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可以請你幫我和他說…嗎?」-青少年與家長之間的距離,社工能代替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社工,可以請你幫我和他說…嗎?」一位家長這樣開口。

有些家長把孩子視為自己生命的全部,然而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這個「全部」卻開始變得模糊又難以掌控。


他們開始感受到距離,甚至崩潰。努力靠近、努力挽回、努力不讓他掉下去。最後說出那句話


「只要他安全就好。」

被期待成為橋樑的社工

當青少年社工進入家庭時,常常像是給家長最後的希望。他們希望我們能「理解孩子的內心」,希望我們可以說出孩子不說的話,甚至代替他們與孩子建立連結。

但我總是得提醒家長一件事:

「其實最懂孩子的,是你,不是我。」

成長不是一夜之間的事

我常和家長說:「做青少年工作的經驗告訴我,很多時候都是進一步、退兩步的歷程。」

沒有人是一夕長大的,青少年也一樣。


他們的成長總是伴隨著拉扯、衝突、拒絕與再靠近。我們大人要做的,不是讓這些事情不發生,而是陪著他們撐過。


家長的失望,我也有

「他怎麼可以這樣?」


「我都陪他那麼久了……」


其實我也有很失望的時候。陪著少年走過一段又一段,他最後仍然做出讓我傷心的選擇。

可是後來我想 — 助人工作本來就不容易。

人是那麼多樣,而我只能在我專業所及的地方,為少年撐出一點點可以喘息的空間。

如果有那麼一點被聽見、有那麼一點沒那麼孤單,那就足夠了。

我會不定期在這裡寫下陪伴青少年的觀察與思考,


如果你想每天讀到一篇小短文,我在 Threads 上每天更新,歡迎來看看:threads.net/@sw.chenting


avatar-img
哪位社工sw.chenting
0會員
3內容數
我是 sw.chenting,一名社工,也是一個在網路上寫字的人。 寫下助人現場的矛盾、青少年的沉默,還有我們一起卡住的時候。 我想坐在網路上的這個位置,陪著你。 讓我們一起慢下來,看懂那些說不出口的事。 主要發文在 Threads,也會在這裡放下更長的文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今年,vocus 的 iOS 工程師 YC 帶著技術交流(以及讓更多人認識 vocus)的使命,參與了今年的 try! Swift Tokyo 研討會,這系列的文章,我們將會分享研討會當中的精彩學習,還有那些網路上看不到的研討會體驗細節(讚嘆主辦方的用心)!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探討師生關係與親子關係的異同,指出大人對孩子的期望與對待方式,以及孩子在這種關係中的角色。建議大人可以用生態觀察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成長,接受並欣賞每一個孩子獨特的樣貌。
Thumbnail
我的服務對象,通常是有困擾的兒少,所以不免要面對他們的家長,往常我們不會留下個人聯絡方式,但因為今年我暫時離開職場的特別狀況,其中有幾位在請假前評估較棘手的服務使用者,我還是有與他們的家長聯絡。 一個人活著通常背後有一個系統,只要在其中,往往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為人父母的我們很需要擴大自己的生活圈,尋求伙伴與資源、建立支持系統。與其他大人連結,能夠給你支持、鼓勵、滋養和力量,幫助你保持冷靜,彼此陪伴、學習與成長。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參加高中生學校家代會,家長們為了自己的小孩都願意盡心付出,但對小孩是否真的有益?家長組織陪唸團隊並提供點心,但這樣的照顧可能反而影響孩子的獨立性訓練。教育上,最重要的是品德,而學業則可能受到遺傳影響。大家對於小孩教養有什麼想法呢?
Thumbnail
「老師,請問妳有沒有課程是開給小孩上的?」 今天在 @基隆 尚仁國小 分享 #薩提爾 主題是:陪伴孩子認識情緒,從自我照顧開始 講座結束後,一位媽媽上前來問我這個問題 媽媽的提問,讓我回想起,在大寶燁2-4歲的時期,那是我在媽媽這個角色上,感到最崩潰的幾年 大寶與我共享了2年多,我被催產素
Thumbnail
若家長可以「柔軟」的等待、傾聽,或許就會發現正處青春期的孩子們內在的能量比家長們還要強大。家庭是學習信任及愛很重要的地方,家長就是最為重要的「土壤」,土壤不是限制種子會長成什麼樣子,而是給予養分讓孩子長成想要的樣子。
Thumbnail
家長經常提問:孩子在家都不願意做家事,為什麼在團體裡就願意? 關鍵是:孩子在做家事中感受到了什麼?
Thumbnail
今年,vocus 的 iOS 工程師 YC 帶著技術交流(以及讓更多人認識 vocus)的使命,參與了今年的 try! Swift Tokyo 研討會,這系列的文章,我們將會分享研討會當中的精彩學習,還有那些網路上看不到的研討會體驗細節(讚嘆主辦方的用心)!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探討師生關係與親子關係的異同,指出大人對孩子的期望與對待方式,以及孩子在這種關係中的角色。建議大人可以用生態觀察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成長,接受並欣賞每一個孩子獨特的樣貌。
Thumbnail
我的服務對象,通常是有困擾的兒少,所以不免要面對他們的家長,往常我們不會留下個人聯絡方式,但因為今年我暫時離開職場的特別狀況,其中有幾位在請假前評估較棘手的服務使用者,我還是有與他們的家長聯絡。 一個人活著通常背後有一個系統,只要在其中,往往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為人父母的我們很需要擴大自己的生活圈,尋求伙伴與資源、建立支持系統。與其他大人連結,能夠給你支持、鼓勵、滋養和力量,幫助你保持冷靜,彼此陪伴、學習與成長。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參加高中生學校家代會,家長們為了自己的小孩都願意盡心付出,但對小孩是否真的有益?家長組織陪唸團隊並提供點心,但這樣的照顧可能反而影響孩子的獨立性訓練。教育上,最重要的是品德,而學業則可能受到遺傳影響。大家對於小孩教養有什麼想法呢?
Thumbnail
「老師,請問妳有沒有課程是開給小孩上的?」 今天在 @基隆 尚仁國小 分享 #薩提爾 主題是:陪伴孩子認識情緒,從自我照顧開始 講座結束後,一位媽媽上前來問我這個問題 媽媽的提問,讓我回想起,在大寶燁2-4歲的時期,那是我在媽媽這個角色上,感到最崩潰的幾年 大寶與我共享了2年多,我被催產素
Thumbnail
若家長可以「柔軟」的等待、傾聽,或許就會發現正處青春期的孩子們內在的能量比家長們還要強大。家庭是學習信任及愛很重要的地方,家長就是最為重要的「土壤」,土壤不是限制種子會長成什麼樣子,而是給予養分讓孩子長成想要的樣子。
Thumbnail
家長經常提問:孩子在家都不願意做家事,為什麼在團體裡就願意? 關鍵是:孩子在做家事中感受到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