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可以請你幫我和他說…嗎?」一位家長這樣開口。
有些家長把孩子視為自己生命的全部,然而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這個「全部」卻開始變得模糊又難以掌控。
他們開始感受到距離,甚至崩潰。努力靠近、努力挽回、努力不讓他掉下去。最後說出那句話
「只要他安全就好。」
當青少年社工進入家庭時,常常像是給家長最後的希望。他們希望我們能「理解孩子的內心」,希望我們可以說出孩子不說的話,甚至代替他們與孩子建立連結。
但我總是得提醒家長一件事:
「其實最懂孩子的,是你,不是我。」
我常和家長說:「做青少年工作的經驗告訴我,很多時候都是進一步、退兩步的歷程。」
沒有人是一夕長大的,青少年也一樣。
他們的成長總是伴隨著拉扯、衝突、拒絕與再靠近。我們大人要做的,不是讓這些事情不發生,而是陪著他們撐過。
「他怎麼可以這樣?」
「我都陪他那麼久了……」
其實我也有很失望的時候。陪著少年走過一段又一段,他最後仍然做出讓我傷心的選擇。
可是後來我想 — 助人工作本來就不容易。
人是那麼多樣,而我只能在我專業所及的地方,為少年撐出一點點可以喘息的空間。
如果有那麼一點被聽見、有那麼一點沒那麼孤單,那就足夠了。
我會不定期在這裡寫下陪伴青少年的觀察與思考,
如果你想每天讀到一篇小短文,我在 Threads 上每天更新,歡迎來看看:threads.net/@sw.ch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