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學筆記1-三角肌

解剖學筆記1-三角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解剖位置與構造:

  • 肌肉名稱:三角肌(Deltoid muscle)
  • 三角肌由三個獨立部位組成
    1. 前三角肌(Anterior Deltoid): 起始位置:鎖骨(Clavicle)外側三分之一前緣及上表面。 纖維方向:向下、向外延伸。
    2. 中三角肌(Middle Deltoid): 起始位置:肩峰(Acromion)側緣及上表面。 纖維方向:幾乎垂直向下。
    3. 後三角肌(Posterior Deltoid): 起始位置:肩胛骨棘(Spine of scapula)下緣。 纖維方向:向下、向外前方延伸。
  • 共同附著位置(終點)
    • 所有三部分最終共同匯集於肱骨(Humerus)外側面的三角肌結節(Deltoid tubercle,亦稱deltoid tuberosity)。
  • 神經支配
    • 腋神經(Axillary nerve):來自臂神經叢(Brachial plexus)的後束(Posterior cord),神經根主要來自C5、C6。

二、三角肌的功能:

  • 三角肌三個部分可以獨立或協同作用,具備以下功能:

① 三部分共同作用時:

  • 肩關節外展(Shoulder Abduction)
    • 中三角肌提供主要力量(60°~90°範圍內),此區域為三角肌最強效外展力產生位置。
    • 外展初始(0°~30°)主要由棘上肌(Supraspinatus)負責,之後則以三角肌為主。

② 前三角肌(Anterior fibers):

  • 肩關節屈曲(Flexion)
    • 把手臂往前上方抬起,例如舉手向前或向上伸展。
  • 肩關節水平內收(Horizontal adduction)
    • 將手臂由外側向內側移動,橫越過胸前。
  • 肩關節內旋(Internal rotation)
    • 將肱骨沿肩關節縱軸向內旋轉。

③ 中三角肌(Middle fibers):

  • 肩關節主要外展力量來源(Abduction)
    • 將手臂由身體側邊向外、向上舉起,提供最大的力量支持。

④ 後三角肌(Posterior fibers):

  • 肩關節伸展(Extension)
    • 把手臂向後方伸展(如將手臂向後擺動)。
  • 肩關節水平外展(Horizontal abduction)
    • 從前方向身體後外側拉開手臂。
  • 肩關節外旋(External rotation)
    • 將肱骨沿肩關節縱軸向外旋轉。

三、激痛點與症狀:

① 疼痛的特徵:

  • 局部疼痛
    • 通常局限於三角肌本身區域(肩部外側),極少向遠端(如手臂或手部)傳導,幾乎不超過肘部。
  • 動作誘發疼痛
    • 特別是主動性的肩關節活動期間,如手臂外展、水平內收、肩關節內外旋等動作,疼痛會更加明顯。
    • 肩部深層疼痛明顯,例如:將手臂橫越胸前做水平內收時,感覺肩部深處隱隱作痛。

② 激痛點(Trigger Point)位置與症狀表現:

  • 前三角肌、中三角肌、後三角肌各自均可能出現激痛點,但通常疼痛較表淺且侷限於肌腹位置。
  • 觸壓肌腹中點或疼痛處,可引發局部明顯的壓痛感。

③ 常見激痛點的活化及持續因素:

  • 急性創傷
    • 接觸性運動(例如橄欖球、籃球碰撞)、球類運動中肩部遭受強烈衝擊。
    • 預防跌倒時突然過度伸展或負荷肩部,肌肉急性受傷或拉傷。
  • 慢性因素與不良姿勢
    • 重複性肩部動作,如頻繁舉臂(工作、運動)、不當重量訓練動作。
    • 不良人體工學,例如長時間使用電腦或工作台高度設計不佳,導致肩部長時間處於非自然姿勢,產生持續的肌肉壓力及痙攣。
avatar-img
Aaron閱讀筆記
2會員
57內容數
本身是營養師也兼職健身教練,因為時間有限,所以用AI整理重點幫助自己閱讀,這裡當作閱讀紀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aron閱讀筆記 的其他內容
本文解說肱二頭肌的解剖構造、功能、常見激痛點、症狀及誘發因子。 肱二頭肌橫跨肩關節、肘關節及近端橈尺關節,由長頭和短頭組成,功能包含肘關節屈曲、前臂旋後及肩關節屈曲等。激痛點常見於肌腹中央及長頭肌腱靠近肩峰下通道處,可能引發肩前側疼痛,甚至延伸至肩胛上區及肘前區。
碳酸氫鈉 (NaHCO₃) 和檸檬酸鈉 (Na₃C₆H₅O₇) 是運動員常用的補充劑,能緩衝乳酸堆積,提升短時間高強度運動表現。本文探討其作用機制、潛在益處、使用建議及注意事項,並根據研究結論,說明如何有效利用這兩種物質,提升運動表現。
喙肱肌(Coracobrachialis)是位於上臂深層的小肌肉,它在肩關節的活動和穩定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將詳細解剖喙肱肌的位置、構造、功能、以及常見的激痛點與症狀,並說明可能誘發疼痛的動作以及其成因。
本文解說肱二頭肌的解剖構造、功能、常見激痛點、症狀及誘發因子。 肱二頭肌橫跨肩關節、肘關節及近端橈尺關節,由長頭和短頭組成,功能包含肘關節屈曲、前臂旋後及肩關節屈曲等。激痛點常見於肌腹中央及長頭肌腱靠近肩峰下通道處,可能引發肩前側疼痛,甚至延伸至肩胛上區及肘前區。
碳酸氫鈉 (NaHCO₃) 和檸檬酸鈉 (Na₃C₆H₅O₇) 是運動員常用的補充劑,能緩衝乳酸堆積,提升短時間高強度運動表現。本文探討其作用機制、潛在益處、使用建議及注意事項,並根據研究結論,說明如何有效利用這兩種物質,提升運動表現。
喙肱肌(Coracobrachialis)是位於上臂深層的小肌肉,它在肩關節的活動和穩定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將詳細解剖喙肱肌的位置、構造、功能、以及常見的激痛點與症狀,並說明可能誘發疼痛的動作以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