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要什麼?》慾望之下的真實自我,我的3個反思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我們想要什麼?》是心理治療師夏洛特.福克斯.韋伯整理了十二個自己的個案故事為代表,討論我們在日常生活的不滿之下,有哪些未滿足的渴望。

誰適合讀這本書

我認為這本書是和對生活有所不滿,但卻不知從何著手改變的人。這本書點出了許多我們忽略但卻極其中藥的需求。透過認識這些需求,我們可以更具體地調整自己的思考和生活方式。你不需要讀完所有的章節,閱讀自己有共鳴的部分就好。

我的 3 個反思

1. 追尋自由要從內心出發

「自由的問題之一是我們內心的不信任。」(p.169)

在書本的第六章,作者談及自已的個案在面對生命的重大抉擇時所感到的矛盾。做出重大的決定令人感到恐懼和困惑,但服從於權威的聲音卻也讓我們感到受壓迫。

全然的自由代表我們得負起全部的責任,讓我們感到徬徨而焦慮;而徹底的服從則讓我們痛苦和懊悔。

自由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作者沒有給出答案。正因為是自由,所以是給不出答案的。你的自由只能來自於你自己的想法,作者給出建議:「請思考自由的種種刑事,並持續問自己你想要什麼樣的自由。」

尋找自由的過程是不斷的試錯。勇敢去嘗試那些聽起來太自由和太不自由的生活方式,找出自己自由的輪廓。

2. 創造作品的過程也是在創造自己

「她想創造的新生命是她自己的生命。」(p.204)

在書本的第七章,一名來自傳統基督教家庭的女性向作者尋求幫助,希望能解決自己陰道痙攣造成無法順利懷孕的問題。作者藉此探討了「創造」在我們的生命扮演了什麼角色。

也許由於家庭的保守風格,這名個案的行動與說話方式很刻板,話題總是對日常生活事件的抱怨。這讓作者感到難以切入她內心的問題。但是作者也逐漸了解到,這是個案內心的創造力被繁瑣的日常給遮蔽的結果。這種無趣的抱怨本身就是她對於創造的嘗試,是她在保守的家中做不到的。

作者寫道,創作與玩耍對於能讓我們不因為生活與社會的複雜規則而感到受限。但是,我們還是會受到社會的影響,對玩耍與創造感到羞恥或恐懼。這可能讓我們的創造力透過其他隱密的方式抒發,例如災難性的幻想或者嫉妒的感受。意識到自己的想像力並以欣賞的角度看待它,能讓我們活得更自在而不任其擺佈。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善用自己的想像力將負擔變為力量。保持好奇心和對待問題的觀點,體驗新的事物。

3. 和其他人不一樣也沒關係

「歸屬感是真實無偽的。」(p.226)

在第九章作者與一名黑人男性對話,提到他在白人佔多數的社區和職場讓他缺乏歸屬感,女友的背叛更讓他感到孤獨。作者藉著這個故事,討論了歸屬感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對於沒有歸屬感的肯定。

我們希望能夠成為某個群體的一分子,因為這讓我們感到安全和信任。但是死守著感到歸屬感的群體,也讓我們的發展受到限制而不能成為真正的自己。覺得與團體疏離,或許正代表你的成長與改變,你已經超越這個團體所能帶給你的事物了。

擁抱自己本來的樣子,不需要「試著融入他人」。那些你不需嘗試便能相通的對象才能帶來真實的歸屬感。

結語

在忙碌生活的持續刺激下,我們很容易對自己的感受變得麻木。但是這些感受往往來自內心深處的需求與渴望。在努力的同時,也要適度地休息與獨處,感受平時無暇關注的自我聲音。

閱讀更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awder 的筆記
0會員
14內容數
我是 Lawder,心理學研究生。
Lawder 的筆記的其他內容
2025/04/23
這本書適合什麼人? 這本書很適合作為生產力這個主題的入門作品。傳統的生產力書籍往往包含複雜的系統和無趣的自我要求,但在這本書中只有作者針對主流生產力方法的親身體會,以及對於生產力這個概念本身的反思。 作者在第一章提到: 我相信提高生產力的關鍵,在於創造出更多時間,讓你有餘裕進行實際上對自己有意
2025/04/23
這本書適合什麼人? 這本書很適合作為生產力這個主題的入門作品。傳統的生產力書籍往往包含複雜的系統和無趣的自我要求,但在這本書中只有作者針對主流生產力方法的親身體會,以及對於生產力這個概念本身的反思。 作者在第一章提到: 我相信提高生產力的關鍵,在於創造出更多時間,讓你有餘裕進行實際上對自己有意
2025/04/04
本文根據Lisa Feldman Barrett的《How Emotions are Made》以及Daniel Goleman的《EQ》,提供改善情緒能力的三種方法:保持健康生活、體驗新事物和閱讀、寫作與對話。透過這些方法,可以增強認知能力、自我控制和情緒調節能力,並從中獲得更多正向體驗。
2025/04/04
本文根據Lisa Feldman Barrett的《How Emotions are Made》以及Daniel Goleman的《EQ》,提供改善情緒能力的三種方法:保持健康生活、體驗新事物和閱讀、寫作與對話。透過這些方法,可以增強認知能力、自我控制和情緒調節能力,並從中獲得更多正向體驗。
2025/03/27
為什麼每個公司、廣告、軟體都在鼓吹效率提升,我們卻覺得工作越來越沉重?
Thumbnail
2025/03/27
為什麼每個公司、廣告、軟體都在鼓吹效率提升,我們卻覺得工作越來越沉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尤其「有限度的社交」「思考和談話方式不同」「羞恥感」超級有感😭看到第三點差點掉淚...
Thumbnail
——尤其「有限度的社交」「思考和談話方式不同」「羞恥感」超級有感😭看到第三點差點掉淚...
Thumbnail
本書討論諮商心理師對家庭、人際關係、失戀後的處理方式,以及對網路酸民和抑鬱患者的觀點。從心理學專業角度出發,提供一些良好的心理輔導建議。
Thumbnail
本書討論諮商心理師對家庭、人際關係、失戀後的處理方式,以及對網路酸民和抑鬱患者的觀點。從心理學專業角度出發,提供一些良好的心理輔導建議。
Thumbnail
“ 修復人們對其自我理想的認知 只可惜,純粹理解痛苦和給予愛的支持,並不能帶來療效,只有一再的安慰──許多治療師誤解或小看了Kohut這位「自體心理學始祖」,正在於把他的學說簡化做「給同理心」的操作──因為我們不是去理解意識的痛,而是那個潛意識的痛,這個痛,是由擘開於自我與「理想的情人-理想的自
Thumbnail
“ 修復人們對其自我理想的認知 只可惜,純粹理解痛苦和給予愛的支持,並不能帶來療效,只有一再的安慰──許多治療師誤解或小看了Kohut這位「自體心理學始祖」,正在於把他的學說簡化做「給同理心」的操作──因為我們不是去理解意識的痛,而是那個潛意識的痛,這個痛,是由擘開於自我與「理想的情人-理想的自
Thumbnail
心理治療其中一個重要的目標,正是在所謂身心疾病的背後,試著找尋與看見那個獨一無二的你, 並讓你能夠成為那個獨一無二的自己。
Thumbnail
心理治療其中一個重要的目標,正是在所謂身心疾病的背後,試著找尋與看見那個獨一無二的你, 並讓你能夠成為那個獨一無二的自己。
Thumbnail
這本書深入談論人如何去面對自己的黑暗面,提出作者蘇予昕心理師的觀點,以及她提供的方法。透過身體對話、生命走勢圖等方式,書中教導讀者如何辨識原廠設定與外在制約,並正視自己的真實渴望,以回歸真我。
Thumbnail
這本書深入談論人如何去面對自己的黑暗面,提出作者蘇予昕心理師的觀點,以及她提供的方法。透過身體對話、生命走勢圖等方式,書中教導讀者如何辨識原廠設定與外在制約,並正視自己的真實渴望,以回歸真我。
Thumbnail
p.94 ●對情感關係的完整體驗   心理治療含有另一個重要的因素,這個因素應該這樣說:心理治療乃是案主的一種學習—學習接納另一個人的積極感覺,完整且自由地接納,而不帶恐懼。這種現象並不盡然會清楚地發生於每一個個案上。   p.95 案主讓治療者帶著溫暖的興趣一起進入她的生活之中,這一點
Thumbnail
p.94 ●對情感關係的完整體驗   心理治療含有另一個重要的因素,這個因素應該這樣說:心理治療乃是案主的一種學習—學習接納另一個人的積極感覺,完整且自由地接納,而不帶恐懼。這種現象並不盡然會清楚地發生於每一個個案上。   p.95 案主讓治療者帶著溫暖的興趣一起進入她的生活之中,這一點
Thumbnail
  最近發現自己有許多執念,執著的希望事情按照自己預想的發生,想吃特定的東西、做事有自己的一套流程、想改變別人的壞習慣......想控制生活中的一切,這些念頭不干擾其他人的話,其實沒什麼好壞之分,可當事情發展不如我預想時,對我的情緒造成很大的打擊,花費我大量精神關注事件發展,面對未知讓我沉浸在焦慮中
Thumbnail
  最近發現自己有許多執念,執著的希望事情按照自己預想的發生,想吃特定的東西、做事有自己的一套流程、想改變別人的壞習慣......想控制生活中的一切,這些念頭不干擾其他人的話,其實沒什麼好壞之分,可當事情發展不如我預想時,對我的情緒造成很大的打擊,花費我大量精神關注事件發展,面對未知讓我沉浸在焦慮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