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成功,人們需要自我效能感,並與韌性一同奮鬥,以面對人生不可避免的障礙與不公 - By Albert Bandura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 打開人生上精進效能。
不管是職涯、學習、運動,甚至是生活裡面那些別人看不到的選擇。
能不能做到這件事,根本就不是單純取決於「努力」。而是取決於個人的自我效能。
每個人都可以情緒喊話,但去做的或是做到的又有什麼 ?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
自我效能概念指的是:我相信,透過我的付出,能把事情完成。
這個概念是心理學家 Albert Bandura 提出的。
它描述的是一個人對自己是否具備完成任務能力的主觀信念。
重點不是外在條件,而是我對自己的行動能力,有沒有信心。
那種「我雖然現在還沒做到,但我知道我可以慢慢做到」的感覺,就是自我效能。
如何提升自我效能?我自己的兩個例子
精通經驗|我曾經做過的事,成為現在的底氣
我現在在公司負責的是流程稽核相關的專案,整個架構要怎麼做、該怎麼執行,基本上沒有範例,也沒有人可以問。
而這其實不是我第一次碰到這種「一切要自己從 0 到 1 的狀況」。
我之前在不同公司就有推過流程設計的經驗。
那時候我也是從不確定中慢慢摸索出能執行的節奏。
現在再一次遇到類似情況,我心裡不是再是:「怎麼辦我不知道怎麼做」。
而是:「好,就先從觀察現況開始,然後我來定義流程步驟。」
我知道我可以做出一套東西來,因為我以前也做出過。
這種「我有經驗處理這類事情」的感覺,不只讓我有信心,還讓我有方向。
沒有太多的焦慮,就算有障礙我也知道我會找到辦法解決。 ( 養小成功,可以堆疊出大成功,我記得大人學的 Podcast 也有提過類似概念 )
甚至不只是工作,在生活裡很多事情我也能比較穩,因為我知道我曾經處理得不錯。
像這樣的成功記憶,會一直留著,變成一種能力飛輪。
刻意練習|我練的主要是感覺,不全是數量
培養游泳為習慣這件事,就是我靠刻意練習練出來的。
最一開始我設定的目標就只是:「今天可以游十趟就好。」
結果游到第五趟就快喘不過氣,身體整個癱軟。
那時候我沒有急著放棄,我先問自己:「是不是我呼吸節奏不對?」
後來我開始調整呼吸方式,慢慢發現,原來換氣不是憋氣撐過去,而是可以配合節奏呼吸。
接下來我開始注意自己的姿勢,發現我腳太低、下半身太僵硬,整個人在水裡是沉的。
於是我就試著讓自己放鬆,讓身體貼在水面,想像自己是一條線。
沒有教練教我,是我自己一趟一趟游,一次一次修正,慢慢累積出來的。
到現在我可以一口氣游三十趟。( 有時間的話 )
但我覺得最讓我進步的,不是「游很多次」,而是「我知道我每次執行可以有新的挑戰」。
這就是我理解到的刻意練習:
設定目標 → 嘗試 → 回饋 → 再設定 → 再試
這個是讓我游得比較輕鬆的循環,分享給你~
總結|我不清楚我變得多強
我知道韌性是可以藉由學習還有練習得到的,這次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也不例外。
就像我分享的精通經驗,就是從 獲取 到 分享 開始。
不斷地分享,就是自己的累積已經比以往的多了 !!
三個回顧問題:
- 自我效能概念,指的是自己相信自己怎麼樣 ?
- 養了什麼小成功,可以堆疊出大成功 ?
- 設定目標 + 嘗試去做後,要有什麼樣的回饋,可以再做目標設定?
下一篇預告|韌性系列總整理
這篇是韌性系列的最後一項能力分享!
下一篇會再總結一下韌性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