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說 AI 不會搶工作?
你可能已經聽過這句話很多次:「AI 不會取代你,但會取代不會用 AI 的你。」
但,當 Shopify CEO 宣布:新職缺要證明 AI 無法做到,才會考慮真人來做 — —這句話的殺傷力,可不只是說說而已。(新聞連結)
未來的職場,最基本的門檻可能不再是會不會 Excel、能不能用 Slack,而是:你能不能證明你「比AI還有價值」。
那我們,尤其是非技術背景的人,該怎麼辦?
🌐 看懂大企業正在做什麼
從 Shopify 到 Meta、Google、微軟,這些公司都在「AI優先」的策略下,大幅調整組織內部的運作:
- Shopify CEO 說,「每個人都該是 AI 工程師的延伸」,人類只該處理 AI 做不到的事。
- 微軟在內部大量部署 Copilot,不只節省時間,也在重新定義什麼叫「知識工作者」。
- Meta 與 Google 都設立內部 AI first 的團隊,鼓勵所有職能都與 AI 搭配運作。
- 這不只是科技產業的趨勢,而是未來所有產業都會面對的現實。
🛠 非技術人員可以怎麼準備?
AI 不只屬於工程師。事實上,AI 在落地應用時,最需要的是能溝通、能組織資源、能懂人性、能懂市場的人。
所以如果你和我一樣不是寫程式出身,以下是我總結出來非技術職涯者可以採取的幾個具體行動,也是我自己現在學習AI的方式。
想成為懂 AI 的非技術人才,你需要的不是一張程式證照,而是:
1️⃣ 開始用 AI 解決真實問題
不只是「會問 ChatGPT」,而是能清楚定義任務,並把 AI 融入流程中。像是:
- 用 AI 協助你製作報表 / 提案
- 幫你總結產業趨勢或研究報告
- 建構自動化處理重複任務的小流程(e.g. Notion + Zapier + GPT)
👉 能用得好,比會寫程式更重要。
2️⃣ 認識 AI 基礎概念
你不需要搞懂神經網路的每條數學公式,但你需要知道這些概念:
- LLM(大型語言模型)怎麼運作?
- AI 為何會產生幻覺?
- 為什麼資料品質,比 prompt 更關鍵?
- 為什麼 AI 沒辦法幫你「決定」,只能協助你「思考」?
這些不是為了讓你變專家,而是讓你能在團隊中,跟工程師、PM 對話,甚至提出策略性問題與解法。
3️⃣ 建立「AI 素養」而非只學工具
AI 不等於 ChatGPT。也不只是 prompt 技巧。
真正的 AI 素養,是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並讓 AI 幫你加速實現。你需要學的不是「點技能」,而是:
- 如何設計任務,讓 AI 可以完成?
- 如何判斷 AI 回覆品質好壞?
- 怎麼設計工作流程,讓人與 AI 各司其職?
這才是非技術職能,在 AI 時代最需要掌握的「跨域語言」。
🔧 想學?先從這三件事開始:
✅ 任務 1:列出你目前 3 個最花時間的工作流程
→ 試著用 GPT4 幫你思考,有沒有哪一段是可以自動化或加速的?
✅ 任務 2:訂閱一份 AI 新聞,養成語感
→ 例如:Ben’s Bites、The Rundown AI、AI Feed
✅ 任務 3:製作自己的「AI 任務地圖」
→ 哪些事情你想讓 AI 幫忙?哪些不想?你會開始看見你與 AI 的互補位置。
最後的提醒:
AI 不會搶走你的工作,但會有人用 AI 搶走你的工作。
非技術職的你,不需要變成工程師,但需要變成會和 AI 合作的策略家。
未來的職場,不只是「人與人合作」的戰場,還是「人與 AI 合作效率」的比賽。
你準備好了嗎?
如果你正在求職,也想掌握這波 AI 浪潮帶來的轉職機會,千萬別錯過我剛推出的這份實戰手冊:
🎯 《AI 求職與職涯探索全攻略》指南正式開賣!

這是一份幫你從市場需求出發、搭配 AI 工具(像是 ChatGPT)打造個人職涯策略的 39 頁超實用手冊,內容包含:
✅ 怎麼用 Job Data 找出高需求職位
✅ 如何探索自己的跨職能優勢與對標角色
✅ 用 AI 製作個人品牌與求職提案
✅ 面試前的模擬問答、提問設計與談薪策略
✅ 還有外商、跨國工作中你一定會遇到的實用眉角!
📌 限時特價中 :https://portaly.cc/career.goglobal/product/rcZkFucfc2VTv9p4P7ii
這一波求職,讓 AI 成為你的加速器,而不是障礙。
別再亂槍打鳥,我們用 策略 + 數據 + 工具,打造你的下一份理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