了是額外的食物來源,更是為了養豬;番薯葉是土地肥力與豬的飼料,番薯本身吃剩的也會餵。這些豬長大後,可能變成婚禮或祭拜活動的用途。

在這樣的日子裡,一塊地、一群雞鴨、幾隻豬、一片番薯田,從不浪費。每個生命都有它的循環、它的意義。

豬圈

豬圈



媽媽說完話後,忽然隱約感受到「外公的樣子」

外公在我很小的時候過世,我對其完全沒有印象。

這段對話,是接近中午,營地邊的家庭歷史再現。媽媽講的話,引領我走進的一段真實回憶,那是一個我從未看見的外公形象:

牽著牛、撿著石頭、載著砂,清晨出門、傍晚回家, 一頭牛、一台車、一家人——肩負著整家人的希望,一步一腳印的踩踏著。


後記

很快地要吃飯了,我們聊了很多,講完時天已熱了起來。

我沉浸在媽媽故事中那頭「沒名字的大畜生」、還瞥見那個時代,默默為了平凡日子打拼,只為養活身後一家子人的父親形象,我似乎又多了一層理解。

很慶幸我開了這個頭。

因為,真正的認識,不是從交談出發,而是從願意「好好聽」開始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本文記錄了作者與母親關於童年在臺灣農村生活的訪談,從母親的童年經歷,以及政府的土地改革政策,如「375減租」和「耕者有其田」,探討了土地、語言和記憶的重量,以及身為那個時代臺灣農村女性的沈默、堅韌與現實。
從清明祭祖的日常,到露營夜晚的對話,本文作者反思與父母之間看似親密卻缺乏深度連結的關係。透過觀察父親的行為和自身經驗,作者探討臺灣傳統家庭中父母與子女間的隔閡,以及如何嘗試修復這段關係。文章也觸及了時代背景對父母觀唸的影響,以及作者對未來世代家庭關係的期許。
當我們在組織中不斷成長、面對越來越多挑戰時,會發現光是「看得懂」問題還不夠。這篇文章從與一位思辨力強的夥伴對談出發,回顧自己十年前在職場上的稜角與轉變,分享如何從聰明的表現者,轉化為懂得陪伴與等待的領導者。真正的成熟,是看見問題後,懂得忍住不說,等到對的人、對的時機,再出手。
這篇文章探討職場任務的選擇與執行,強調「做對的事」與「把事做對」的差異,並分享如何將被動接受的任務轉化為主動承擔的使命。文中提及作者的親身經歷,以及透過跨部門共學活動引發的職場反思,鼓勵讀者從被動執行任務轉變為主動創造價值。
大型組織中,跨部門協作常因過度專注技術而忽略使用者需求。本文以作者自身經驗,闡述如何避免將MVP(最小可行性產品)淪為「技術自嗨」,並強調回歸使用者需求的重要性,提醒專業人士應先釐清「為何而戰」,才能避免資源浪費,真正發揮專業價值。
(啃趣)環島系列第一天,內湖出發,歷經富貴角、三貂角兩個極點,總共騎了174公里。沿路經歷路線迷航、Google map的沙灘誤導、黑夜中推車攻坡的時刻,這不是一趟效率之旅,而是一場練習與「自己對話」的旅程。
本文記錄了作者與母親關於童年在臺灣農村生活的訪談,從母親的童年經歷,以及政府的土地改革政策,如「375減租」和「耕者有其田」,探討了土地、語言和記憶的重量,以及身為那個時代臺灣農村女性的沈默、堅韌與現實。
從清明祭祖的日常,到露營夜晚的對話,本文作者反思與父母之間看似親密卻缺乏深度連結的關係。透過觀察父親的行為和自身經驗,作者探討臺灣傳統家庭中父母與子女間的隔閡,以及如何嘗試修復這段關係。文章也觸及了時代背景對父母觀唸的影響,以及作者對未來世代家庭關係的期許。
當我們在組織中不斷成長、面對越來越多挑戰時,會發現光是「看得懂」問題還不夠。這篇文章從與一位思辨力強的夥伴對談出發,回顧自己十年前在職場上的稜角與轉變,分享如何從聰明的表現者,轉化為懂得陪伴與等待的領導者。真正的成熟,是看見問題後,懂得忍住不說,等到對的人、對的時機,再出手。
這篇文章探討職場任務的選擇與執行,強調「做對的事」與「把事做對」的差異,並分享如何將被動接受的任務轉化為主動承擔的使命。文中提及作者的親身經歷,以及透過跨部門共學活動引發的職場反思,鼓勵讀者從被動執行任務轉變為主動創造價值。
大型組織中,跨部門協作常因過度專注技術而忽略使用者需求。本文以作者自身經驗,闡述如何避免將MVP(最小可行性產品)淪為「技術自嗨」,並強調回歸使用者需求的重要性,提醒專業人士應先釐清「為何而戰」,才能避免資源浪費,真正發揮專業價值。
(啃趣)環島系列第一天,內湖出發,歷經富貴角、三貂角兩個極點,總共騎了174公里。沿路經歷路線迷航、Google map的沙灘誤導、黑夜中推車攻坡的時刻,這不是一趟效率之旅,而是一場練習與「自己對話」的旅程。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你所失去的,本就不屬於你 你正經歷的,皆在淬煉未來的自己 別急,事緩則圓,人緩則安 允許自己慢慢來。 ▉為什麼我們總是這麼著急?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習慣了即時滿足。 一封訊息沒有立即回覆,就開始焦慮; 努力了幾個月看不到成果,就覺得自己白費力氣; 看到別人比自己更快成功,便懷疑自己的
這篇文章整理了14個免費出國計畫與平臺,包含短期交流和長期實習,涵蓋各個產業領域,例如領導力、國際關係、創業、商業管理、旅遊、行銷、非營利組織、工程、科學、技術等。文中詳細介紹每個計畫的簡介、申請時間、出國時間、產業領域以及申請資格等資訊,並提供個人建議,幫助讀者快速掌握資訊,挑選最適合自己的方案。
你所失去的,本就不屬於你 你正經歷的,皆在淬煉未來的自己 別急,事緩則圓,人緩則安 允許自己慢慢來。 ▉為什麼我們總是這麼著急?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習慣了即時滿足。 一封訊息沒有立即回覆,就開始焦慮; 努力了幾個月看不到成果,就覺得自己白費力氣; 看到別人比自己更快成功,便懷疑自己的
這篇文章整理了14個免費出國計畫與平臺,包含短期交流和長期實習,涵蓋各個產業領域,例如領導力、國際關係、創業、商業管理、旅遊、行銷、非營利組織、工程、科學、技術等。文中詳細介紹每個計畫的簡介、申請時間、出國時間、產業領域以及申請資格等資訊,並提供個人建議,幫助讀者快速掌握資訊,挑選最適合自己的方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就能get 同款 韓系質感包👜 而且獨家下殺 299元up 讓它成為你的 必備單品吧! - momo優惠折扣碼 領取超簡單❤️ 點擊右下角 會員中心 - 折價券 輸入 FLOWERMOMO 點擊歸戶 就能領取 商店優惠券 啦! - https://momo.dm/RaFNzR
Thumbnail
momo店+ S999純銀四葉草項鍊,精緻細膩,代表愛情、希望、信念與幸運,是送給自己或別人的完美禮物。限時下殺299元起,超取免運!
過去或現在? 「小桃?」一家人在爺爺回來的一個禮拜後,一起吃烤雞,桌上的大烤雞香味撲鼻,把小桃香的直流口水,「小桃?」媽媽又在叫她一次,因為她已經把手伸出去,把一隻雞腿拔下來,「好香~」小桃一邊流口水一邊埋怨道,這時在廚房幫忙的爺爺也來助攻,但是是幫媽媽,爺爺以說故事德名義,但小桃回房間,問她
Thumbnail
那是一個燠熱的早晨,阿霞騎著腳踏車、戴著斗笠,在人潮洶湧的市場裡出攤。車子後座一箱又一箱的甜粿,最上層的是昨天半夜剛出爐的油飯。油飯的熱氣還沒散,氤氳而升,似乎還在加熱著直達米心。她才剛將腳踏車停妥,熟識的客人便簇擁而來。
Thumbnail
從前有一座小村莊,住著一個老阿婆,老阿婆的孩子都在外地辛勤工作,她一個人吃住沒問題,很少讓孩子擔心。小村莊的人大都以種植作物為主,但也經常為了口腹之慾獵殺各種動物,阿婆生死看多了,經常規勸年輕人不要為了娛樂或口慾殺生,尤其是懷孕的動物,那是造孽。年輕人覺得打獵是天經地義,因此沒有人理會阿婆的囉嗦。
Thumbnail
阿嬤的代表:裁縫車 阿公的代表:整理好的小冊子與打理清爽的帥樣 79年生的讀書狀況
Thumbnail
阿嬤說過的年輕事蹟、阿嬤影響、屬於阿嬤的食物味
Thumbnail
一篇反映台灣百年經濟發展狀況和物價水平的短篇故事。台灣庶民生活的歷史軌跡,就在你我的身邊。或許你在學校所學到的資訊,和歷史真實發生事蹟相左。國父活著時所唱的國歌和致敬的國旗,和我們的一樣嗎? 為什麼長輩會常常跟我們說要買房,免得錢變薄?或許這篇小故事可以告訴你答案。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就能get 同款 韓系質感包👜 而且獨家下殺 299元up 讓它成為你的 必備單品吧! - momo優惠折扣碼 領取超簡單❤️ 點擊右下角 會員中心 - 折價券 輸入 FLOWERMOMO 點擊歸戶 就能領取 商店優惠券 啦! - https://momo.dm/RaFNzR
Thumbnail
momo店+ S999純銀四葉草項鍊,精緻細膩,代表愛情、希望、信念與幸運,是送給自己或別人的完美禮物。限時下殺299元起,超取免運!
過去或現在? 「小桃?」一家人在爺爺回來的一個禮拜後,一起吃烤雞,桌上的大烤雞香味撲鼻,把小桃香的直流口水,「小桃?」媽媽又在叫她一次,因為她已經把手伸出去,把一隻雞腿拔下來,「好香~」小桃一邊流口水一邊埋怨道,這時在廚房幫忙的爺爺也來助攻,但是是幫媽媽,爺爺以說故事德名義,但小桃回房間,問她
Thumbnail
那是一個燠熱的早晨,阿霞騎著腳踏車、戴著斗笠,在人潮洶湧的市場裡出攤。車子後座一箱又一箱的甜粿,最上層的是昨天半夜剛出爐的油飯。油飯的熱氣還沒散,氤氳而升,似乎還在加熱著直達米心。她才剛將腳踏車停妥,熟識的客人便簇擁而來。
Thumbnail
從前有一座小村莊,住著一個老阿婆,老阿婆的孩子都在外地辛勤工作,她一個人吃住沒問題,很少讓孩子擔心。小村莊的人大都以種植作物為主,但也經常為了口腹之慾獵殺各種動物,阿婆生死看多了,經常規勸年輕人不要為了娛樂或口慾殺生,尤其是懷孕的動物,那是造孽。年輕人覺得打獵是天經地義,因此沒有人理會阿婆的囉嗦。
Thumbnail
阿嬤的代表:裁縫車 阿公的代表:整理好的小冊子與打理清爽的帥樣 79年生的讀書狀況
Thumbnail
阿嬤說過的年輕事蹟、阿嬤影響、屬於阿嬤的食物味
Thumbnail
一篇反映台灣百年經濟發展狀況和物價水平的短篇故事。台灣庶民生活的歷史軌跡,就在你我的身邊。或許你在學校所學到的資訊,和歷史真實發生事蹟相左。國父活著時所唱的國歌和致敬的國旗,和我們的一樣嗎? 為什麼長輩會常常跟我們說要買房,免得錢變薄?或許這篇小故事可以告訴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