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剖位置與構造:
- 肌肉名稱:喙肱肌(Coracobrachialis)
- 解剖位置與附著點:
- 起點:肩胛骨的喙突(Coracoid process)尖端。
- 終點:沿肱骨(Humerus)內側緣中段處,介於肱三頭肌(Triceps brachii)與肱肌(Brachialis)之間。
- 神經支配:
- 肌皮神經(Musculocutaneous nerve),神經根來自頸椎C5-C7。
二、喙肱肌的功能:
- 肩關節的主要動作:
- 肩關節屈曲(Flexion):將手臂向前上方抬起。
- 肩關節內收(Adduction):將手臂由外側向內側靠攏至身體。
- 穩定功能(協同作用):
- 當手臂外展(Abduction)動作時,與其他肌肉協同合作,提供肩盂肱骨關節(Glenohumeral joint)前下部位的穩定性。
三、激痛點與症狀特徵:
- 激痛點位置:
- 喙肱肌內的激痛點通常位於肌肉腹中段或肌腹接近喙突起始處。
- 疼痛特徵與引傳區域:
- 主要疼痛位於肩膀前方深層區域。
- 疼痛可放射至上臂前後側,並可能延伸至手背。
- 嚴重時甚至引傳至第三根手指(中指)背側。
① 易誘發疼痛的動作:
- 將手臂伸向背後的動作(例如取錢包、將襯衫塞進褲內)。
- 手臂抬起且超過身體中線、肘部彎曲的動作(例如繫安全帶)。
② 激痛點的活化與持續因素:
- 急性或慢性過度負荷:
- 頻繁的手臂外展及向外伸展的動作,例如: 舉重物(尤其向外伸展)。 伏地挺身(Push-ups)。 仰臥推舉(Bench pressing)。 投球(Throwing)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