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要介紹這部Netflix的影集《混沌少年時 Adolescence》,只有短短的四集,但卻被許多影評譽為近年來全球最重要的影集,並讓英國首相公開推薦給全國的學校放映。
我是從一個討論教育議題的Podcast節目得知這部影集。當時節目中提到,這不只是一個關於青少年犯罪的故事,更是現今社會我們必須一起去面對的現實。作為雙胞胎男孩的爸爸,看完這部影集後,情緒更是久久無法平靜。那些關於孩童成長、親子溝通、情緒教育的議題,對於正在養樂多之旅路上的我來說,更顯得意義深重。
故事圍繞著一起校園謀殺案,嫌疑犯是一名年僅十三歲的男孩。表面上是一部犯罪推理影集,實則透過每個場景的轉換,逐步揭開現代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的種種文化背景。兇手是誰,並不是這部影集的重點,但為什麼會發生這件事情,才是這部影集要引領我們去思考的問題。透過每一位演員精湛的演技,以及一鏡到底沒有剪接的畫面,我們彷彿化身為整起事件的見證者。四集的內容分別從四種不同的視角,帶著我們跟著每個角色堆疊的情緒,從對話中呈現出來的思緒,一層一層地找尋著答案。
(以下微爆雷,但我覺得不影響觀看這部神劇的體驗,請自行參酌閱讀)
第一集從一個平凡的清晨,警察闖入了一個看似平凡的家庭開始。警方荷槍實彈逮捕了十三歲的男孩傑米,場景便聚焦在警察局內,警察對傑米的偵查過程。警方搜集了相關的證據,包括他在社群媒體上的動態,在他的父親艾迪的見證下,一步一步攻破傑米的心房。我們可以從警察與傑米的對話中,挖掘到這名十三歲孩童的社會價值觀。我們也可以從艾迪的情緒中,了解到眼前的傑米對他來說有多陌生。這一集也讓我們不斷地在劇情裡反思,到底是怎樣的成長背景,造就了這個男孩的思想與行為。
第二集的場景我們跟著警察來到了傑米的學校,從中去了解傑米目前最主要的社交環境。我們可以輪番看到這件事情對這些師生們造成的衝擊,還有現在的校園文化又是如何看待這起事件。其中也說明校園內的霸凌問題,不再只存在於現實中,而且還充斥成人們看不到的網路世界裡,侵蝕這些孩子們的思想。最後也點出了性別歧視的思想,並沒有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消散,反而隨著網紅文化的興起,更加深了孩子們對於性別的刻板印象。
第三集是最讓我感受到情緒爆發的一集。在拘留所那間密閉的小房間裡,透過傑米與心理評估師布萊歐妮的對話,我們得以窺見一個孩子最真實的內心世界。這個還在摸索自己的孩子,卻已經在連成人都容易迷失的網路世界中沉淪。看著他一邊努力壓抑自己的情緒,一邊急切地想證明自己已經長大,那種矛盾與無助,那個過去的我彷彿也能感同身受。可能是我們都太想成為別人期望的男人,卻忘了好好做一個學習理解自己的男孩。
最後一集在傑米被羈押一年後,我們跟著他的家人回到了日常的生活。主軸圍繞著兇殺案對這個平凡的家庭所造成的衝擊,以及每一位家庭成員對於這些事情的反應。然而我們可以發現,原來長期以來父母眼中的傑米,早就已經不是他們所理解的那個傑米。製作團隊透過簡單的對話與劇情,引導著我們去思考“為什麼”,又同時讓我們想“那可能是我的孩子”。
這部影集帶給我的不只是震撼,更多的是一種警醒與反思。是否我們也忘了用心理解孩子們的內心?是否我們也在壓抑他們表達情緒的需要?是否我們可以在這條養育的路上做得更多?
其實我也不確定,因為我還在尋找著答案,學習著成長,在這條養樂多之旅的路上。
如果你也正在育兒的路上努力尋找著自我成長的機會;如果你也熱愛文字所帶來的真誠與共鳴,歡迎加入我的養樂多之旅。在這裡,我會持續記錄這段長途旅程,留下我們的喜悅與感動,分享這趟旅程為我們帶來的思維與啟發。
延伸連結
看懂近年最重要的影集- 混沌少年時 | 超粒方 | Adolescence

學習表達情緒的男子們