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談)職場任務考驗:你是「被交辦」,還是「自己做出選擇」?

(啃談)職場任務考驗:你是「被交辦」,還是「自己做出選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有些任務,你可以執行;有些任務,你必須選擇

這是我三月中以來第二次舉辦跨部門的共學分享活動。

從過去創業型公司的經驗,我習慣用「輸出倒逼輸入」的方式,透過定期的共學分享互動,幫助自己整理思路、梳理經驗,今年希望可以透過這個模式,邦公司有學習意願的夥伴一起培養對「經營」這件事的思考與感受。

這次的分享內容,來自大陸知識型平台「得到」(我自己的重度付費用戶)的一門課:高建華的《經營方法論第二講》(如何判斷進入新市場的可行性?)。

裡面談到許多評估進入新市場的科學方法,還有差異市場定位應有的市場選擇邏輯。

其中一句話特別打中我:

「行銷是未來的科學。進入一個市場前,一定要先想清楚——你是誰?競爭對手是誰?這個市場值不值得進?」

raw-image


這句話不就像我們在職場裡的日常嗎?

每當一個新任務來臨,主管表面上是「交辦」這個任務,但其實更像一次考驗我們做出選擇的職場考題。後續成功了,也許是一個方向正確的選擇成果;但失敗了,更有可能是當初沒想清楚就已經在出發的路上。


做對的事,還是把事做對?

管理學中,我們常聽到兩個經典管理思維:

  • 做對的事(Do the right thing)
  • 把事做對(Do things right)

這兩句話聽起來都沒錯,但真正差別在哪裡?

我今天在互動中提出一個觀點:

「做對的事,是方向;把事做對,是方法。方向錯了,方法再好也無濟於事。」

我特別在共學活動中與大家分享一個觀念——

當你在專業領域裡深耕多年,每天忙著完成主管交辦的任務時,你有沒有停下來想過:「我做的是正確的事嗎?」甚至要做到像曾參說的「吾日三省吾身。」


一個現場互動,逼出了八成的共鳴

當我談到這個觀念時,很多夥伴紛紛點頭。但此時一位行銷部的夥伴舉手問了個很實在的問題:

「我們也知道要做對的事很重要,但很多時候任務已經被上層決定了。我們只是接到任務,能不能做對的事,好像不是我們能夠選擇的?」

我沒有急著回答,反而問大家:

「你過去一個月內,有沒有遇到過一個,就像行銷夥伴說的,你只能接受的任務,但不管認不認同?」

結果,全場超過八成的人舉手。

這就是在企業內部每天真實上演的場景,其實大家都不笨,但為何很多道理到了該發揮時總是會缺席,因為現實環境往往不是對與錯的選擇,幾乎都是難在「對與對的選擇」。

這個畫面讓我內心感到開心——並不是大家遇到困難,所以我感到開心,而是:

「這正是我希望透過共學活動創造的價值:逼出真實問題,產深入思考。」


關鍵問題:能否將老闆的任務,變成自己的任務?

我回應大家:

「當你在執行一個任務時,你是說:『我在做老闆交代的某件事』,還是你能說:『我正在推進一件我認為重要的事』?」

對比這兩者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

如果你只是照辦,代表你可能只是在「把事做對」,過程中怠於思考;但如果你能站在一個經營的位置,把自己變成決策者,找到讓自己相信、投入的理由,讓該任務從「被交辦」轉變成「你選擇要做」。


我也曾經卡在「把事做對」

我之所以會有這個深刻的感受,源自於兩段真實的商業體會,我接著分享兩段真實經歷。

第一段是約7年前,我還在飯店的創業項目時,因為團隊有很強的知識與技術背景,並且善用行銷方法,我們將City Hotel這種提供早餐與住宿的產品,透過技術與數據的力量經營出相當的成效。

那時公司決定要進入Resort渡假型飯店,當時的我不夠成熟,心裡並不認同——因為那不是我們擅長的切入點,就像一個原本只賣單一牛肉麵的店,突然決定要做Buffet一樣,都試吃的,但關鍵環節大不相同。因為我負責現場經營落地,但因為心裡覺得方向錯了,一直無法認同,只能強迫自己把事做對,所以相對的經營成效就大大打折。

結果,就是一場失敗的實驗,也讓公司蒙受損失。

這段經歷讓我學到:當你只是照辦,卻無法讓這個任務成為你自己的任務,最後只會讓自己更痛苦,那段時間相當難受。

第二段約是3年多前,我在經營實價登錄服務的房地產工作,公司決定進入「房屋檢驗」這個實體服務市場。一開始我也覺得難做,不過有了先前的經驗,我迅速調整了心情:

「既然公司已決定進入這個市場,我現在要思考的,不再是要不要做,而是——我要怎麼做,才能讓它成功?」

當我用這個心態去推動事情,反而找到很多可能性。兩年內,我們的品牌也成為該領域的領導者。


一場共學,也是一場自我修煉

共學活動結束後,有一位第一次參加的年輕夥伴私下來找我說:

「Ken,我過去從來沒有從這個角度思考過任務。就像剛剛舉手的人一樣,以後我接到工作時,會嘗試把它變成自己的任務來想,或許很多現在卡住的問題都默默被解決。」

這讓我非常感動。

我不是要傳遞「教學」,或是所謂正確的知識(很長是正確的廢話),我希望自己能帶來的將是啟發這個環節。

不是要讓大家照著某個方法做,而是引出大家心中原本就有、但可能被忽略的思考火花。


最後,我想留一個提問給你

你是否曾經心裡想著:「反正這不是我選的,是老闆叫我做的」?結果不是我能控制。

如果有,那就代表——

此刻的你,並沒有發揮做對的事的思考邏輯,如果有,你或許會回答我想,這個任務的意義感很重大,我們需要一起努力去完成。

我覺得有一個有趣的思想實驗可以跟大家分享:

假設老闆交代一個任務,最終在你的執行下成功,自己最佳的是代工廠的心態,我們只是幫老闆代工落地,背後的決策很重要;假使最後失敗了,就要扮演起品牌商的角色,這一定是我幾欠考慮,思慮不周,最後影響成敗。

這邊講的不是希望大家變成社畜,而是當我們可以這樣想事時,我們對於成功可以更寬心,用較沒壓力的預期,長期累積就能提升成功機率,

願我們每一位在職場上努力的你,都能練習一個能力——

在接到任務後,把它變成自己的任務;從工具人,變成創造價值的人。

工具人 / 創造價值的人

工具人 / 創造價值的人


如果這篇文章的內容對你有所啟發,歡迎留言與我分享你最近接到的一個任務。

你有沒有試過,讓它變成你真正想做的事?我很期待聽見你的故事。

avatar-img
『啃談』Ken's Talk
4會員
28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大型組織中,跨部門協作常因過度專注技術而忽略使用者需求。本文以作者自身經驗,闡述如何避免將MVP(最小可行性產品)淪為「技術自嗨」,並強調回歸使用者需求的重要性,提醒專業人士應先釐清「為何而戰」,才能避免資源浪費,真正發揮專業價值。
(啃趣)環島系列第一天,內湖出發,歷經富貴角、三貂角兩個極點,總共騎了174公里。沿路經歷路線迷航、Google map的沙灘誤導、黑夜中推車攻坡的時刻,這不是一趟效率之旅,而是一場練習與「自己對話」的旅程。
四十歲的我,在職涯的十字路口,選擇暫停,並決定以單車環島的方式,進行一場為期十天的自我對話與勇氣練習。這篇文章分享了我的心路歷程,以及在準備環島過程中遇到的挑戰與收穫,包括尋找專業的單車租賃協助、規劃路線,以及每天30公里的夜間訓練。最後,面對人生困境時,要勇敢地傾聽內心的聲音,並踏出改變的第一步。
與年輕設計夥伴的對談,點出年輕設計師在創作過程中迷失自我,追尋他人眼光而非本心的困境。文章藉由自身經驗及江振誠的理念,鼓勵年輕設計師回歸自我探索,從「回應世界」而非「討好世界」的創作思維出發,並呼籲讀者反思自身的創作歷程。
資深PM的職涯焦慮與轉型:從「資歷」到「學習力」的升級之路。本文以一位12年資深PM的職場困境為例,探討資深員工如何突破經驗的限制,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從GenAI的學習機制(注意力機制與多模態學習)中得到啟發,學習持續成長。
很多職場人都嚮往成為「專業的第二把手」,但卻忽略了一個現實:那個位置,需要你具備第一把手的能力,才能被真正信任與託付。這篇文章透過一次年度對談的真實案例,帶你看見目標與心態錯位的根本盲點,幫你重新對焦自己職涯的選擇與修煉方向。
大型組織中,跨部門協作常因過度專注技術而忽略使用者需求。本文以作者自身經驗,闡述如何避免將MVP(最小可行性產品)淪為「技術自嗨」,並強調回歸使用者需求的重要性,提醒專業人士應先釐清「為何而戰」,才能避免資源浪費,真正發揮專業價值。
(啃趣)環島系列第一天,內湖出發,歷經富貴角、三貂角兩個極點,總共騎了174公里。沿路經歷路線迷航、Google map的沙灘誤導、黑夜中推車攻坡的時刻,這不是一趟效率之旅,而是一場練習與「自己對話」的旅程。
四十歲的我,在職涯的十字路口,選擇暫停,並決定以單車環島的方式,進行一場為期十天的自我對話與勇氣練習。這篇文章分享了我的心路歷程,以及在準備環島過程中遇到的挑戰與收穫,包括尋找專業的單車租賃協助、規劃路線,以及每天30公里的夜間訓練。最後,面對人生困境時,要勇敢地傾聽內心的聲音,並踏出改變的第一步。
與年輕設計夥伴的對談,點出年輕設計師在創作過程中迷失自我,追尋他人眼光而非本心的困境。文章藉由自身經驗及江振誠的理念,鼓勵年輕設計師回歸自我探索,從「回應世界」而非「討好世界」的創作思維出發,並呼籲讀者反思自身的創作歷程。
資深PM的職涯焦慮與轉型:從「資歷」到「學習力」的升級之路。本文以一位12年資深PM的職場困境為例,探討資深員工如何突破經驗的限制,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從GenAI的學習機制(注意力機制與多模態學習)中得到啟發,學習持續成長。
很多職場人都嚮往成為「專業的第二把手」,但卻忽略了一個現實:那個位置,需要你具備第一把手的能力,才能被真正信任與託付。這篇文章透過一次年度對談的真實案例,帶你看見目標與心態錯位的根本盲點,幫你重新對焦自己職涯的選擇與修煉方向。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這幾天看到有落淚挑戰所以就來分享一下從小到大落淚的原因
▉不是世界太糟,是你忘了自己 「你的不開心, 很多時候不是世界太糟糕, 而是因為你總是把自己放在最後。」 這句話一語道破了許多人疲憊與失落的根源。 我們總是在意他人感受、扮演好每一個角色, 卻忘了自己也是人生故事裡
各位愛美的女孩們!隨著天氣漸暖,是不是也開始想換上輕盈飄逸的裙裝了呢?說到裙裝界的百搭常青樹,「長裙」絕對榜上有名!它不僅能完美修飾身形、隱藏在意的小缺點,更能輕鬆駕馭各種風格,無論是溫柔仙氣、休閒率性、知性優雅,還是個性潮流,一條對的長裙就能讓你輕鬆變身!
這幾天看到有落淚挑戰所以就來分享一下從小到大落淚的原因
▉不是世界太糟,是你忘了自己 「你的不開心, 很多時候不是世界太糟糕, 而是因為你總是把自己放在最後。」 這句話一語道破了許多人疲憊與失落的根源。 我們總是在意他人感受、扮演好每一個角色, 卻忘了自己也是人生故事裡
各位愛美的女孩們!隨著天氣漸暖,是不是也開始想換上輕盈飄逸的裙裝了呢?說到裙裝界的百搭常青樹,「長裙」絕對榜上有名!它不僅能完美修飾身形、隱藏在意的小缺點,更能輕鬆駕馭各種風格,無論是溫柔仙氣、休閒率性、知性優雅,還是個性潮流,一條對的長裙就能讓你輕鬆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