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各位~ 你是不是已經感受到,這門課並不「只是」電影課,而是「情感美學」課?
從《Waking Life 夢醒人生》開始… 到《Blue 藍色情挑》,我們在電影中經歷的人生感情境況,是不是極度擴展了你平日無法接觸、無法想像的情感遭遇?
例如,《藍色情挑》中有多處出現此類的 awkward emotional moments… 這是其中一個最令人「納悶不解/尷尬彆扭」的時刻:
你們問:「為何 Julie 會在最哀傷悲慟的時刻和 Olivier 上床?」
我認為:這正是因為 Julie 心意已決,要和過去徹底切割斷離的「自毀」步驟之一。她已知 Olivier 對自己一往情深,所以在這時候乾脆徹底攤牌,讓 Olivier 不再掩飾情感,直接邀請他省掉所有「談感情」的步驟,直接裸裎相見!然後一走了之,也就沒有牽掛或「負債」了! 這是極端決絕的 self-abandoning ! 所以也非常震撼感人… (所以,下個鏡頭是Julie直接用拳骨關節快速滑在礫石牆面,殘虐自己 )。
文學與藝術裡面充滿了諸如此類的感情。這是人性,普遍人性,並非只有怪咖才會如此。我們都有過這種極端的情緒。只是…我們不敢承認… 所以文學藝術來為我們演出這些情感。
而我們必須有能力從藝術作品中… 理解他人、也辨認出自己~
這是我在「藍色情挑」首次課程小組討論後,寫給學生的回應公告。
****************************************************************************一門課程的「高度」可以到哪裡?
無法具體說明或舉證測量。但至少必須高於或超出該課程學習的專業知識或技術範圍之上吧?所以英文課不能只是語言學習課、翻譯課也不會只是學習幾種語言之間轉換的技術、電影課就也不該僅限於「認識電影」而已。
無論我怎麼事前預告、在課堂講解、公告中明示加暗示,等學生們慢慢從習以為常的旁觀式的、置身事外的、消費式電影態度中「甦醒」過來,準備重新架設一種矯正後的認知感應態度時,學期已經接近落幕時刻了。
這裡面既有外在條件的牽制,例如生活與其他課業等紛雜事務,讓他們的情緒無法聚焦於此;也有主觀認知心理的抗拒圍堵,以至於awakening 的醞釀發生顯得幽緩遲滯,令人扼腕。
我在課堂內外使盡渾身解術,為學生提供絕美的「情感案例」演出,和「美學感動」的情緒環境。可是,絕大多數的力氣都打水漂去了。
Emotional learning is like drinking from a gushing fire hydrant. 這是非常貼切生動的比喻。學習場景中的年輕人,就好像要從水柱正在強力噴發的消防栓口,伸過頭去張口接水,或手持杯碗容器,欲取一瓢飲的飲者。大部分的人最終都還是被水柱沖倒,敗興而歸;極少數堅持不退的學生,最後口中能嚐到的,或是杯中還留下的,大概也只是滄海一粟(滴)。
電影課程指定影片中的情感案例,無論是在銀幕上展開時、或在課堂解說的「慢動作」分析過程裡,其實學生的理性認知能力是跟不上劇情案例中的感情情境的。情感美學課程的內容,當然是超乎學生實際生活經歷之外的想像存在;否則文學藝術電影課就只能處理青少年題材的作品了。
大學裡的情感教育題材,是在為學生們的整個未來歲月裡的人情世界演練彩排。這些作品中的感情故事,是他們未來的「預言」,也是「寓言」;無論是哪一種,聽在學生的耳中總是那麼「超自然」、「不合乎邏輯」,因此而覺得事不關己、對之冷淡抽離。
這是情感美學課程彆扭、尷尬、又弔詭的「宿命」。我們提供給學生欣賞的感情遭遇,以及其中人物做出的抉擇和理由,他們目前怎麼都無法理解或感受。這就是我在這課堂上無時無刻不在苦笑面對的 awkward moment !
有時候,學生們的「困惑不解」其實是心理的「防衛機制」阻絕了對劇中情感故事的認同感受;這就是在學生那端出現的 awkward moment了。
******************************************************************************
《藍色情挑》劇情中的情理世界,也包含了一些「別有用心」設計安排的 awkward moments, 讓觀者揪心、納悶不解。
例如,1). Julie 在喪親後,與 Olivier 發生的性愛場景;2). 自己剛失去小女兒後的 Julie, 發現她必須設法殺死屋裡的一窩初生幼鼠;3). 在上空色情鋼管吧跳艷舞的 Lucille 發現,自己的老爸在觀眾群中;4). Julie 最後將城堡般的豪宅,送給懷了自己丈夫遺腹子的婚外情女人Sandrine;5). 想抹去一切和過去相關記憶的 Julie, 發現在養老院裡真正失憶的母親已完全不認得她時,所深刻感受到的反諷情境與失落。
這些生命中有機或隨機的連結、感情有意或無心的餘緒,如影隨行而至,鑽入 Julie 記憶的縫隙、入侵她緊鎖的心門,讓人感覺矛盾困惑、尷尬揪心。這些「不倫」的情境,與Julie 的哀慟和觀眾的感傷情緒互相拉扯、較勁著快閃一種苦甜啟示:
在我們最心碎悲憤、絕望的時刻,世界仍照樣 (有情或無情地) 運轉著…
這樣的生命情景,要如何向學生分析說明,並引發他們感情的共頻震動呢?
我所能做的,大概就是為年輕的學生們「快轉人生」,在他們記憶的底層植入這些生命可能的情景。在歷經歲月淘洗與磨難後,在每個生命轉彎顛仆的角落,學生們會反覆想起這些曾經「快轉過的人生」情景。
在那憶起的瞬間,會有奪眶而出的淚水、苦澀的微笑、心底甜甜的輕震、一切都顯得如此清晰通透、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