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了五十本書,卻沒有真的學會什麼

我讀了五十本書,卻沒有真的學會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關於質力、形力與知識焦慮的自我反思


最近我開始意識到,雖然自己做了很多學習相關的事,比如閱讀區塊鏈文章、看書、學習行銷漏斗等,但真正「用上」的卻少得可憐。


某天整理書架時,我發現從大學以來,我已經讀完了超過五十本書。那一刻,我突然冒出一個問題:「這麼多書,我真正應用過的知識有多少?


答案:幾乎沒有。


▎學了很多,卻沒有一個能用得上?


我花了大量時間精力學習,吸收了很多資訊、觀念、框架,但當面對實際場景時,我發現自己連基本的應用都做不到。

這不是因為我不夠努力,而是我忽略了一個核心環節:

把觀念落地」。

我過去的學習就像是收集拼圖,片片都很漂亮,卻從未嘗試真正拼成一幅完整的圖。


▎閱讀只是被說服,沒有主動思辨


在閱讀他人文章時,我常常被作者的邏輯、觀點和文字打動,覺得他說得真好。

但後來我發現,我只是潛意識地接受這些觀點,並沒有去思考:「為什麼這個觀點能說服我?我同意的依據是什麼?

我缺少了思辨的能力,也就失去了形成獨立觀點的可能。

久而久之,我變成了資訊的接收器,而不是創造者或分析者。


▎從《品牌大學問》理解「質力」與「形力」


最近我在讀黃文博老師的《品牌大學問》,裡頭提到一個對我啟發很大的概念——質力 vs 形力。


質力:個人的知能與特質,屬於內在資產。

形力:外在表現與行為,屬於外顯的資產。


這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容創作與個人品牌經營。

我現在的主要任務,其實就是透過貼文(質力輸出),來逐步建立形象(形力建立)。

但問題也出在這裡。

我發現自己過去太急於讓別人看到我,卻忽略了內在底層功夫的打磨。

當一個人的形力大於質力時,觀眾對你的期待容易落空,這樣的認知落差會損傷長期信任與品牌印象。

這讓我想到,很多企業為了搶流量、快速曝光,往往在產品還沒打磨好之前就急著做廣告、丟社群。

這確實可能帶來短期聲量,但長期下來,如果體驗與宣傳不符,消費者就會產生失望。


▎當我把自己當成品牌經營時


我發現自己在「形力」上努力了很久,卻始終沒有產生預期的回報,甚至有時還會懷疑自己到底在堅持什麼。

那種感覺很複雜,明明有在寫作、有在輸出、有在經營,為什麼始終沒有被「看見」的契機?

直到我看到書中提到的一句話:「質力與形力的比重是 7:3,甚至最多也只有 6:4。」這讓我恍然大悟。

我太急著被看見了,卻忽略了最該強化的,是底層能力的厚度與深度。


▎重新調整策略:回歸「慢的力量」


現在的我,把焦點重新放回內容的產出與品質累積上:


  1. 不再急著追求「爆文」或「關注」;
  2. 而是專注在打造屬於自己的「質力」與「判斷力」;
  3. 每篇貼文都像在堆積一塊磚,慢慢搭建自己的品牌基礎。


未來的我,希望在看見成果之前,先讓自己具備承載成果的能力。


▎結語:學會為什麼,而不是只是知道什麼


學習的目的不該只是獲得資訊,而是理解資訊背後的結構與邏輯,並轉化為自己的思考方式與表達方式。


在這條路上,我還在摸索,但至少我意識到了盲點,開始修正步伐。


▎分享與討論時間


  1. 你最近有學到什麼,但還沒來得及應用的知識嗎?
  2. 或者,你也曾陷入「學很多卻沒真正用上」的焦慮嗎?


歡迎底下留言,與我分享你的經驗與心得~

我們都在往「被看見」的路上,只是節奏不同罷了。


raw-image


avatar-img
klein的沙龍
4會員
76內容數
📚 書中學到的,不只是知識,更是生活的答案 ✍️ 正在挑戰 #100篇閱讀轉化創作 🎯 想聚集 100 位一起思考、一起成長的讀者 #閱讀筆記 #生活思考 #書中智慧 https://linktr.ee/klein9193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kle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何應對雜念,並維持專注力? ▎第三週的冥想狀態 截至上週,我已經持續冥想整整三週了。 上週我維持每天 10 分鐘的冥想練習。前三天,我持續使用「數呼吸次數」的方法幫助自己集中注意力;而後四天,我則試著不再數數字,僅專注於自己的呼吸節奏,試圖以更自然的方式進入冥想狀態。
——長途步行帶來的痠痛與疲憊感受 ▎超乎預期的劇烈痠痛 前幾天,我參加了媽祖遶境活動,全程步行約三萬多步,這是我自大學畢業後第一次嘗試這麼長距離的步行。 活動結束回到家時,我的雙腳已經腫脹到幾乎無法忍受,不只小腿,連大腿前側、臀部和腰部也都嚴重酸痛。
今天是媽祖的誕辰,我和朋友一同參加了新莊的媽祖繞境活動。就在一個月前朋友就問我要不要一起走,我二話不說就答應了。 這是我人生中第二次參加這類宗教盛事。
——如何應對雜念,並維持專注力? ▎第三週的冥想狀態 截至上週,我已經持續冥想整整三週了。 上週我維持每天 10 分鐘的冥想練習。前三天,我持續使用「數呼吸次數」的方法幫助自己集中注意力;而後四天,我則試著不再數數字,僅專注於自己的呼吸節奏,試圖以更自然的方式進入冥想狀態。
——長途步行帶來的痠痛與疲憊感受 ▎超乎預期的劇烈痠痛 前幾天,我參加了媽祖遶境活動,全程步行約三萬多步,這是我自大學畢業後第一次嘗試這麼長距離的步行。 活動結束回到家時,我的雙腳已經腫脹到幾乎無法忍受,不只小腿,連大腿前側、臀部和腰部也都嚴重酸痛。
今天是媽祖的誕辰,我和朋友一同參加了新莊的媽祖繞境活動。就在一個月前朋友就問我要不要一起走,我二話不說就答應了。 這是我人生中第二次參加這類宗教盛事。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讀者提問:我覺得自己最大的問題是,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事、做什麼會開心。 以前以為自己找到了,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又覺得自己沒那麼喜歡,所以我一直很羨慕其他人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也發現我從小時候欣賞的人們都是因為他們很專注在某個領域(我覺得這樣的人自帶光芒,就算不是超厲害)。 長大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
讀者提問:我覺得自己最大的問題是,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事、做什麼會開心。 以前以為自己找到了,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又覺得自己沒那麼喜歡,所以我一直很羨慕其他人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也發現我從小時候欣賞的人們都是因為他們很專注在某個領域(我覺得這樣的人自帶光芒,就算不是超厲害)。 長大
avatar-avatar
Moonrogu
發佈於
src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