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那是善意,也擋不住當下的委屈和不舒服
「我知道老師是為我好啦……但他當著大家的面講我,我真的覺得很丟臉。」
孩子說這句話的時候,語氣很淡,卻帶著明顯的受傷感。他不是不懂事,也不是逃避責任, 而是誠實地說出了很多人心裡那句說不出口的話:
『我知道你是對的,但我還是很難受。』
我沒有急著幫老師講話,
反而先坐在他身邊,點頭說:「我懂,那真的會讓人很不舒服。」
因為我知道——有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道理,而是被理解。

「知道是對的」,不代表「感受就不會受傷」
我們從小就被教要虛心受教,要接受批評,
卻很少有人教我們怎麼面對「明明是為我好,卻讓我不舒服」這種情緒。
老師的話也許是出於關心,
但在全班面前被指出錯誤、被糾正、被放大,
那瞬間的尷尬與難堪,是真的。
你知道自己錯了,也想改,
但你也希望自己被提醒的方式,是被保護的,是被尊重的。
這兩件事,不衝突。
話沒錯,但說話的時機與方式,也會決定感受的溫度
我問孩子:「如果老師是私下跟你說,你會不會比較可以接受?」
他毫不猶豫地點頭:「會啊,那就不會讓大家覺得我很糟。」
我點點頭:「所以其實你不是怕被講,而是希望自己在被提醒的時候,還能保住一點面子。」
他露出一點釋然的笑。
我知道,他不是在逃避批評,
他只是還在學——怎麼在面對自己的錯時,仍然不失去自尊。
成長的第一步,不是吞下感覺,而是先承認「我有感覺」
我跟他說:「你不喜歡那樣被批評,很正常。這不代表你抗拒被提醒,而是你也有權利希望自己被溫柔一點對待。」
我們都一樣,
不是不能接受批評,而是希望即使被糾正,也還是被看見努力,也還是被當作一個值得尊重的人。
真正成熟的人,不是沒有感覺,
而是開始學著不讓那份感覺,擋住自己的學習和前進。
結語:你可以不喜歡批評,但也能練習不讓它擊垮你
親愛的你,
如果你也常常心裡有這句話:「我知道他是對的,但我還是很不爽」——
請不要責怪自己太敏感。
「你有感覺,是因為你在乎;
你會受傷,是因為你還保有對自己的期待。」
你可以不喜歡被指責,
你也可以慢慢學會,把批評拆開——留下提醒,放掉刺痛。
這不是軟弱,也不是逞強,
而是你正在學習怎麼帶著情緒往前走,而不是讓情緒把你拉住不放。
這,就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