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要聲明
本篇內容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亦不接受媒體報導,更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截圖或分享至其他平台,如需引用,請先取得原作者正式授權。
尊重創作,是對內容最基本的尊重。感謝理解,也感謝每一位願意守護這份文字價值的朋友。🙏✨
僅獻給小毛
前篇為職場上現形記-墊背建議合併閱讀,我們一起拆解何謂真正職場現形記。本文收錄於「點亮計畫」內含百篇高價值職場、人性與感情專文(連結點我),歡迎新朋友看看。
前言
她不是太好說話,只是太怕失望別人
小毛的來信不長,但我讀了三遍。
她說:「我知道我不該接那個案子,但我也知道,如果我不接,就沒人接。」
這句話打到我。因為太多時候,我們幫的不是事,是關係。
她是一個很典型的「被需要型員工」——有事大家第一個想到她,但從沒人問過:「妳要不要休息?」
她不是什麼英雄人物,只是一個不太會說不的人。
我們常常會把這樣的人誤認為「穩」、「懂事」、「好配合」,但實際上,這些讚美很多時候,都是她撐出來的——不是因為她願意,而是她覺得自己不幫,好像會讓整個場崩掉。
但她也說:「我沒想到,我只是缺席一次,他們就說我不夠有團隊精神。」
這不是對錯的問題,而是角色定位的問題。
她從來不是核心,只是太穩,才被習慣性利用。
所以,這一篇,我想寫給她,也想寫給你。
不是要你冷漠,而是讓你開始練習:不被用到沒人謝謝,還要自我懷疑。
妳不是被需要,是被看準了不會拒絕
她是團隊裡最穩的那一個。
誰臨時缺席,她補;誰做不完,她幫;誰忘記回報告,她默默幫忙送出。
她不太講話,也不太出鋒頭,所以大家都覺得她很好相處、很好合作。
「妳人真的很好耶,每次都願意幫忙。」
她笑笑,點頭,說沒事。
但她沒說的是,那天是她連續第三天改別人的東西;她沒說的是,那場會議,她本來也不該出席,只是因為那句:「妳最穩了,幫一下嘛~」
她說:「我不是不能拒絕,我只是……好像總是最後一個說不出口的人。」
她曾經以為這樣是被信任,直到有一次,她真的拒絕了。
不是拒絕幫忙,只是說:「我這週真的太滿了,這次可能要麻煩別人。」
結果她聽到有人說:「她最近是不是有點變了啊?」
那一刻,她才懂了。
她不是團隊裡的關鍵,只是那個最方便、最可預期、最不會推開事情的人。
不是被需要,是被看準了不會拒絕。
你不是太好說話,只是太怕讓人失望
你以為你被依賴,是因為你值得。
但真相是,有時候你只是比別人更能接,更不好意思說不,更不想讓事情「卡在自己手上」。
這不是你的錯,這是你太早學會不添麻煩,也太晚學會自我保護。
如果你發現你總是在幫別人擦屁股,總是在接臨時任務,總是在不想的時候還要「合理微笑」說沒問題,那這篇你需要看。
我想和你聊:
- 為什麼你會成為「所有人最依賴的人」?
- 怎麼辨別你是被看重,還是被「馴化得很好用」?
- 三個說法,教你立下界線,而不是忍到情緒潰堤才爆掉
不是要你變壞,而是讓你開始不委屈地做一個有界線的好人。
以下為付費限定,如果你有興趣,關於「思語室6種計畫」閱讀選購指南
連結點我。
你不是溫柔,你只是怕麻煩到別人
如果你總是在配合,總是在幫忙,總是在接下別人不想做的事——那不是因為你特別好,而是因為你「剛好不會惹事」。
你太懂事、太周全、太識相。
你怕讓人失望,怕場面尷尬,怕關係變壞。於是你用「幫忙」包裝自己所有的恐懼,把自己的情緒擱在最後,讓自己看起來很好用。
說白了,你不是沒脾氣,你是把所有委屈都包裝成笑容。
以下四種內在慣性,會讓你長期掉進「過度配合」的自我操縱裡:
① 怕尷尬型:只要場面不冷,委屈一點也好
「我當下真的不想幫,但講出來好像會讓氣氛變僵…」 你不是不想說不,而是不敢製造衝突。 但你忘了,所有的圓融,都可能讓別人以為你沒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