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保羅達帖撒羅尼迦人前書》4章13~14節說:「我要兄弟曉得,已經死過的人不要替他傷心,像那沒有指望的人所做的事。若我們信 耶穌死後復活,也要信 上帝將來要叫宗 耶穌死過的人和 耶穌一起來咯。」這段經文常被錯誤解讀為不要為死者哀哭,那是沒有信心的表現;但事實卻不然。
事實是:基督徒可以為死去的親友痛哭、可以為此食不下咽、寢不能眠,并且這不與我們對永生的指望矛盾,哭泣也不代表我們沒有信德;因為我們的 主曾為我們如此哀哭。
《約翰福音傳》第11章中拉撒路死了,馬大、馬利亞特別傷心,他們向 耶穌哭訴:「 主呵,若是 您在這裡,兄弟必不死。」(11章21、32節)但我們知道,他們并不是信心動搖的人,他們相信末日復活、眼前的那位是活人死人的 主、是 上帝子 基督(11章23~27節)。
更重要的是,那位將使拉撒路復活的 主,此刻也為我們的哀痛流淚—— 怹哭了!(11章35節)永生 上帝的兒子、全能的 救世主、要統治世界的榮耀君王、戰勝死亡的磐石,此刻為拉撒路——一個死人——和我們——一群罪人——哭泣,難道 上帝也對自己沒有信心嗎?
耶穌流下的眼淚或許預表了 怹不久後的受難,但更多的是當下為死者的悲傷。是的,拉撒路將要復活,但 耶穌還是哭了: 上帝子取了完全的人性,與我們共同經歷這段悲傷、痛苦與絕望,并且最終走向了十字架,在最痛苦的地方感受絕望和背叛,為了使我們也能像拉撒路一樣得到復活。
哭泣并不是小信,為死者的哭泣是對 上帝造物的憐憫。我們必需承認生命的有限性,亡者確實是死了,與我們暫時的分離,這種情感不需要被壓抑,也不代表我們對復活的盼望是虛假的,這是這個破碎世界的現實。
最重要的是,每當我們為死者流淚,反倒更親近了 上主上帝,我們要記住 耶穌也在這裡與我們流淚, 怹并未升天而不管不顧。保羅所說的重點在「像那沒有指望的人所做的事」,未信者的哭泣是以為死亡就是終點,我們卻確信死亡只是通往永生的門戶,沒有死亡就沒有復活。
因此,基督徒要像我們的 主,面對死亡時放膽痛哭,但知道這不是絕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